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鹤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剔除不成功及显示欠佳的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层、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结果: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44)。B组的监控时间(13.32±1.63)s明显少于A组的(14.24±1.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B组所测得的主动脉弓层平均C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更易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更省时。
作者:叶佳国;邹才盛;黄广仁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例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行皮肤扩张器置入额部帽状腱膜及额肌下扩张充足的皮肤软组织;Ⅱ期设计滑车上动脉额部三叶瓣转移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结果:本组5例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全部存活,随访4~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鼻外形、功能良好,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结论: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能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修复后鼻外形、功能良好,疗效可靠,是治疗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军;龙航;潘翠云;李智;方鸿;黄慧娟;陈婉红;陈世玖;吴勇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前、后中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确诊为心房纤颤且成功复律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发作时间分为两亚组: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2 d)31例,持续性房颤(持续发作2 d~12个月)26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检查正常者3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复律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复律前的血浆BNP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亚组的3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与LEVF呈负相关性,与LVEDD呈正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后、房颤复发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律维持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前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复律后其显著下降,可用于评价房颤患者的发作时间和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林国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胃动素对大鼠下丘脑PVN神经元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分离新生Wistar大鼠下丘脑细胞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方法,观察胃动素对大鼠下丘脑PVN神经元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胃动素可抑制大鼠下丘脑PVN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使电流由(5.406±0.86)nA降至(3.621±0.78)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进电刺激下丘脑神经元,随着刺激电压强度的增强,钾外向电流增加,使电压-电流曲线(Ⅰ~Ⅴ曲线)右移,但不改变Ⅰ~Ⅴ曲线的形态。结论:胃动素可通过抑制大鼠下丘脑PVN神经元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发挥其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
作者:王洪忠;李莉;韩波;刘凯;鹿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改良单骨道技术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髌骨稳定性,膝关节X片检查测量对比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3.1)月。切口按期愈合,无感染,髌骨稳定,运动能力恢复,33例病例均无髌骨再脱位,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为(21.8±5.9)°、(-2.5±4.0)°,髌骨倾斜角(24.9±5.8)°、(14.8±4.2)°,外侧髌股角(-6.1±2.3)°、(5.4±1.6)°。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5.10±9.31)分和(89.11±5.21)分, Kujal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6.26±13.36)分和(90.45±4.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技术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具有操作简单,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的优点,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承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遵义市护理人员锐器伤的漏报原因,为制定区域性锐器伤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便利抽样法,对遵义市14所医院871名工作满1年的临床护士锐器伤高危人群的漏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漏报多分布在低工龄、低职称人群;未上报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未接触患者、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正常、上报后得不到及时对待、时间紧、上报程序复杂,分别占23.7%、22.6%、15.4%、9.7%、8.7%,累计百分比高达80.1%。结论:护理人员锐器伤频繁发生,应针对性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上报率。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能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陈素贞;江智霞;周家梅;袁晓丽;王汇平;张霞;郝巍巍;曹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伴紧张症状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时伴紧张症状、出院时符合ICD-10的紧张型精神分裂症(A组)与双相情感障碍症(B组)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B两组患者病期分别为(37.9±17.7)d、(18.0±13.4)d;入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现象的比较:B组起病急,病前受应激因素影响易轻躁狂,伴紧张症状时多呈“作态”、“装相”戏剧化行为,治疗1周内可缓解且反应敏感于A组。A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激活性”因子、“焦虑忧郁”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症状缓解后的BPRS评定显示“缺乏活力”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紧张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有关,但两者的起病形式、应激影响、性格特点以及治疗反应性差异显著,且症状缓解后A组的“缺乏活力”、“敌对猜疑”、“思维障碍”明显区别于B组的兴奋、焦虑等情绪化特点。
作者:吴国平;普建文;何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完善和人民群众法律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普外科作为高风险科室,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更难避免。如何有避免护理纠纷,是摆在广大护理人员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分析普外科特点和常见的护理纠纷原因,重点探究解决处理纠纷的相关策略。
作者:张运群;陈瑞和;尹妙卿;黄少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至术后联合应用静脉水化和前列地尔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预防早期对比剂损害的意义。方法:入选行PCI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8例(静脉水化治疗)和联合治疗组58例(静脉水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术前12 h至术后24 h按1.0~1.5 mL/(h·kg)给予等渗盐水持续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在应用静脉水化基础上PCI术前1天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连用4 d。对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72 h的血Scr、Cys C及β2-mG浓度较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CIN发生率(9例,15.5%)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2例,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PCI术的患者,在常规静脉水化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可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运动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并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进行8周游泳运动干预,检测运动干预后各组大鼠肺组织MDA和SOD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运动模型组体重降低不明显。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模型组(P<0.05)。同时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OD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模型组(P<0.05)。结论:8周游泳运动明显提高了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大鼠抗氧化损伤能力,减轻了炎症反应,改善了肺功能。
