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才;雷显泽;徐平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的分析,得出对此的护理教育对策.方法:分析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对患者的用药及生活进行正确指导.结果:通过对低血糖患者进行护理及教育宣传,门诊再收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明显减少.结论:对患者进行低血糖相关的知识教育,使患者在生活中注意饮食、运动以及药物使用,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吴杨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 2 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Cys-C)、尿白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水平及其 3 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0 年 2 月 -2011 年 4 月泌尿科住院部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86 例,其中并发肾病患者 47 例作为观察组,无合并肾病患者39 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 42 例体检健康者作为空白组,患者均于空腹 12 h 后采血,收集并留取 24 h 尿,检测患者 Cys-C、24 h 尿白蛋白及 HbA1c的水平,并观察三种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三组患者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三组患者 Cys-C、24 h 尿白蛋白及HbA1c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bA1c 与 24 h 尿白蛋白呈正相关 (r=0.482),Cys-C 与 24 h 尿白蛋白呈正相关 (r=0.658),HbA1c与 Cys-C 呈正相关 (r=0.359).结论:Cys-C、24 h 尿白蛋白及 HbA1c 的水平可作为 2 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工艺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所得肠溶微丸圆整度好,粒径均匀,释放度和含量测定符合要求.结论: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袁利艳;杨瑞玲;赵建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 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 35 例PSS 患者的临床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 35 例患者进行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35例中除 1 例因肺间质疾病和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外,34 例均病情好转.治疗 6 个月后患者的 ESR、CRP、IgG、IgM、RF 和抗 SSA 抗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有 2 例患者服药 2 个月后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症状,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随访 6 个月~2 年,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结论:PSS 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诊断时应注意综合临床症状.HCQ 可以降低 ESR、CRP、IgG、IgM 等指标的水平,不良反应少见且症状较轻,有良好的眼部安全性.
作者:董菽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了解 2010 年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病患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 35 岁及以上人口 1186 例进行问卷、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实查 1095 例,问卷及检查结果有效人口 1001 例.结果:生活方式病以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为主,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 24.28%、高脂血症 6.59%、冠心病 6.29%、糖尿病 3.89%、慢性支气管炎 3.20%、恶性肿瘤 1.50%、脑卒中 1.4%,各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吸烟、身体超重、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锻炼身体.结论:生活方式疾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李怀章;满清霞;席强;马磊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锁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76 例锁骨手术病例随机分为 A 组 (n=38) 和 B 组 (n=38),ASA I~Ⅱ级,A 组均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B 组先臂丛阻滞 10 min,之后再行颈丛阻滞,对比两组阻滞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结果:A 组阻滞优良率为 86.8%,B 组优良率为 100.0%,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和 B 组均并发喉返神经阻滞 2 例 (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骨手术应用臂丛 - 颈浅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能达到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木也赛尔·艾买提;热汗姑丽·台外库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对 24 例双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先兆子痫对双胎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3 年间收治的双胎合并先兆子痫 24 例临床资料,以同期单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为对照组,综合比较其发病情况、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结局.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先兆子痫的发病率高于单胎妊娠 ;双胎组的剖宫产率,发生 HELLP 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FGR)、妊娠期糖尿病、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单胎组 (P<0.05) ;双胎组新生儿发生贫血、肺炎、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机率与单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发生小于胎龄儿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的机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胎妊娠并发先兆子痫更易发生多种母胎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先兆子痫,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张广兰;秦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1 病例资料病例 1,女,45 岁,因剑下隐痛不适,无反酸、嗳气、烧心,门诊就医时要求作胃镜检查,术前未作 B 超等相关检查;例 2,男,35 岁,例 3,男,40 岁,均因上腹胀痛到胃镜门诊就医,听诊时疑似右位心,作胸部透视提示心脏右位,作上腹部 B超提示肝脏胆囊位于左上腹.
