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联合放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常威;刘海鸿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手术,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联合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的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随访2年以上,统计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43.89±5.39)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为2%,对照组为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为8%,对照组为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达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按摩结合自我舒缓操调治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心得体会

    目的:观察按摩结合自我舒缓操调治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在按摩治疗过称中,以一对一的方式教习自我舒缓操,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示范正确的枕枕头方法。结果:初期治疗平均(3.46±0.72)次。总有效率100%。结论:按摩结合自我舒缓操对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丁田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手术联合放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联合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的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随访2年以上,统计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43.89±5.39)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为2%,对照组为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为8%,对照组为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达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作者:常威;刘海鸿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2周时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2.75±0.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2.36)分(P<0.01)。治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99±1.7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8±1.20)μmol/L(P<0.01)。12周时,治疗组ADL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为(86.38±6.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12.10)分(P<0.05),治疗组的MRS评分(1.05±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70)分(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利惠;郝冬琳;吴文;季莉莉;王佳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部位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适应证、术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两家医院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309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麻。术式包括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或卵巢妊娠切开取胚术、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挤胚术等。结果:腹腔镜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共267例,包括输卵管妊娠流产型、破裂型、未破裂型及卵巢妊娠。根据术式不同,手术时间5~45 min,术中出血5~80 mL。仅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损伤小、安全、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方法。

    作者:牛婕;刘强;王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伴紧张症状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时伴紧张症状、出院时符合ICD-10的紧张型精神分裂症(A组)与双相情感障碍症(B组)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B两组患者病期分别为(37.9±17.7)d、(18.0±13.4)d;入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现象的比较:B组起病急,病前受应激因素影响易轻躁狂,伴紧张症状时多呈“作态”、“装相”戏剧化行为,治疗1周内可缓解且反应敏感于A组。A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激活性”因子、“焦虑忧郁”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缺乏活力”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紧张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有关,但两者的起病形式、应激影响、性格特点以及治疗反应性差异显著,且症状缓解后A组的“缺乏活力”、“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明显区别于B组的兴奋、焦虑等情绪化特点。

    作者:吴国平;普建文;何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24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镇痛组各1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 h内的疼痛程度、神经精神功能以及术前、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的ECG、BP、HR、SpO2均在正常范围,无显著差异;术后36 h内,每隔12 h进行1次的VAS评分结果显示,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的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镇痛组(P<0.05);通过两组手术期MMSE评分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36 h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P<0.05);两组术前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数量均为0,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镇痛组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老年人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还需更深入的研究不同麻药、不同麻醉方法和镇痛方法对老年人术后精神和神经方面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丘;刘英;许方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并评价其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5年就诊的40例PCOS患者(PCOS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清PEDF水平,并对两组有差异的指标与PED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的BMI、糖代谢、脂代谢及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BMI低于24 kg/m2的患者PEDF水平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BMI≥24 kg/m2的患者HOMA指数及PED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PEDF与hs-CRP(r=0.68,P<0.05)、HOMA指数(r=0.32,P<0.05)、BMI(r=0.29,P<0.05)、腰臀比(r=0.31,P<0.05)、舒张压(r=0.24,P<0.05)、总胆固醇(r=0.33,P<0.05)、甘油三酯(r=0.39,P<0.05)及LDL-C(r=0.44,P<0.05)正相关,而与HDL成负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PCOS患者中血清PEDF水平高于正常,特别是超重的PCOS患者血清PEDF显著升高,且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脂代谢情况关系密切。

    作者:米中华;司冬梅;王燕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

    目的:明确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采用物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行腰椎融合术的114例患者,采取护理强化宣教告知其围手术期避免吸烟、饮酒,进行规律肌肉收缩锻炼,穿戴抗血栓压力带,下肢气压治疗等物理预防措施;同时,围手术期应保证充分的静脉补液。结果:所有114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规律地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穿戴抗血栓压力带、肢体气压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肢体深静脉血栓,抗凝药物可不必常规应用。

    作者:罗春晓;欧肇兰;李晓玲;朱燕;曹静娟;罗晓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32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重度胰腺炎发生率、症状、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AMY、MCTS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其余3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降脂治疗,均获得较好预后。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与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比较,不具有特殊性,除常规的治疗外,及时降低血浆中高浓度的甘油三酯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改善预后。

    作者:宋红杰;王振东;唐建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改良单骨道技术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髌骨稳定性,膝关节X片检查测量对比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3.1)月。切口按期愈合,无感染,髌骨稳定,运动能力恢复,33例病例均无髌骨再脱位,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为(21.8±5.9)°、(-2.5±4.0)°,髌骨倾斜角(24.9±5.8)°、(14.8±4.2)°,外侧髌股角(-6.1±2.3)°、(5.4±1.6)°。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5.10±9.31)分和(89.11±5.21)分, Kujal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6.26±13.36)分和(90.45±4.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技术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具有操作简单,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的优点,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承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阿立哌唑联合认知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心理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联合认知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认知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疗效优于单用阿立哌唑组。

