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华;郭守明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经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2组患者的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作者:李娜;王莹;徐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全身麻醉后腹腔镜肌瘤剔除手术,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常规术.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及术后病率比例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除5例出现双肩酸痛及季肋部胀痛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率100.0%;对照组有2例切口硬结红肿反应.结论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对腹盆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辛伐他汀片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治疗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辛伐他汀片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共2周.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8.33%;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片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起效快、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可减少TIA的发作次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景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寻找较好的治疗化学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方法,尽快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 将59例药物治疗引起的静脉炎患者按发生先后分为两组,单数为治疗组,复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静脉炎局部皮肤无感染、无破溃.治疗组采用氢化可的松溶液浸湿的纱布湿敷24~48 h后用喜疗妥软膏外搽;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搽加硫酸镁湿敷,观察静脉炎疼痛、红肿、热、硬结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红肿、热、硬结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氢化可的松溶液湿敷加喜疗妥外涂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喜疗妥外涂加硫酸镁湿敷.
作者:费艳艳;杨晓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地减少或防止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方法 选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的患者200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记录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观察期限1年.结果 显效136例;有效5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通过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和控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
作者:尤毅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巴胺功能异常假说是解释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生化假说之一.多巴胺能系统基因是ADHD的候选基因.多巴胺失活的异常可影响多巴胺生理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多巴胺失活相关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广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原斯普林)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癌性贫血64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64例癌性贫血采用小牛脾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连用两周.EPO 150 IU/k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连用两周.结果 本研究表明64例癌性贫血患者采用小牛脾注射液联合EPO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贫血的临床症状改善在50%以上,治疗后的食欲、体重、KPS评分有明显提高,有效率在70%以上.结论 小牛脾注射液联合EPO治疗癌性贫血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计数,改善贫血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二者联用在治疗癌性贫血中起协同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金钟;魏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3岁,以咳嗽、气急3个月,抗炎治疗半月余无效入院.查体:仅于吸气时右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肺CT示:右肺上叶主气管上段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双肺野未见异常.肿块大小约2.5 cm×2.5 cm×2.5 cm,CT值为20 HU.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上叶主气管上段黏膜充血、毛细血管增生显著、管腔有新生物长出、将管腔阻塞约2/3.病理示腺样囊性癌.手术治疗右肺上叶袖状切除、端端气管吻合术.术中所见:右肺上叶萎缩不张,肿块位于右上肺主支气管,质硬、边界尚清、距离隆突约4 cm,大小约2.4 cm×2.0 cm×2.0 cm.术后残端无残留,予以常规化疗4周期.一直随访5年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作者:张长弓;张勇;段林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分析总结其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4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其病情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年龄26~66岁,平均48.6岁.5例为子宫颈小细胞癌,同时伴有其它类型的癌.1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9例接受了放疗,复发率为55.6%,5年生存率为44.4%.5例没有接受放疗,复发率为60.0%,5年生存率为20%.14例患者平均生存年限为2.6年.其中5年生存率为35.7%.结论 子宫颈小细胞癌治愈率低,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辅助放疗、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罗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术后放疗,记录分析其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并评估放疗对乳房外观的影响.结果 65例患者经随访发现,总复发率6.2%,5年生存率96.9%(63/65),5年无瘤生存率93.8%,无严重放疗反应发生,乳腺癌保乳术对患者乳房美观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与根治术具有相似的的治疗效果,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无严重并发症,保留乳房,达到美观效果.
作者:刘志明;刘伟;吴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肺部是较易累及的器官之一,易引起肺间质病变(ILD),狼疮ILD的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狼疮ILD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可能和遗传因素、感染、激素水平、环境因素、药物等有关.本文主要探讨狼疮合并ILD的病因病机.
作者:王国太;宁朝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治疗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经过12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39例中,有21例显现,14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达89.74%;对照组39例中,显效者15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可有效改善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程度,增强心肌能力,无并发出血的倾向.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作者:熊承文;邹敏;肖惠珍;张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1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伴恶心、呕吐于2010年10月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巩膜无黄染,心肺(-),左上腹右下腹肌紧张,左上腹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右下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约1ml.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min.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立位腹部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血白细胞14×109/L,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四项正常.急诊手术,右下腹直肌切口开腹探查,腹腔内有脓性液体,右侧无盲肠及升结肠,延长切口于左上腹发现阑尾和盲肠,阑尾被大网膜等粘连包裹,分开粘连包裹,找到充血水肿阑尾,常规切处阑尾,冲洗腹腔,右下腹置乳胶管引流,术后7天痊愈出院.例2:患者男,2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3天于2010年12月入院.
作者:呼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微妙.各种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同时影响了医院自身的发展,更是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通过对医患关系现状、成因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对解决不良医患关系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作者:马卫星;杨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新医改方案要求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新医改将为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提供政策依据和要求.本文从公立医院所有制的变化,卫生服务需求的改变、公立医院现行财务制度以及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作者:张虹妍;李清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与丹红注射液,连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鲁叶;弘付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本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呼吸内科收治的6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功能检测情况,并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健康人(对照组)肺功能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组MMEF、FEF75、VC、FEV1、MVV、DLCO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RV和RV/TLC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阿不来提·司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肾脏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位需腹主动脉旁放疗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肾脏体表定位,从而制定肾脏挡铅野,观察放疗后疗效及肾脏放疗的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随诊2年,30例病无一例出现放射性肾损伤.结论 高频彩超行肾脏定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翟红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将26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卒中组(136例)和非卒中组(124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卒中治疗及常规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及人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人均康复费.结果 治疗后,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卒中单元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感染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降低,人均住院时间、人均药费显著减少.两组人均住院费无显著差异.卒中单元组人均康复费显著增加.结论 在总体相同的经济投入下,卒中单元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普通住院治疗.
作者:贾爱霞;袁建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对细菌感染眼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细菌感染眼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对照组48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比较两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平均痊愈时间.结果 一周内痊愈率、平均痊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细菌感染眼病,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红梅;赵继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