作者:况晓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相关技术在胰胆道疾病诊治中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旨在提高ERCP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经ERCP相关技术诊治的517例胰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7例中插管成功496例,成功率95.94%,发生并发症25例,发生率4.84%。结论:ERCP及其相关技术对胰胆道疾病具有极高的诊断治疗价值,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胰胆道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郑权;贾超;方立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40例于本院ICU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常规的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以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化验结果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系统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动脉血气pH值、尿素氮、HCO3-、血肌酐、电解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而且能够显著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值得推广。
作者:王波;余国宝;杨华萍;胡春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重度烧伤患者免疫调理的作用。方法:将入选重度烧伤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匹多莫德0.8 g,2次/d,连续服用21 d;对照组未使用匹多莫德,在烧伤后1、7、14、21 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各组患者淋巴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的数量及其凋亡率,获得CD4+/CD8+值。观察两组临床愈合时间。结果:1 d两组淋巴细胞数目、CD4+和CD8+的数量及其凋亡率、CD4+/CD8+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14 d、21 d时,治疗组淋巴细胞数目、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4+、CD8+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在重度烧伤患者的治疗中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调节剂。
作者:李坤;周伟;付丽;朱国强;李明;张春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系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胆系结石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进行三镜联合序贯阶段性诊断、治疗。结果:56例治疗成功,5例因结石巨大,腹腔粘连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率91.8%。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系结石,大限度地实现微创化治疗,这种方法损伤小、恢复快、能够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的效果。
作者:刘思义;耿彪;施其龙;李明武;朱革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肿瘤的生物治疗就是通过体外培养自身抗肿瘤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实现肿瘤治疗的目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5A肿瘤生物治疗概念的提出与开展,更是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建立逆转录(RT)-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以快速检测手足口病重要的两种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93份,针对EV71和CA16病毒的VP1基因特异性序列8个区域各设计6条LAMP引物,分别于63℃(EV71)、65℃(CA16A)扩增1 h,日光下观察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EV71、CA16的LAMP低检测限均为500拷贝/管,与对照病毒无交叉反应。93份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显示EV71阳性44例,CA16阳性36例;RT-LAMP方法检测显示EV71阳性46例,CA16阳性36例,两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T-LAMP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CA16快速、灵敏、经济、特异性高,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戴颖;刘峰涛;何书;汪奇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山西大同地区女性阴道炎病原体的感染率与年龄和季节性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资料5368份,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年龄和季节相关性。结果:在5368份送检样本中,20~30岁患者阴道分泌物Ⅲ~Ⅳ度异常检出率高,秋季清洁度Ⅲ和Ⅳ度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40岁以下患者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上各年龄组;40~50岁年龄组真菌性阴道炎检出率(12.4%)和线索细胞检出率(23.4%)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低于真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低于细菌性阴道炎(P<0.05);夏季和秋季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夏季真菌性阴道炎和冬季线索细胞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季节(P<0.05)。随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度数的增加,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女性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标本中病原体的检出率(16.7%)明显高于清洁度Ⅰ~Ⅱ度标本(2.7%)(P<0.05);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度的标本中线索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清洁度度数的标本(P<0.05)。结论:本地区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明显低于真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与患者年龄和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作者:邢宝山;刘文馨;杨莹昊;牛小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建立慢性饮酒实验大鼠模型,测定精浆生化(α-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精浆果糖、精浆锌)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酒精含量对大鼠精浆生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酒精组分别给予无水酒精0.5 g/(kg·d)、2.5 g/(kg·d)、5 g/(kg·d)灌胃,连续20周。测定各组实验大鼠精浆生化(α-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精浆果糖、精浆锌)的含量变化。结果:各酒精组实验大鼠精浆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高剂量组实验大鼠精浆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酒精可影响雄性实验大鼠附属性腺的功能,导致雄性实验大鼠生殖系统损害,其中,中、高剂量乙醇的影响大于低剂量乙醇。
作者:陈杰翔;李利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用AVE-763B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VE-763B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分析了545份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并将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检测标本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5.2%,假阴性率为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8%。与显微镜检测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上皮细胞核、酵母菌等是影响AVE-763B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为获得准确可靠的尿红细胞检测结果,应以AVE-763B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筛查并结合显微镜检查。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联合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的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随访2年以上,统计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43.89±5.39)个月。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为2%,对照组为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为8%,对照组为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达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作者:常威;刘海鸿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