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10例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36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因窒息而发生低血糖经上述处理后,多于12~24 h内恢复正常,长56 h;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所致者经上述处理后,多于8~18 h恢复正常;糖尿病母亲娩出儿经上述处理后于24~42 h血糖正常;溶血、感染者发生低血糖,多于16~28 h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检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神经系统损伤.
作者:张春燕;王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新进护士通过临床学习掌握专科技能、知识.方法 由骨干护师或主管护师,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法,新进护士跟老师参与倒班.在带教过程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果 新进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综合素质迅速提高,顺利适应护士的角色,熟练开展工作.结论 多元、严谨的带教风格培养了新进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何桂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及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陪伴分娩孕妇及未陪伴分娩孕妇作对比性分析.观察指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结果 陪伴分娩的孕妇与未陪伴分娩的孕妇相比较,进入产程后胎儿窘迫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陪伴分娩可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束长珍;朱芳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本文总结了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的专业特点和带教要点,在充分做好实习带教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制订针对性的带教计划.通过入科培训,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角色,具体带教时要做到系统化、专业化、个体化,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具体实习带教的方法.
作者:黄炳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治疗,并进行对比.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复发率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控制症状及预防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骶管加压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诊断明确,无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75例,骶管普通注射;治疗组(B组)75例,骶管快速加压注射.每周1次,3~4次为1疗程.结果 停止治疗后6个月随访,A组与B组治疗结果比较,A组的治疗次数较B组的多,但是B组的优良率(86.7%)高于A组(66.7%).结论 骶管加压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疗效好,可作为保守治疗的首选疗法.
作者:王宏伟;王勇;焦富荣;肖忠军;戴卫兵;翟文元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作者:尹燕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新化县0~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新化县区域内的20个乡镇2004年5月~2007年5月出生的儿童.结果 共入户调查386名儿童,乡镇所在地村和非乡镇所在地村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乡镇所在地村和非乡镇所在地村全程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新化县应加大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
作者:袁彩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男112例,女58例,均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肾综合征、异位栓塞等.全组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其中1例死亡;腹水5例;肝肾综合征8例,死亡1例;栓塞性胆囊炎1例;碘油脑栓塞1例.结论 分析并掌握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原因及给予正确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海庆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血液透析者且给予相应的血液透析措施以及骨化三醇,同时对其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得以改善且血钙、血磷含量纠正(P<0.05或P<0.01).结论 骨化三醇能够有效调节钙磷代谢.
作者:吕伟权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和硝酸盐类应用量.结果 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下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提高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卫民;何玉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与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标准组,微创组39例,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标准组46例,行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平均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及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和术后4周Harris评分.结果 (1)微创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标准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P<0.05).(2)术后第2天微创组患者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和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3)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小,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效果与传统标准切口手术无明显差异.
作者:吕厚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足月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镇痛组(Ⅰ组)和未行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观察分娩过程中产妇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胎心率FHR、及胎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到4~6 cm时的镇静评分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晖;杨红梅;唐明富;温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普通外科病房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普通外科病房的51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146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257例,其中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占比例高,达32.7%,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为30.0%,上呼吸道感染为18.7%,腹腔内组织感染为8.2%,皮肤软组织泌、胃肠道、尿道依次排列;257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20株,病原菌构成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高,为22.8%,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7.5%,铜绿假单胞菌,占12.8%,肺炎克雷伯菌,占10.3%和阴沟肠杆菌,占10.0%,白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依次排列.结论 普通外科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房,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强;杜祥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护理文书是护士及其相关人员在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医疗护理过程和护士行为的记录,能客观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发展、动态变化和医疗护理过程,因而一直是医护人员确立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医疗护理团队内部各班次、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患者信息的重要媒介.即护理文书书写是关于质量控制、法律依据、科研、教育、效益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1].
作者:冯惠霞;蒋红花;李桂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电凝刀与传统手术刀对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处置效果.方法 应用电凝刀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37例;应用传统手术刀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37例;包括保留生育功能、卵巢功能及根治性手术3种.结论 电凝刀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区病灶处理彻底、术后康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应用电凝刀可一次性完成分离、止血、切割,使手术简单易行,是治疗开腹手术中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仪芬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健康教育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樊玉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26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26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3~12 d左右阴道的血性分泌物完全消失.痊愈率为96.1%.术后患者仅有轻度发热、腹胀、疼痛,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止血迅速、并发症少,通过造影还可准确了解盆腔内的血部位和出血情况,进行栓塞,成功率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向定菊;马代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年期患者舒张压增高的原因及健康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单纯舒张压增高的中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原有治疗方法不变,但对实验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化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1年后实验组生活方式,体检结果明显好转,高血压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年期患者,无论用什么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的原因,在健康教育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是根本的.
作者:于荣华;梁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病例血清HBV-DNA由阳性转至检测水平以下(HBV-DNA<103 copies/ml).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雄林;王博文;宋郁喜;黄严春;章革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