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方法:术前、术后对67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饮食、管道、常见并发症等护理.结果:67 例食管癌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有效控制并发症的恶化,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梅静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术前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减轻其术中的痛苦,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预防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治疗组于术前30 min 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紧张、恐惧、胆怯、害羞心理;同时还做好术中配合的教育,密切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对照组不做任何健康指导.结果:治疗组术中配合良好,疼痛减轻,宫颈口松弛,术中出血较少,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结论:良好健康教育能满足人工流产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健康需求,不仅减轻孕妇害羞、紧张心理,同时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对人工流产术的顺利进行和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11 年笔者所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 发生情况,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 年医院上报的313 例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 病例男女比例为l:1.20 ;ADR 发生于各个年龄组,<10 岁年龄组中ADR 病例占23.32%(73 例);一般或常见的ADR 占91.69%(287 例);以静脉给药的方式引发的ADR 为主,占85.62%(268 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 为多,占总数的70.93%(222 例)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官损伤常见,占78.59%(246 例).结论:加强ADR 监测工作,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陈传飞;胡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控制血糖护理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 年9 月-2010 年8 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控制血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血糖护理可以较好的控制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缓解应激反应,确保手术安全性.
作者:任淑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前、术后肠外营养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3-2011 年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前、术后,治疗组采取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营养治疗10 d 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 均有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A、IgG、IgM 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术前、术后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欧启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患者血中尿酸水平与心室室间隔相关性.方法:测定28 例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尿酸脂水平和心室室间隔.结果:高血压患者血中尿酸脂水平和心室室间隔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尿酸浓度与心室室间隔呈线性正相关,将为降低尿酸、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提供依据.
作者:田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与前期教学相比更具有综合性、实践性[1],是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对今后的专业技能成长具有重要影响[2].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及护理教育体制的改革,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日趋增多,而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实习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护生将所学理论与技术转化为专业实践的能力和从事护理职业的本领是关键.
作者:郑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评价其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2010 年1 月-2011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术后患者共120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各60 例.正常对照组给予妇产科术后临床常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正常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及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SAS 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8.3%,心理护理组为95.0%,心理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减轻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中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是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VSD 技术是治疗急、慢性创面和创腔的新技术,它能够早期封闭创面,去除腔隙,清除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同时控制感染,促进软组织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治疗方法[1].但并非所有的情况都适用此种方法.笔者所在科室应用VSD 治疗1 例腰骶椎骨转移癌术后感染患者,结果未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青;王树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块87 例和恶性肿块3 例的高频彩色超声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为98%.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宋文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病例,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脉络膜前动脉组、分水岭组、中央支组和主干组.梗死后4~16 个月电话随访进行改良Rankin 量表(MRS) 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各组间MRS 和ADL 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MRS 评分,将病例分成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逐步判别分析筛查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88 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组22 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组15 例,脉络膜前动脉组40 例,分水岭组11 例.四组之间的MRS 和ADL 评分比较,分水岭组ADL 评分高,MRS 评分低,脉络膜前动脉组ADL 评分低,MRS 评分高(P<0.05).48 例预后好,40 例预后差.年龄和梗死部位两项指标进入判别方程.结论:不同梗死部位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预后有影响,分水岭区梗死预后较好,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预后差.
作者:叶晓峰;李康增;郑建明;郑志雄;游平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示范病区在NICU 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改善健康教育及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举措来建立NICU 优质示范病区.结果:实施前后护士的自身素质、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均大幅提高.结论:NICU 开展优质示范病区使护士的价值得到实现,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医患关系和谐,为创立品牌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君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2 例单相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 例,使用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 和对照组(39 例,使用舍曲林单药治疗) 进行为期8 周的治疗,在治疗1、2、4、6、8 周末使用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进行疗效评价,使用不良事件记录表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完成研究42 例,对照组完成研究36 例,两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3.8% 和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 ;研究组临床痊愈率(45.2%) 高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研究组在第1、2、4 周末HAMD 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0.5% 和3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6).结论:相对于单用舍曲林,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起效较快,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作者:晏桂萍;朱志雾;丁寒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胰腺结核多见于中青年,老年患者极为少见.综合文献报道,胰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上腹痛、腹部包块、类似胰腺癌的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脓肿、脾静脉血栓、上消化道出血,多数患者以慢性腹痛、不明原因发热、体重下降、恶心、呕吐为主诉就诊.胰腺结核由于很少见,因此在临床上常不易想到这一诊断.除非合并有其他脏器结核,尤其是肺结核.
作者:杨志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子宫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 的可行性、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1 月-2010 年12 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在笔者所在医院行LAVH 术式的病例112 例,子宫增大如孕12~18 周.结果:112 例行LAVH 中,平均手术时间76 (52~122)min,出血量约40~220 ml.平均住院6 d.结论: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切除大子宫是可行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开腹手术及阴式手术的双重优点,既克服了经阴道处理盆腔病变的困难及不能对盆腔疾病全面评估的缺点,又有开腹手术清晰的视野,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及发展前景.
作者:周传亚;肖泽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1 年收治38 例直肠肛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 例患者中行清创缝合+ 乙状结肠造瘘,二期关闭造瘘28 例,直接行清创缝合10 例,术后1 例伤口愈合不佳行乙状结肠造瘘.结论:直肠肛管损伤处理不当可引起腹腔、盆腔或腹膜外直肠旁间隙严重感染、内瘘和外瘘、肛管狭窄、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黄振华;刘维藩;林木平;史文婷;王殿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68 例接受RFCA 术的患者,在RFCA 术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24 h,术后第3 天和第7 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物质D- 二聚体(D-dimer)、血小板 - 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granule membrane glucoprotein,GMP-140)、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 水平.结果:与穿刺血管之前相比较,血浆中D- 二聚体在消融放电即刻达到高峰,于第7 天降至穿刺血管之前的水平.GMP-140的浓度在术后第3 天增至峰值,为穿刺血管前浓度的1.8 倍.TAT 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1 次高峰(42.9±15.8 ng/ml),术后3 d 第2 次高峰(20.3±19.2 ng/ml).第2 次高峰与EPS 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CA 可以引起血浆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直接影响血凝状态.其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 d 的延迟阶段.术中及术后监测D-二聚体、GMP-140 和TAT 浓度,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的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作者:宁婧;王海明;孙晓斐;苗俊东;李彦鹏;刘思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党建工作.总结笔者所在医院的实践情况,提出重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支部建设、深化党员教育、规范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民主、落实党建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培育医院文化等多种手段激发党建活力,以促进医院和辖区妇幼卫生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龚祖康;许雪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术中运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8 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全静脉麻醉和宫颈麻醉术,观察手术时间、麻醉评分、疼痛程度、并发症等.结果:宫颈组的手术时间与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麻醉评分及疼痛程度比较,静脉组均优于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组发生术后并发症者2 例(5.1%),宫颈组3 例(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满意率94.87%,高于宫颈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麻醉效果及疼痛程度上来讲,静脉麻醉法更适宜于门诊使用.
作者:胡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4月-2011 年8 月收治的82 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8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 例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可忍受,未中途退出治疗,停药后皮肤过敏症状消失.结论:中医内治外敷法治疗活动期RA 有效、安全.
作者:阿孜古力·胡达拜地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