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谢华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修荣;秦玉玲;秀兰;杨雪洁;张婷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癫痫全身性发作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癫痫全身性发作型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13.7813, P=0.0002);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5,P=0.0005)。结论: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癫痫全身性发作型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左健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二钠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晚期NSCL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西他滨加奈达铂组(GN)40例和培美曲塞二钠加奈达铂组(PN)40例。GN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d 1,8;奈达铂80 mg/m2,d 2。PN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d 1;奈达铂80 mg/m2,d 2,两组均为每21天为一个周期重复,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PN组有效率为42.5%,GN组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小于GN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吉西他滨加奈达铂的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减少,可以作为临床一线治疗。
作者:李真斌;陈轩;易向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芪苈强心胶囊是运用络病学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针对阳虚血瘀型患者。“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之一,以“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为指导思想。中医体质辨识是对中医辨证的发展与简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以阳虚质和血瘀质为主。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阳虚质、血瘀质或两者兼夹的体质,从而预防慢性心衰的复发,符合中医治未病中“瘥后防复”的理论。
作者:庞庆荣;陈守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作者:郭丽;陈洮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1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取肿瘤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FOXM1表达检测。结果:FOXM1表达阳性组与FOXM1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临床分期显著高于FOXM1表达阴性组(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NSCLC组织表达FOXM1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且与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江峰;吕赛平;黄秀珍;彭晓;匡裕康;吴九发;王东升;黄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旨在为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新农合背景下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服务农村卫生医疗为宗旨卫生行业低龄老年志愿者组织“仁爱夕阳”的意义、可行性与运行模式。结果:“仁爱夕阳”是的新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农村基层提供卫生服务,可以继续发挥卫生行业老年人的知识与技能优势,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构建以农村卫生服务为主旨“仁爱夕阳”新社会组织为新农合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作者:石镁虹;章桦;鞠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血管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45例与非高血压组155例,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PP)分别进行检测,随访半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高血压组24 h SBP、24 h DBP、24 h PP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高血压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对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较高,以利于临床预防、治疗。
作者:邬涛;吴丹;吴清华;徐劲松;陈静;程晓曙;吴延庆;洪葵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中医药工作者重新思考中医药数据的本质,革新中医药数据处理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中医药数据的核心是“知识密集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中医药数据处理方法,应侧重于解决知识建模、知识融合、知识服务等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语义网技术发端于知识表示和推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又能解决数据集成与互联问题。它为构建中医药“大数据”并从中发现新颖知识,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手段。
作者:于彤;李敬华;张竹绿;于琦;刘静;杨硕;贾李蓉;朱玲;董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甲亢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2例甲亢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项目,对照组选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心理干预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失眠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提高睡眠质量,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汪巧玉;林彩云;王列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作为我国独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建立在中医学与西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旨在将中、西医学两者的理论、方法、药物、诊断手段、治疗技术等中的精华,提炼整合、融汇贯通、相互补充,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文从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特点、优势、不足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越性等方面思考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
作者:彭静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礼仪已逐渐渗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放之四海而皆准。现代社会中,职场礼仪也逐渐成为行业间潜在的竞争力,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鉴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不容忽视。因此,探究在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职场礼仪培养训练内容与途径是各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黄莉;谢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囊腺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胰腺CT扫描且经过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导管腺癌12例、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分析肿瘤位置、单(多)囊、大囊直径、形态、囊内容物、囊壁特征、囊内分隔、胰管扩张、胰腺萎缩等影像学征象。结果:同时满足4项CT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囊肿多发,有壁结节,囊壁局部增厚)对于鉴别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和囊腺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8%)和特异度(74%)。其他CT表现如囊肿的位置、大小、分隔、胰腺萎缩、淋巴结肿大等对病灶的鉴别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项CT征象:形态不规则、囊肿多发、有壁结节、囊壁局部增厚对于鉴别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和囊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华;蔡巍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在3种常见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含量,探讨其在结缔组织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和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和缓解期、初治干燥综合征等风湿性疾病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含量。统计各型患者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结果:S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血清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高表达,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吴丽芬;范倩;陈风华;孙文闻;刘永玉;姬海燕;魏蔚;巩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妊娠后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方法:对于HBV DNA≥10×5e拷贝/mL的孕中妇女,经知情同意服用药物的作为治疗组,于妊娠28周以后加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用药期间监测CK变化;不能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新生儿于出生后6 h内采血,检测HBsAg、HBV DNA,比较新生儿的阳性率。结果:治疗组产前HBV DNA水平较初检明显下降(t=8.14,P<0.001),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HBsAg、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4%、0,低于对照组(χ2=4.19、5.09,P<0.05)。治疗组1例发生CK一过性升高。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用药期间要加强CK监测,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江珍云;蔡云峰;高美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清胃方在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实证治疗中的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Hp相关性胃炎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Hp转阴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p转阴率为8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Hp相关性胃炎实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Hp转阴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科选;田耀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人羊膜联合生物骨粉(Bio-Oss)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牙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骨量不足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16例。两组植入种植体同时植入Bio-Oss与自体骨的混合物,A组表面覆盖人羊膜,B组表面覆盖金属钛膜。术后1、3、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植骨区新骨形成均良好,牙槽嵴外形丰满,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均完成了冠修复。长期随访示A组骨吸收量更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羊膜及金属钛膜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种植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人羊膜组效果更佳。
作者:汪文丰;翟幼文;王鑫;黄啸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生殖医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生殖医学研究相比,我国生殖医学教育明显滞后,各院校的课程体系各异,制约了我国生殖医学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课程的设立,论述了生殖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生殖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质馨;王柳行;任旷;徐冶;田洪艳;潘晓燕;林冬静;窦肇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本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联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3个月,从HAMD抑郁评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抑郁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的ME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伟波;曾远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合并负性情绪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CAP患者387例,登记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PSI肺炎严重度评分,住院72 h时采用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S)测量相关变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2 h时109例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占28.16%,其在文化程度、PSI评分、疗效、付费方式和家属负性情绪方面与其他278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P患者合并负性情绪的比例高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方桂桔;焦维克;薛青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