    作者:白云洋;张婷婷;韩静艳;韩丽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在临床肿瘤穿刺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CT诊断为占位病变并需要CT引导下进行穿刺明确诊断或者局部治疗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引导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T引导下徒手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52%;观察组出血发生率2%,对照组14%;观察组未发生感染,对照组感染率12%;观察组气胸发生率4%,对照组气胸发生率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精确引导三维立体全身穿刺定位装置设计先进,操作简单,三维立体适应范围广,全身应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杰;李宇;王先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侧卧位单肺通气1∶1吸呼比对老年患者呼吸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侧卧位单肺容量控制通气时,吸呼比1∶1对老年患者呼吸动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老年开胸患者分成两组,实施容量控制单肺通气吸呼比为1∶1(A组)和1∶2(B组),分别在双肺通气后15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及60 min,恢复双肺通气后15 min,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参数。结果:与B组相比,单肺通气期间A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cm H2O)的标准差明显偏低(P<0.01);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明显偏低(P<0.01);而单肺通气期间的动脉氧分压PaO2无明显差异。结论:侧卧位单肺容量控制通气时1∶1吸呼比与1∶2相比能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改善动态顺应性和肺泡通气效率,但不能实质改善动脉氧合。

    作者:秦震;单子宝;秦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3月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并或不并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9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每次200 mg,3次/d。1周后减为每次200 mg,2次/d,两周后减为每次200 mg,1次/d,维持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口服,1次9 g,3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临床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临床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照组总有效率78.3%,观察组总有效率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

    作者:史改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山西大同地区女性阴道炎病原体检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大同地区女性阴道炎病原体的感染率与年龄和季节性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资料5368份,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年龄和季节相关性。结果:在5368份送检样本中,20~30岁患者阴道分泌物Ⅲ~Ⅳ度异常检出率高,秋季清洁度Ⅲ和Ⅳ度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40岁以下患者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各年龄组;40~50岁年龄组真菌性阴道炎检出率(12.4%)和线索细胞检出率(23.4%)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低于真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低于细菌性阴道炎(P<0.05);夏季和秋季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夏季真菌性阴道炎和冬季线索细胞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季节(P<0.05)。随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度数的增加,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女性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标本中病原体的检出率(16.7%)明显高于清洁度Ⅰ~Ⅱ度标本(2.7%)(P<0.05);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度的标本中线索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清洁度度数的标本(P<0.05)。结论:本地区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低于真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与患者年龄和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作者:邢宝山;刘文馨;杨莹昊;牛小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特异性表达

    目的:探讨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ETV1在135例不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5.2%(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间质瘤组织中ETV1的相对表达Ct值(3.30±2.37)低于瘤旁正常组织的(6.19±2.86),肿瘤组织中ETV1的表达是正常组织的7.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 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水平(1.24±0.67)也较瘤旁正常组织高(0.88±0.28)(P=0.036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V1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17)。结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周辛欣;张艳;季峰;顾梦立;钟卫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者218例。根据患者患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2~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均明确为内膜息肉。手术方式:单纯息肉切除89例,息肉切除+浅层内膜切除29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73例,息肉切除+内膜剥除27例。158例月经紊乱者术后99例月经血量较术前减少,43例转为点滴状出血,16例导致闭经。48例术前轻、中度贫血患者,术后1~3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重度贫血者同期转为轻度。17例痛经患者术后6例症状消失,9例缓解,2例无改善。10例不孕症患者术后3例妊娠。27例绝经后手术者均未再异常出血。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病理类型、年龄和生育等个体需求加以调整,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案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钱小泉;施瑾;施晓华;陈爱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例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行皮肤扩张器置入额部帽状腱膜及额肌下扩张充足的皮肤软组织;Ⅱ期设计滑车上动脉额部三叶瓣转移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结果:本组5例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全部存活,随访4~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鼻外形、功能良好,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结论: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能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修复后鼻外形、功能良好,疗效可靠,是治疗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军;龙航;潘翠云;李智;方鸿;黄慧娟;陈婉红;陈世玖;吴勇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HBV-M与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相关性探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离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HBV-DNA、HBV-M进行检测,在不同的HBV-M模式下分析其与HBV-DNA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97.9%;HBsAg(+)+HBeAg(+)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是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种模式下的检测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模式不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不同,乙肝患者机体内的病毒含量也有差异,HBV-M和HBV-DNA的检测分别是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同时对患者进行这两项指标的检测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断、病情判定、传染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青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乙醇对实验大鼠精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影响研究

    目的:建立慢性饮酒实验大鼠模型,测定精浆生化(α-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精浆果糖、精浆锌)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酒精含量对大鼠精浆生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酒精组分别给予无水酒精0.5 g/(kg·d)、2.5 g/(kg·d)、5 g/(kg·d)灌胃,连续20周。测定各组实验大鼠精浆生化(α-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精浆果糖、精浆锌)的含量变化。结果:各酒精组实验大鼠精浆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高剂量组实验大鼠精浆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酒精可影响雄性实验大鼠附属性腺的功能,导致雄性实验大鼠生殖系统损害,其中,中、高剂量乙醇的影响大于低剂量乙醇。

    作者:陈杰翔;李利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