作者:张文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在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观察其控制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刷牙时未使用牙间隙刷.矫治 1 个月、6 个月和 1 年后分别使用菌斑显示剂检测牙菌斑指数.结果:矫治期间实验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菌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能有效的控制菌斑,有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从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作者:古松珊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3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5 例新生儿败血症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因素引起,血培养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共 52 例,占 69.33%,其中 23 例为葡萄球菌,占 30.67%.早发组的革兰阴性感染率高于晚发组 (P<0.01).本组 75 例患儿,其中治愈 62 例,占 82.67%,自动出院 6 例,占 8%; 死亡 7 例,占 9.33%; 有 6 例死亡病例为早产儿,其中 1 例大肠杆菌败血症,2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链球菌败血症,1 例克雷伯菌败血症,呼吸衰竭 1 例.早发组 5 例死亡,占 71.43%,晚发组 2 例死亡,占 28.57%.早发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晚发组 (P<0.05).结论:宫内感染或生产时感染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败血症病情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产前和产时的感染预防,在早期明确诊治,及时对患儿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任娜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在全麻情况下腹腔手术患者在术中低体温的状况,探讨预防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在全麻下并且 ASA 麻醉分级为Ⅰ~Ⅱ级的 98 例腹腔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49 例.干预组 49 例患者在术前和手术过程中进行四肢保暖,两组手术室内温度都保持在 26~28 ℃,术中用 37 ℃的腹腔冲洗液和加温输液等综合保温措施 ;对照组依照常规处理,不使用特殊的保温方法.结果:术中 60 min 和术毕时两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寒战 8 例 (16.33%),对照组寒战 26 例(53.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毕时体温比 35 ℃低者,干预组 3 例 (6.12%),对照组 28 例 (5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性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稳定,可以有效发挥预防患者发生手术后低体温的作用.
作者:储钟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对消毒供应室湿包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灭菌失败的因素,保证灭菌质量,确保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方式终止 14~24 周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其临床优越性.方法:将 2009 年 1 月 -2012 年 1 月进行妊娠引产的患者 110 例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 62 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 ;对照组 48 例,采用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观察两组宫缩发动时间、产程、出血量及引产成功率等,并对引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引产效果比较,治疗组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具有简单、高效、安全等优点,且引产后无需常规清宫.
作者:邵洪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 11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抑郁和躁狂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金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甲强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率为 96.7%,对照组缓解率为 81.7%,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及症状得到改善、使气道反应性得到降低、使发作频率得到减少,提高了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济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助产士是护士队伍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母婴安全的双重责任,社会的进步要求当代助产士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健康的心理.助产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有关,管理者应从这些影响因素中积极寻求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助产士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助产质量,保障母婴的安全.
作者:林美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社区医疗服务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的进程中,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成为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社会、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更利于社区医疗服务的健康、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李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近年收治的 187 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 (LC) 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30~90 min,中转开腹 5 例,腹胀 3 例,皮下积气 8 例,无胆道及内脏损伤,无腹腔积液、感染,引流 45~90 h,术后住院 3~5 d.结论:LC 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的协调配合及术后对并发症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洪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09 年 1 月 -2012 年 3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5 例.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血糖、降颅内压和保护脑神经细胞等治疗,对照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组静滴依达拉奉和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 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大大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症状表现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祖才;雷显泽;徐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脑出血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肺炎的疗效差异,评估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 2009 年 1 月 -2011 年 10 月确诊的 48 例脑出血术后 MRSA 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比较和分析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 (4.8±1.5)d,治愈率 41.67%,有效率 91.67%,MRSA 清除率 75.0%,均优于万古霉素组退热时间 (6.7±1.8)d,治愈率 25.0%,有效率66.67%,MRSA 清除率 54.2% ;利奈唑胺引起血小板减少 4 例,万古霉素致肾功能损害 3 例.结论:利奈唑胺对医院内 MRSA 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凌聪;胡细玲;陈川;蔡梅钦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