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胡贞;肖竻扬;叶泽星;张健儿;胡泊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肛肠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60例70岁以上含有合并症的肛肠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并存呼吸系统疾病231例(占35.0%),心血管疾病386例(占58.5%),糖尿病125例(占18.9%),肝、肾功能异常29例(占4.4%),贫血、低蛋白血症33例(占5.0%).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老年患者术前合并症增加手术的风险,完善术前评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类型、中转开腹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02年5月~2011年3月进行的77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79例腹腔镜手术中,发生并发症61例,占7.83%.中转开腹58例,占7.45%.结论 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应循序渐进,在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应开展高级别内镜手术.
作者:伊丽努尔·伊力亚斯;刘清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分析55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年,78眼治愈,4眼复发,治愈率为95%,复发率为5%.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手术安全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姚宝珠;杨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经头颅CT、MRT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2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按照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 及早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及早期预防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雷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 本组实质性脏器损伤主要为肝、脾、胰腺、肾等破裂,分别为73例(占91.3%),空腔脏器损伤7例(占8.7%).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5%(68/80),误诊漏诊率为15%(12/80).结论 超声诊断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应用BiPAP VISION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给予药物及常规氧疗;应用呼吸机组34例,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加BiPAP VISION呼吸机治疗.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结论 BiPAP VISION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吴俊才;邓翠东;代萍;孙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总结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于发病后约3 d出现.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部位皮疹、疱疹,合并精神萎靡、呕吐、醉酒样步态、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经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胸片、CT、MRI等进行诊断,治疗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控制补液量、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明确诊断、适当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林楚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收治的56例60岁以上老年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38例痊愈,12例好转,4例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熟练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洪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三九灸对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睡眠质量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07~2010年三九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H1-抗组胺药口服常规治疗,研究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三九灸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九灸可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雁;孙赵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48例(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咳嗽、喘憋、哮鸣音、肺部湿啰音等)消失时间及住院日.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明显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避免全身使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姚建华;王建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11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5分),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治疗2~14 d.结果 患者术后存活86例(占72.8%),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6例;死亡32例(占27.2%).结论 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伤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左峻;林勇;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佳饲料配比方案,为进一步开展脂肪肝及其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方法 80只KM小鼠随机分为4组,甲、乙、丙为模型组,丁组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予不同梯度的高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在造模后每1周分别取模型组动物各5只处死,观察其病理模型形成情况,做血液指标检测及病理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取肝脏,制肝匀浆,测定LTG、LTC.结果 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动物乙组造模后体重增长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甲组、丙组迅速.至实验结束时,甲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7.62%,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6.76%,丙组体重较正常组平均重11.14%,模型动物体重及肝指数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生化指标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的TC、TG、ALT、AST、LDL-C、LTG、LTC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乙组小鼠的变化幅度大(P<0.01).在病理方面,造模组1周后乙组小鼠早出现了轻度的肝脂肪变,造模2周乙组小鼠多呈中度脂肪变.造模4周乙组小鼠呈中重度的大泡性脂肪变.结论 适当的高脂高胆固醇配比饮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脂肪肝模型制作方法.
作者:要鹏;齐安龙;张宇;苏贺靖;殷美;张杰;黄于锋;姚连斌;王文倩;李天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72例老年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20 mg,两组患者服用的其它药物相同,均为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检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在改善老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胡景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12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的随访,按Constant and 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应用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梁鼎天;韩碧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分成激素组(30例)及MMF组(30例).激素组接受常规激素治疗方案;MMF组接受小剂量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方案.结果 激素组和MMF组乙肝病毒激活发生比例分别为26.67%及6.67%,激素组及MMF组的完全缓解比例分别为60.0%(18/30)及73.3%(22/30).结论 与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方案比较,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的方案更能有效地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在减少乙肝病毒激活及减少肾病复发方面优势更佳.
作者:蔡承敏;魏林;段志新;吴伟;宗海涛;李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方案,为期10周.观察两组患者5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诺和锐30组三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诺和锐30降糖疗效优于诺和灵30R.
作者:马龙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回顾重症监护病房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出作为一名ICU护士,除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急救护理技术,更应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加以重视,关注并满足患者的心理及感情寄托的需要.
作者:陈香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内皮素(ET)-1与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ET-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0与IgE呈负相关(r=-0.574,P<0.05),而ET-1与IgE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 IL-10和ET-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IL-10降低和ET-1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和ET-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国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疗法后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61例临床判定血管再通,其中再通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4.5%,明显高于未通组的40.9%.结论 溶栓治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复杂,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作者:张可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予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护理.结果 试验组拔管时间是(23.88±6.32) d,对照组为(28.65±7.43) 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0%,试验组无气管息肉发生,对照组气管息肉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海英;王本艳;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