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兴;易建玮;康强;韦素冬;李春梅;银卫邑
目的:观察通过系统的时间生理、时间药理、时间病理、时间治疗学相互作用,联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癌痛的效果。方法:将191例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运用时间疗法配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对照组根据医嘱给止疼药,配合心理护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对两组心理障碍(SCL-90评分)和主诉疼痛分级法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理障碍和主诉疼痛分级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8周同期比较,治疗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相关时间学联合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理性认知,积极配合遵循时间原则,增加癌症疼痛控制的有效率,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付云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调查研究胃癌根治术的过程中引起脾脏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7例胃癌根治术引起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进行调查的37例脾脏损伤患者中有29例进行修补手术,使用明胶海绵和医用胶进行黏合的患者有18例,使用止血纱布联合医用胶进行黏合的有11例,8例患者发生脾出血后进行脾脏切除手术或者结扎手术;在37例患者中有29例保脾成功,且成功率达到78.4%,所有的患者都在治愈后出院。其中,有17例患者在进行远端胃大切手术时出现了脾脏受损现象,11例患者在进行近端胃大切手术时出现了脾脏受损现象,9例患者在进行胃全切手术中发生脾脏受损。结论:不断提高保护脾脏的意识,不断更新并及时改善手术过程中技术的操作,使用有效的止血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在胃癌根治手术中引发脾脏受损。
作者:刘帅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FNAC)效果及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癌患者FNAC诊断结果、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超声图像显示,结节区域多显示为不均匀低回声,其中33例患者超声图像显示结节边缘呈不规则粗糙毛刺状,多数患者结节内可发现沙砾样钙化灶;FNAC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节边缘表现与术前超声图像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定位对提高FNAC诊断准确率和小结节穿刺成功率具有显著效果,结合术前超声图像能够提高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性。方法:抽提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对80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发现,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5.37±3.28)%,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群的(23.18±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CD3+、CD3++CD4+和CD3++CD4+/CD3++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且CD3+、CD3++CD4+与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r=0.21,0.36,P<0.05)。结论: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其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CD3+、CD3++CD4+明显相关。
作者:张凌媛;康洁;丁珊珊;沈建英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方法:针对性地采用相对的方法进行测量,采用间接选择的电极法测量Cl-、K+;采用速率法测量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双缩脲的终点法测量总蛋白(TP);采用溴甲酚绿显示终点法测量白蛋白(Alb);采用酶法测量肌酐(Cr)、采用脲酶紫外速率法测量尿素氮(BUN);采用尿酸酶法测量尿酸(UA);按照不确定度(U%)公式U%=2CV%计算结果。结果:Cl-、K+、GGT、TP、Alb、BUN、Cr、UA的不确定度分别是4.18%、3.26%、8.88%、5.18%、5.90%、10.26%、6.12%、8.16%。结论:测量不确定度可以反映出本室实验条件下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作者:谢连志;曾秀雅;王前明;宋秀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对侧辅助切口结合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复杂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采用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纵切口,同时右侧鼻底行小横切口,首先剥离双侧鼻底部黏膜,而后剥离鼻中隔黏膜,使二者在棘突尖端“会师”,彻底松解双侧黏膜后矫正骨性偏曲。软骨四周进行减张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软骨部偏曲。结果:21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外观居中,通气良好,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对侧辅助切口、进行上下“会师”剥离、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能够使鼻中隔矫正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适用于复杂鼻中隔偏曲患者。
作者:神平;刘稳;樊可成;蔡葶;曹恒明;张旭 刊期: 2013年第28期
转化医学是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和推动的新方向,其倡导的“B2B”模式正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每年都有大量经费用于转化医学中心建设及相关研究,对于为数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是确保其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中心建设实践,具体分析其设计理念、建设思路、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丁文彬;王艳;钱莉莹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中U波倒置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观测心电图时,运用的心电图机为9250-P型,描记方法为12导联,定标电压定为2 MV/25 MM,走纸速度定为25 mm/s;在检查时,记录心电图变化情况,根据相关标准鉴别U波倒置。结果:60例U波倒置患者当中,8例患有心肌病,所占比例为13.33%;4例患有肺心病,所占比例为6.67%;10例患有风心病,所占比例为16.67%;13例患有高血压病,所占比例为21.67%;其余25例患有冠心病,所占比例为41.67%。结论:U波倒置对于心血管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应重视观测U波倒置。
作者:代晓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496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结果:通过两年持续地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科室分布前3名,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两年中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以老年病、糖尿病、肿瘤病例为常见,多重耐药菌患者数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数无比例关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存在院内传播。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的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作者:施健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子宫全切组,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65、1.0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15、3.7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89、4.65,P<0.05)。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均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P<0.05)。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内分泌功能稳定,而子宫全切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月经淋漓不尽情况均消失,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两组治疗后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经阴道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前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应用。
作者:吴敏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30/4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37/4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且提高了治疗疗效。
作者:丁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水孔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脑损伤打击装置制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C组)及去骨瓣减压组(DC组),各组在损伤后再分为6、12、24、72、120 h及168 h等6个时间点断头取脑损伤区组织。分别利用干湿重量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和Western-Blot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去骨瓣减压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蛋白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伤后24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与C组相比,上述指标含量均有所下降:脑组织含水量在24、120、16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QP-4蛋白表达在12、120 h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24、168 h时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后大鼠脑组织脑水肿与AQP-4表达上调密切相关;去骨瓣减压术可减轻脑水肿,减缓AQP-4表达。该手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减缓AQP-4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伤,保护脑组织有关。
作者:谭殿辉;赖润龙;喻小萍;李勇;张填波;周晓斌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序列、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诊断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无颅脑疾病者及28例经CT或腰穿证实为SAH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观察少量SAH在DWI、FLAIR序列上的信号表现,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DWI、FLAIR均能显示病灶线状、条片状高信号,急性期除1例DWI未清晰显示病灶外,其他FLAIR显示病灶范围较DWI广泛;亚急性及慢性期两者显示病变范围相当,其中两列慢性期DWI显示病灶范围较FLAIR稍大。结论:DWI、FLAIR序列相结合,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更高,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月勤;张杰文;黎明;王同明;史志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本文在对《五十二病方》(后简称《病方》)与《雷公炮炙论》(后简称《炮炙论》)中水制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水制法所用的液体辅料,并对两书中的个别比较特殊的炮制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减毒增效”这种常见的炮制目的在《病方》中已有体现,而《炮炙论》的水制法则更加复杂完善,有的方法随着中药炮制的发展和演进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者:周晓玲;朱玲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 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田家强;杨秀秀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去氧氟尿苷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去氧氟尿苷单药组、PF方案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各30例。去氧氟尿苷单药组接受去氧氟尿苷单药同步放化疗(去氧氟尿苷胶囊口服,每日剂量0.8~1.2 g,分3次口服,从放疗开始当日至放疗结束当日);单纯放疗组接受单纯放疗;PF方案组接受PF方案同步放化疗(5-Fu 500 mg/m2静滴dl-5,DDP 80 mg/m2静滴d1,21 d为1周期)。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去氧氟尿苷单药组与PF方案组疗效相当,均优于单独放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去氧氟尿苷单药组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PF方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氟尿苷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徐新颜;温莹浩;汤江林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2.1%(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慎伟;张旭;朱树生 刊期: 2013年第28期
课堂互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学生听课情况、检查学生要点、难点等知识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率。因而作为教师,应制订切实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才能在互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在互动中促进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故本文对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临床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作者:蒋延文;庞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并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硝酸甘油、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及超声心动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评价Ⅰ级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