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刘洪武;陆萍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 年1-12 月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96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1 次/d,早餐前服用,4 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1 次/d,早餐前服用,4 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溃疡愈合情况等,记录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3.6±1.2)d,对照组为(3.8±1.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奥美拉唑相当,但是泮托拉唑不影响肝细胞色素酶的活性,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代谢,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及高龄患者.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本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24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 例)、常规治疗对照A 组(80 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B 组(80 例).治疗组患者服用波依定;常规治疗对照A 组患者服用尼群地平;常规治疗对照B 组服用络活喜,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一个疗程后,患者血压有极明显的下降(P<0.01),有效率达到100% ;对照A组患者血压有极明显的下降(P<0.01),有效率达到100%;对照B 组有明显下降(P<0.05),有效率98.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A 组.结论: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愈率高,是一种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和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世华;杨继俊;魏振华;梁宇;陈怡;刘志伟;黄洁莲;王琼儿;单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自拟双补化痰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8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仅西药治疗,15 d 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

    作者:李树欣;李佩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36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6%,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促进产科质量提高.

    作者:张红英;方新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的护理方式.方法:对笔者所在院16 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进行监测和护理.结果:16 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患者治愈11 例,治愈率68.75%,好转1 例,死亡4 例,死亡率25%.结论:严密监测,精心护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技术,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段琼;刘玉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微创腰麻在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微创腰麻在凝血功能障碍时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3 名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时间15~2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1~60 s,凝血酶原时间18~24 s、纤维蛋白原2~4 g/L)患者行微创腰麻,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特别注意有无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压迫症状.结果:微创腰麻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少,11 例发生尿潴留,另10 例因需绝对卧床留置导尿管,未发现硬膜外血肿的压迫症状.结论:微创腰麻在凝血功能障碍中安全可行.

    作者:苏亚海;全守波;张宝庭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阑尾炎患者98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 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综合治疗费用等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存伟;黄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主要讲授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内容抽象繁杂,难于理解记忆.如何在生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探索生理学的教学方法便成为摆在广大生理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多媒体技术是将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交互处理、存贮、传递文字、图形、影视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文献知识,对多媒体技术在生理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监护方法,改善高龄胃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6 月-2011 年6 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 例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监护经验.结果:64 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2~245 min,平均(173.5±34.5)min.术中出血142~368 ml,平均(185.5±35.5)ml.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瘘3 例,急性胰腺炎2 例,肺部感染4 例,手术切口感染4 例,1 年生存率为93.7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病情监护,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是保证高龄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建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静脉输液的护理评估和输液计划制订探讨

    静脉输液的合理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制定输液计划,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对186 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与观察,从病史、临床症状、输液过程和输液计划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系统回顾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的依从性有较大的提高,输液差错率得到有效降低.由此说明,有效的护理评估是实现输液计划和提高护理治疗的保证.

    作者:李素巧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护理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对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前瞻针对性护理的价值.方法:将确定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106 名高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前瞻护理.比较两组剖宫产后疼痛感、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满意度等,评估前瞻性护理的价值.结果:剖宫产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28.57%) 高于干预组(10.00%) ;干预组疼痛感知级别较对照组低且伤口愈合情况好;干预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剖宫产初产妇腹部切口前瞻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高龄产妇正确认识剖宫产,减轻产后疼痛感,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利于切口愈合,产妇手术满意度提高.

    作者:喻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合并II 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76 例AECOPD 合并II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的患者38 例( 对照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患者38 例( 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的pH 值、PaCO2、PaO2 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 合并II 型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笑娟;黄纪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压力反射敏感性的改变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术前压力反射敏感性(BRS) 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 例全麻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6 例.两组内根据不同剂量再进行分组,舒芬太尼组分为SI 组、SII 组、SIII 组各12 例,舒芬太尼的药剂量分别为0.2、0.4、0.6 μg/kg.芬太尼组分为FI 组、FII 组、FIII 组各12 例,芬太尼的药剂量分别为2、4、6 μg/kg.在注药前和注药后分别记录BRS,对各组BRS 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FI、FII、SI 组注药后的BRS 略低于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II、SII、SIII组注药后的BRS 明显低于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起到抑制压力反射的作用,当舒芬太尼的药剂量大于0.4μg/kg 或芬太尼的药剂量大于6μg/kg 时效果显著.在等效剂量的情况下,舒芬太尼组抑制压力反射的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组.

    作者:曾志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合理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5 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合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后,对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5 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满意,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结论:合理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代萍;陈志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300 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组150 例与缩宫素组150 例.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注射缩宫素20 IU,同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0.2 mg,对照组宫体肌注射缩宫素20 IU.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组术中、产后24 h 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

    作者:佟明香;张云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频环形电切与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LEEP) 与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1 月-2010 年12 月本院妇科经阴道镜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II(CIN Ⅲ ) 患者99 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 Ⅲ的疗效.结果:LEEP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冷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病灶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病变复发率冷刀组低于LEE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冷刀锥切较LEEP 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 Ⅲ,LEEP 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及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但冷刀锥切在减少复发方面优于LEEP.

    作者:陶士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循证医学及循证思想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健康体检的理论、实施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对循证思想的分析,概述循证健康体检概念;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在健康体检工作中遵循循证思想的意义及实施过程.结果:初步总结了循证健康体检概念,对循证健康体检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健康体检中贯彻循证思想的必要性.结论:开展循证健康体检能够促进体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能够满足体检客户期望值,对改善医患关系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虹林;景爱平;王敏;刘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具体护理措施和相应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95 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确诊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该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电切术综合征、出血、尿道狭窄、膀胱痉挛、尿失禁.结论:临床充分了解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内出现并发症.

    作者:杨桂莲;刘惠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改良口腔外手法复位法及自制弹性圈外固定治疗颞颌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方法.方法:对75 例颞颌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改良口腔外手法复位.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复位,术中患者无严重不适,复位时间短,患者无明显痛苦,未出现医者被咬伤的情况.随访半年,无复发脱位.结论:改良手法复位是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有效复位方法.

    作者:廖神州;冯桂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胆道姑息引流手术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姑息引流手术在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 年6 月-2010 年5 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6 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对其行胆总管植入外引流、胆总管植入内外引流、胆总管植入支架三种手术,随访3 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 例患者中,有49 例得到了随访,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用时10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4 ml,总胆红素量由术前的278 mol/L 平均下降137 mol/L,肝功能、退黄效果均很好,术后3 个月均未再发生黄疸.结论:采用胆道姑息引流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创伤也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中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16例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首先游离疝内容物、疝囊成形和高位结扎,再行疝修补术.结果:16 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脏器损伤,术后随访1~2 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滑动性斜疝只要术前仔细诊断,术中认真解剖,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可避免脏器损伤和减少术后复发率.

    作者:曹明智;温养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