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武;陆萍
目的:探讨照顾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分析其对糖尿病的积极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收治的25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笔者所在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对患者的照顾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照顾者同步实施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居家护理能力提高,其血糖控制更好,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照顾者同步实施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其居家护理能力,使血糖控制更好.
作者:刘素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冲红现象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09 年6 月-2011 年6 月鹤壁市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出现冲红的30 例献血者作为冲红组,随机选择未冲红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90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献血者机采前静脉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等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冲红组MCH、MCHC、MCV 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GB、HCT、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标准筛选献血者,做好宣传,做好人性化护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检测,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可有效防止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
作者:宋润琴;李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疗效.方法:将6 4 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观察组采用长托宁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呼吸肌麻痹发生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以及心动过速、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的疗效优于阿托品.
作者:刘远波;黄一洪;陈贤泽;曾明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9 月-2011 年9 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共8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甘露醇控制颅内压、低分子右旋糖酐、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同时给予脑细胞保护剂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等.观察组同时口服丁基苯酞200 mg,4 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 口服,1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经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0.4% ;对照组为7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丁基苯酞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其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改善,值得借鉴.
作者:姚春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本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24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 例)、常规治疗对照A 组(80 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B 组(80 例).治疗组患者服用波依定;常规治疗对照A 组患者服用尼群地平;常规治疗对照B 组服用络活喜,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一个疗程后,患者血压有极明显的下降(P<0.01),有效率达到100% ;对照A组患者血压有极明显的下降(P<0.01),有效率达到100%;对照B 组有明显下降(P<0.05),有效率98.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A 组.结论: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愈率高,是一种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和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世华;杨继俊;魏振华;梁宇;陈怡;刘志伟;黄洁莲;王琼儿;单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骨科2010 年6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减少,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苑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1981-2011 年间报道的294 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i 法进行Log-rank 生存分布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中位生存期7 个月,仅有27.1% 的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组1 年生存率低于手术加放疗组,但3 年生存率手术组高于手术加放疗组,整体上放疗组生存率高于未放疗组.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预后差,手术是综合治疗的基础,术后放疗有助于获得短期的生存改善.
作者:刘琳;程若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术前压力反射敏感性(BRS) 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 例全麻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6 例.两组内根据不同剂量再进行分组,舒芬太尼组分为SI 组、SII 组、SIII 组各12 例,舒芬太尼的药剂量分别为0.2、0.4、0.6 μg/kg.芬太尼组分为FI 组、FII 组、FIII 组各12 例,芬太尼的药剂量分别为2、4、6 μg/kg.在注药前和注药后分别记录BRS,对各组BRS 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FI、FII、SI 组注药后的BRS 略低于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II、SII、SIII组注药后的BRS 明显低于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起到抑制压力反射的作用,当舒芬太尼的药剂量大于0.4μg/kg 或芬太尼的药剂量大于6μg/kg 时效果显著.在等效剂量的情况下,舒芬太尼组抑制压力反射的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组.
作者:曾志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白芷三黄汤治疗各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 例和对照组71 例,治疗组采用白芷三黄汤熏洗,对照组采用50% 硫酸镁热敷,3 次/d,10 d 为一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7%,其中Ⅰ期内痔有效率为94.4%,Ⅱ期内痔73.3%,Ⅲ期内痔23.1% ;对照组总有效率50.7%,其中Ⅰ期内痔有效率为63.6%,Ⅱ期内痔46.4%,Ⅲ期内痔20%,两组总有效率及Ⅰ期、Ⅱ期内痔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看,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出血、瘙痒、坠胀等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芷三黄汤是治疗内痔的有效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志英;董长霞;唐玉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76 岁.患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数年,以胸痛、心悸、气促5 h 入院.查体:体温36.5 ℃,血压130/75 mm Hg,心界不大,心率92 次/ 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一般情况差.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查心电图:各联均见宽大畸形QRS 波群,V1、V2 导联呈QS 型,有P 波,频率为92 次/ 分,RI、aVL,QS Ⅱ、Ⅲ、aVF,ST Ⅱ、Ⅲ、aVF 导联呈弓背抬高0.1 mV.
作者:高潮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T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2 月-2011 年4 月治疗的70 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CT 进行辅助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经CT 检查,结果显示11 例(15.7%) 为血管纠集征,13 例(18.6%) 为小空泡征,15 例(21.4%) 为毛刺征,13 例(18.6%) 为分叶征,12 例(17.1%) 为小结节征,6 例(8.6%) 为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应用CT 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但其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应对其进行细致地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健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 组)、37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 组) 及20 例确诊非冠心病患者( 正常组) 的外周血清IL-18 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 组血清IL-18 水平显著高于SAP 组和正常组(P<0.01) ;双支、三支病变组的IL-18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L-18 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陈德容;何皓;蒋军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从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观察先兆症状、护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68 例下肢骨折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减轻或避免下肢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范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并评价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及正确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 年12 月-2011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33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实施剖宫产者220 例,实施阴道分娩者110 例,12 例围生儿死亡.结论: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根据其病情程度给予规范化的个体治疗,适时适式终止妊娠,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合理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5 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合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后,对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5 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满意,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结论:合理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代萍;陈志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晋江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3 所幼儿园3908 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径屈光异常检出率为35.2%,男34.8%,女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292,P>0.05) ;球径屈光异常检出率31.5%,男29.6%,女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960,P<0.01).柱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 X2=15.069,P<0.01) ;球径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这种趋势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柱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有关,球径屈光异常的发生与父亲视力、母亲视力、平时看电视离电视距离、电视尺寸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儿童的屈光状态,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苏翠敏;苏礼辉;蔡耿耀;陈嫦娅;陈扶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白介素-8(IL-8) 的水平,探讨IL-8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96 例临床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 研究组) 与30 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的IL-8 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 内,IL-8 异常率为66%,研究组IL-8 为(46.05±25.54)pg/ml,与对照组(26.46±12.67)pg/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 内,IL-8 水平明显增高,说明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提示今后针对免疫炎性反应进行干预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作者:金美兰;杨桂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拟汤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 年2 月-2010 年2 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继续应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应用剂量和方法维持不变.对照组患者给予颈复康冲剂温开水送服.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汤药( 主要包括葛根,大黄、麻黄、芍药、生姜、炙甘草、桂枝) 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汤药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熊翊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丸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所在科化疗后发生药物外渗患者16 例,将牛黄解毒丸碾碎与70% 的酒精混合,外敷在化疗药物外渗部位.结果:15 例患者效果良好,1 例效果差,出现局部皮肤表皮干痂样改变,色素沉着,皮下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牛黄解毒丸用于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价格低廉,取材容易,操作方便,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琼芳;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12 月12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经过4 周的治疗,本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显效69 例(57.5%),有效46 例(38.3%),无效5 例(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立群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