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幼君;罗莉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FOLFOX4方案单纯化疗)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肿瘤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率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效果确切,有利于肿瘤的控制,近远期疗效均好。
作者:王洪云;疏云;吴燕玲;陶黎明;胡贤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频谱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妊娠中期孕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应用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RI值、PI值、S/D值,分析不良妊娠结局与子宫动脉血流频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4例孕产妇中,正常妊娠97例,不良妊娠结局者27例,比例21.77%;27例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中,7例妊高症(25.92%),6例妊娠期糖尿病(22.22%),5例低体重儿(18.51%);正常孕产妇左侧、右侧、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RI值、PI值、S/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孕妇相比,仅RI较小值、PI较小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迹组与无切迹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中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改变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对指示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价值,具体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张华珍;李旺英;陈顺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MRCP)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肝外胆管结石21例的MRCP及ERCP表现。结果:MRCP: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14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3例,未见结石仅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ERCP: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11例,肝总管结石并肝外胆管扩张1例,胆总管结石3例,疑肝总管结石2例,疑胆总管结石1例,疑胆总管下端狭窄梗阻3例。结论:MRCP与ERCP对肝外胆管结石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两种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作者:张道恩;冉强;邢竞丹;张国明;刘衡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的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方法:分析2007年3月-2013年3月使用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治疗的268例(315条肢体)大隐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为30~56 min,平均44 min,住院时间3~14 d,平均5.3 d,住院总费用938.2~3256.5元,平均2102.6元。并发条索样硬结52条(16.5%),局部炎性肿块30条(9.5%),皮肤灼伤16条(5.1%),内踝处皮肤感觉异常5条(1.6%)。术后随访1~3年,局部复发6条(1.9%),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过改进的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恢复时间短、术后美观、效果好,不但节省了医院成本,并且使患者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低的医疗费用,就能得到微创治疗,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海龙;冀晓薇;刘英夺;刘国安;王玉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复方双层缓释药膜的制备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复方双层缓释药膜制备、应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结果:复方双层缓释药膜为黄色半透明薄膜,有一定的韧性,具有明显的冰片及人工牛黄的清香气;复方双层缓释药膜、养阴生肌散组,总有效率分别达98%、84%,尤以复方双层缓释药膜临床效果良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膜制备工艺简单,止痛迅速,对缩短溃疡期,促进愈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非常确切,具有可行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赵呈利;孙迎东;荣丽;孙继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的变化,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164例儿童,其中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患儿78例;对照组:同期86例正常体检儿童,分别做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小板计数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的变化有助于推断肺炎支原感染可能性。
作者:邢梅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不良后果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组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心脑血管系统及下肢血管栓塞的发生率、膝关节伤口感染情况等及手术治疗半年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与分期行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具有相同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喜龙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目前外科治疗痔病的微创方法,为临床外科痔病的手术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现代微创治疗方法,探讨各种微创方式的理论依据,总结不同微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结果:现代医学治疗痔病已向保留肛垫的结构、复位肛垫的方向转变,各个阶段、不同症状的痔病适用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各种微创治疗有其相应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结论:痔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有其相应的适应证,不同阶段的痔病应根据症状来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张倩倩;蔡而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米非司酮与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方法:选择本医院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接诊的经确诊的患者80例,对根据组织学病变程度划分的三种级别的AEH患者进行MP和MT的治疗。对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的变化,评估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并通过患者症状变化来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在记录统计80例患者治疗的疗程中,I级患者所用疗程较短,III级患者的疗程较长,大多数患者需要3~4个疗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AEH,在使用MP和MT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小,且I级的患者变化更为明显。3个级别的AEH患者的临床症状在4个疗程的治疗后,其疗效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有反应的患者占到85%,但是仍有15%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甚至发生了癌变。结论:MP和MT能够减小EM的厚度,对不同级别的AEH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疗效较重度的更为显著,是临床治疗AEH的较佳选择。
作者:陈初珍;罗芸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病,可合并吞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吞咽障碍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促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现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康复评定等方面进行综述,找出切实有效且具有临床价值及社会效益的护理措施,为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指导。
作者:宋幼君;罗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方法:随机在急诊外科实习的学生中抽取80名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BL教学和传统教学,实习结束进行考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考试成绩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组学生对急诊外科实习更感兴趣。结论:PBL模式能激发学生对急诊外科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唐东;周庆;朱东波;吴彩霞;袁芳;陈晓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评价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X线根尖片加电子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预弯K型锉预备根管,5%次氯酸钠、17%乙二胺四乙酸(EDTA)交替冲洗根管,氢氧化钙纸尖与碘仿根管封药,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侧压充填根管。结果:采用此方法治疗58颗患牙,2年后复查,成功率达89.7%。结论:本方法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比较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关于定位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的两种方法:逆向定位法和锁骨中点下定位法的差异。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10-2013年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102例患者,以个体匹配设计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按逆向定位法进行穿刺,对照组51例按锁骨中点下定位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种定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平均耗时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成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72.5%,置管平均耗时试验组为(407±59)s,对照组为(577±97)s,并发症累计人次试验组为2例次,对照组为11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定位法较常规法有优势。
作者:杨宝生;张玮;夏婧;钱传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3年。对患儿性别、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烟、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被动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及早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
作者:张怡;陈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5.2±25.6)min,术中平均出血(32.3±12.0)mL。其中术中食管黏膜穿破2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1例仍有轻度吞咽困难。手术效果优良率87.5%(14/16)。结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检查,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春雷;董建敏;邬林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收集本市2014年4-6月某医院送检的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患者的血清标本,经核酸荧光PCR检测阳性确诊。对病毒核酸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比对。结果:两名患者均有典型的SFTSV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常规见粒系及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从2例患者血清提取的核酸经测序,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0428株(安庆)的RNA多聚酶、糖蛋白、NS蛋白的同源性与安徽代表株AHL/China/2011的同源性高,均达到99%。0507株(滁州)上述目的基因与江苏株JS2011-013-1的同源性高达99%。结论:SFTSV在本地区散发存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其来源或有差异。
作者:石利民;何敏;乔梦凯;雍玮;曾理;王璇;张洪英;丁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康艾扶正胶囊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按常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行常规肠内、外营养支持,试验组加用康艾扶正胶囊+甲地孕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扶正胶囊联合甲地孕酮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会俊;曾春生;王小毛;张才友;叶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支气管镜介入的冷冻术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术治疗上述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实施全身综合性的抗结核治疗和雾化治疗等,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患者的症状变化状况及具体疗效等。结果:10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6周,接受冷冻治疗(5±3)次/例,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共70例患者显效,30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全部患者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现象。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术对支气管结核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促进支气管等病变部位吸收改善,并可有效缓解因气管病变而造成的肺部异常症状,显著提升抗结核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桑卫东;余夏发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3年住院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为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年本院住院部基本药物的使用数据。结果:2013年本院住院部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在11%~14%范围内波动,占比例较大的为中药注射剂。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本院住院部的执行尚可,但需注意使用品种的多样化,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作者:屈铭鸿;梁月琴;王崇静;夏洪颖;李仲昆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医院药房管理在目前的医疗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医患关系的发展,同时对社会上的舆论走向以及国家医疗事业的进步,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相对而言,医院药房管理当中的问题比较多,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堆积已久的,不容易解决。在今后的药房管理当中,必须建立管理工作中的良性循环,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健全药房管理的手段和体制,从根源上治理问题,而不是暂时压制问题。
作者:徐慧娜;杨寰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