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刘桦;高翔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和硝酸盐类应用量.结果 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下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提高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卫民;何玉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病例血清HBV-DNA由阳性转至检测水平以下(HBV-DNA<103 copies/ml).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雄林;王博文;宋郁喜;黄严春;章革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作者:尹燕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通气2 h、通气3 d、7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次(R).结果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10.65±3.22) d,ICU住院平均(15.42±4.47) d,患者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08%.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后,PaO2和PaO2/FiO2不断升高,PaCO2和R不断下降,每次测量指标与上一时间段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ALI、ARDS的治疗方面具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多含;杨光社;李明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来本科治疗的50例明确诊断为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观察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辅以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随访12~24个月;同时回顾性分析既往的5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均采用闭合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优良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珂;王振旭;项晓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CT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的11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56例(50.0%),显效36例(32.1%),减少发作12例(10.7%),无效8例(7.2%).全部进行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经随访证实,癫痫反复发作10例(8.9%),死亡4例(3.6%).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多与脑水肿有关,以单纯性部分发作为主,病灶多位于脑叶及其周围,在临床中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朱灵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减轻病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坦然面对乳房的缺如,尽快恢复健康.方法 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顺利手术.术后指导患者稳定情绪,坦然面对乳房的缺如;常规护理,术前进行辅助化疗缩小病灶,术后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术后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9例患者均在术后9~12 d出院(术后化疗除外),效果满意.结论 乳腺癌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术后坦然面对形体的改变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前提.
作者:季茂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行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镇痛效果.方法 将99例受术者随机分成为丙泊酚组57例,局部麻醉组42例.局部麻醉组常规局麻经下腹行输卵管结扎术.丙泊酚组在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上,切开皮肤前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1.8 mg/kg,芬太尼注射液0.001 mg/kg,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前,再用微量静脉注射泵给予丙泊酚注射液0.2mg/(kg·min)的速度持续至手术结束时停药.观察两组受术者的术中镇痛效果、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时间、苏醒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局部麻醉组42例,Ⅱ级9例(21.4%),Ⅲ级28例(66.7%),Ⅳ级5例(11.9%),丙泊酚组57例术中无痛感达100%,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镇痛麻醉加局麻行输卵管结扎术安全、效果可靠,无明显呼吸及循环系统抑制作用.
作者:吴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足月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镇痛组(Ⅰ组)和未行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观察分娩过程中产妇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胎心率FHR、及胎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镇痛组产妇在宫口开到4~6 cm时的镇静评分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晖;杨红梅;唐明富;温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5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胃镜检查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于玲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及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陪伴分娩孕妇及未陪伴分娩孕妇作对比性分析.观察指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结果 陪伴分娩的孕妇与未陪伴分娩的孕妇相比较,进入产程后胎儿窘迫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陪伴分娩可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束长珍;朱芳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提出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31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以及复方大承气汤的应用.结果 31例患者中28例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24.5±8.8) d,2例合并肠外瘘再次手术,1例因再发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对患者经济安全,手术治疗则并发症多,危险性大,预后差.
作者:葛明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针刺组(60例)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60例),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优于单纯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甄君;朱华;欧建英;郑蓉;李范强;梁海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些年确诊的资料完整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加以总结.结果 GBS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几乎100%损害运动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对感觉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76%的患者发病前有前期感染或诱因.92%的患者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而且发现脑脊液蛋白量与病情轻重不成正相关,病情越重者脑脊液蛋白量反而正常或偏高.结论 GBS是周围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可损害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系统,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为其特征.
作者:侯国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中出现的止血带反应的阻抑效果.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25例,记录出汗、烦躁、肢体胀痛等症状的止血带反应时以及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处理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期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用麻醉药物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明显趋于稳定,停药苏醒时间为(5.0±2.2) min,苏醒期未见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以有效地阻抑止血带反应,从而弥补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的不足,完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可控性好的复合麻醉方法.
作者:冯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无张力疝修补术200例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4~6 h均能下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1 d,术后无发热,住院时间4~10 d,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徐建宏;刘修丽;柏爱华;陈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骨折均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1%,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简单有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关节结构与功能达到大恢复,远期效果显著.
作者:王景;胡浩;杨俊忠;曹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联合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70例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正规的抗结核疗法,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待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后减量;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5 d后,改为80 mg/d,并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意识障碍和体温恢复时间、GCS评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氯化物及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晚期结核性脑膜炎,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及其与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 将7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SPAP)水平分为四组:非PAH组和PAH组,PAH组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PAH组;其中,24例接受手术治疗.21例同龄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1、MMP-2和TIMP-1含量.结果 PAH组 MMP1、MMP-2、TIMP-1与对照组、非PAH组相比均显著增高;在轻度PAH、中度PAH、重度PAH组MMP-1、MMP-2、TIMP-1 无显著性差异.24例手术治疗患者的MMP-l、MMP-2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心病患儿血清中均存在MMP-1、MMP-2水平增高,其参与了肺血管重构的全过程;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肺血管重构因子MMP-1、MMP-2和TIMP-1水平,其机制是手术阻断了先心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这一肺血管重构的始动因子.
作者:王正飞;王红宇;杨再珍;王平凡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滴服喂养,对照组25例,鼻胃管喂养.观察血糖异常例数、腹胀例数、呕吐例数、累计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3例血糖异常,6例腹胀,3例呕吐,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累计光疗时间(4.7±0.7) d,住院天数为(29.0±2.9) 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滴服喂养能满足低体重儿的营养需要,减少并发症,提高极低体重儿存活率,有效地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降低治疗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及实用价值.
作者:陈玉婷;梁丽珍;吴俊英;邓春友;翟秀兴;王依;吴伟钊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