学术投稿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曾雪梅;陈媛;陈冰;刘晓宇

关键词:五常法, 护理管理, 手术室
摘要: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设施及护士的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器械、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的128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情况与患者年龄、吸烟嗜酒、既往病史、合并其他疾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肺结核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及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年龄大、嗜酒、有既往病史等均为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谷会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ssh-MRCP、sMRCP-3D序列对胆囊管显像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ssh-MRCP、sMRCP-3D序列对胆囊管显示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236例连续性临床胆系疾病患者同时采用ssh-MRCP、sMRCP-3D序列的MRCP检查资料,比较分析两种序列对胆囊管显示的图像质量和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RCP-3D序列对胆囊管显示的图像质量及显示率均优于ssh-MRCP序列(P<0.05)。结论:MRCP能准确显示各种胆囊管解剖变异,sMRCP-3D序列可作为显示胆囊管的首选MRCP成像方法。

    作者:郏格拉;张保红;刘建中;魏五洲;姜义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检测降钙素原对儿科危重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预后的评估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科危重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不同感染类型,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细菌感染组65例,病毒感染组55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查以及细菌血培养检查,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50例,对所有儿童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53例,阳性率为81.54%;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7.27%;正常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为4例,阳性率为8.0%。细菌感染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 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准确地反映患儿感染性疾病的程度,对于患儿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静;王永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实施射频消融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辨证施护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只采用一般护理。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JOA积分(P<0.05),提高优良率(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的近期疗效。

    作者:陈秋辉;张旭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乳疾灵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疾灵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57例给予乳疾灵胶囊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他莫昔芬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疾灵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与他莫昔芬相比,乳疾灵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郝素贞;李敬华;邹燕鹏;潘玉荣;邓素华;刘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低剂量MSCT扫描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立即或择期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如腰围、体重),制定了三组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不同体质的患者用相应不同扫描参数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体质瘦小者用低KV、低MA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统计42例用低剂量MSCT扫描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低剂量扫描后减少X线辐射剂量;又统计低剂量MSCT扫描后对输尿管、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分析IVP与低剂量扫描MSCT图像,结果显示为结石是输尿管和/或肾脏结石的首发原因,占64.3%。CT可以发现IVP不能显示的小结石。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中,输尿管、肾脏先天性疾病所占比率为29.4%。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解决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另外低剂量MSCT扫描时,MAS总量一般在1200~3000 MAS,平均减少2100 MAS;CTDI值平均减少59.7%,相当于患者减少210次胸部DR片检查的辐射剂量。结论:IVP输尿管显影不良时,通过低剂量MSCT扫描,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解决了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

    作者:赵义;袁东升;阙永胜;王建康;赵文俐;肖运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住院患者HIV抗体检测阳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27例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HIV抗体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胶体硒快速法检测,阳性者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做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确诊,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027例患者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557例,阳性率为3.48%。557例感染者分布于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其中男380例,女177例,男女比例2.15:1;以中青年为主,21~50岁占80.25%;传播途径从以前静脉吸毒为主到现在以性行为传播为主,占38.06%;职业上以农民工比例大,近年大中学生也传播迅速。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是发现HIV/AIDS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PCR扩增试剂盒检验血样DNA的检验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讨论研究Profiler PlusTM、IdentifilerTM以及Powerplex16扩增试剂盒用于检验血样DNA检验结果的差异,并研究其扩张不平衡和基因丢失现象的发生几率。方法:选取150例完全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采集其血样,分别使用两种扩增试剂盒进行检验。对所得不同结果的同一对象再使用3种扩增试剂盒进行检验。将检验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种试剂盒检测的等位基因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filer PlusTM检测扩张不平衡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试剂盒(P<0.05)。结论:使用PCR扩增试剂盒对血样DNA进行检测时,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异常基因,可表现为基因缺失及扩增不平衡。但Profiler PlusTM检验扩增不平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试剂盒。在实际生活对血样DNA进行检测时,除需准备主要检测扩增试剂盒外,还需准备其他不同类备用试剂盒用于互相验证及对比,尽量降低基因等位缺失及扩张不平衡发生率。

    作者:魏万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患儿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使用诺和灵进行治疗,每2g尿糖使用1U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疗效以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是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辉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效果意义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1例新生儿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31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CRP(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研究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CRP阳性率为80.6%,对照组CRP阳性率为32.3%,观察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血培养呈现为阳性,阳性率为77.4%,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呈现为阳性,阳性率为25.8%,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升高者21例,比例为67.7%,对照组血常规升高者4例,比例为12.9%,观察组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将其视为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茹文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程三维导航仪观察足月单胎阴道试产产程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比产程三维导航仪与传统产程监测手段在单胎足月阴道试产产程监护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4月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120例的临床病例,分组采取不同的产程监测手段,探讨分析产程三维导航仪对比传统监测手段在产程监护的优点。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试验组中胎方位符合率、先露下降程度、肛查次数、产褥病率、检查舒适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三维导航仪可提供客观数字化的产程监护,有利于临床医师判断产程进展,在判断胎方位、减少阴检及肛查及降低产褥感染等方面由于传统产程监护手段。

    作者:覃亦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和气胸中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各种胸腔积液和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长约30 cm硅胶引流管、引流瓶组成密闭的引流系统,对65例自发性气胸和76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包括外伤性血气胸或自发性液气胸37例、胸腔积液或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39例,共计141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结果:胸腔积液有效率为94%;65例气胸除2例行切开闭式引流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95%。结论: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引流瓶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引流方法。

    作者:丁宁;侯敏;窦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分别检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TG、TC、LDL、HDL、WBC、血小板聚集率FIB、DD、PC、PS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中TG、WBC、FIB、VW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中BMI、TCH、HDL、LDL、DD、PLT、PS、P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刺激、高凝等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是否在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起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吴旋;陈云欢;蔡梅玉;林向群;汪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对50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50例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胸、腹主动脉瘤患者50例,均成功实施腔内隔绝术,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腔内隔绝术,未出现医疗或护理上的差错。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血压,术中及时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避免并发症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方晓芹;谢辉;吴佩玲;常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快速扩弓结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治疗骨性前牙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上颌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8.5~13.5岁,平均10.3岁。治疗前、中、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由ClassⅢ矫正为ClassⅠ类,牵引结束上颌骨A点平均移动2.03 mm(P<0.001)。SNA平均前移0.92度(P<0.01),上切牙向前移动平均2.75 mm(P<0.001),上切牙至SN角度平均改变5.01度(P<0.01)。ClassⅢ关系有复发趋势,可能是下颌生长导致。结论:ClassⅢ错接近于4~5 mm的反覆盖或者更小比较接近成功矫治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牙齿和骨骼的改变是均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反覆盖大于5 mm就成为禁忌证。上颌骨前移的效果基本稳定,ClassⅢ的复发趋势主要是由于下颌骨进一步生长的结果。

    作者:乔义强;乔爱莉;李玉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妇产科产后个体化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产妇分娩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12月在本本院产科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产后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心理状况、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24 h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24 h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产妇在产后如采取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泌乳和母乳喂养方式宣教以及并发症防治等一系列产后个体化护理,可促使产妇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早日恢复,能以积极心态投入母亲角色照顾婴儿。

    作者:郭爱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洛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内置管注入洛铂和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胸腔内置管引流尽胸液后,治疗组30例予胸腔内注入洛铂50 mg+香菇多糖4 mg,对照组30例予顺铂40 mg/m2注入胸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相近。结论:洛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作者:贺敏;何兴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护理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我校老年护理的教学现状,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老年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对我校700名3年高职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我校老年护理师资、教材、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实训课满意度、见习满意度、知识结构是否可以满足养老服务等,分析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老年护理的教学情况。结果:700名学生中,对师资满意291名,教材满意324名,教学条件满意336名,教学设备满意213名,教学方法满意187名,实训课满意169名,见习满意182名。仅126名学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够满足目前养老服务的需求。学生满意度高的是我校教学条件,与其他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7.78,P<0.05)。结论: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滞后,高校护理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需求。可以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增加见习、实习课比例等,从而提高老年护理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云华;谢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试析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36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人胃癌组织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吴永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冠心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