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涂燕妮

关键词: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摘要:目的 总结本院近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剖宫产术指征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占第1位,而2008~2010年以社会因素占第1位、第2位.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胎儿窘迫、臀位、头盆不称较多.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助产技术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不同病情观察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CSP病例,其中2例因误诊早孕、刮宫后出血不止急行宫腔镜检查+妊娠病灶清除术;4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12例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加肌注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无一例因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均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 根据CSP病情及不同处理方法,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症处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并发症,减少子宫切除率,提高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莹莹;龚桂芳;谢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病案管理人员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对于每一个从事病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从思维方式到管理方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种新的医疗管理模式,临床路径不仅是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参与的工作,同时也离不开病案管理人员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因此,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病案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供可及性的病案管理服务项目,保证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学实施.

    作者:张爱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插管,灌注甲氨蝶呤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1周内10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5例患者行B超监视下清宫术,3例患者行甲氨蝶呤肌注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周内顺利行宫腔镜手术或清宫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1~3个月均恢复正常月经,2例患者正常宫内妊娠.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止血疗效确切,为宫腔镜治疗提供安全保障,二者联合应用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微创的保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6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随访后,优42例,良17例,优良率为95.2%,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中1例予以带血管蒂骨瓣植入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例行全髋置换术.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便、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效果满意,费用较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肖尚领;张同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脑脊液LDH、Ca2+浓度测定在儿童颅内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LDH、Ca2+浓度的变化,探讨LDH、Ca2+浓度在颅内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愈后的意义.方法 检测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中LDH、Ca2+浓度变化.分析LDH、Ca2+浓度变化与颅内感染类型的关系.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LDH的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Ca2+浓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结论 LDH、Ca2+浓度对不同的病原体的颅内感染的诊断、治疗及监测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桂兰;雷明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基于患者安全类指标统计的病案首页建设平台设计

    目的 构建半自动化的、基于患者安全类指标统计的病案首页建设平台,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统计资料.方法 以<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中的患者安全类指标(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为监测目标,在获取患者出院后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构建相应统计数据库,构建半自动化的、基于患者安全类指标统计的病案首页建设平台,统计病患在住院期间的压疮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率、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剖宫产率等资料.结果 通过此平台的设计及应用,较以前医院的工作动态报表的指标更全面、具体,更侧重于内涵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能更直接、更全面的为治疗方案的改进和医疗质量的监管提供依据,并指导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的决策.结论 基于患者安全类指标统计的病案首页建设平台的设计,可以更好的贯彻卫生部组织制定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苏体隆;牛建华;李梅;贾丽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牛磺酸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牛磺酸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牛磺酸和环磷腺苷葡胺.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磺酸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海娟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42例和3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应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后CD4、CD19、CD3/CD16+CD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能够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作者:韩笑元;赵和泰;杜平;张效北;李江涛;李伟;杨淑青;李丁;何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的脑利钠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带来的变化.方法 从到本院就诊的病例中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女分别为20例、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例行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脑利钠肽的注射.记录两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得钠肽水平、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变化.结果 BNP水平在治疗后48 h内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比而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但对照组却有所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脑利钠肽后,血浆肾素、醛固酮等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充分说明脑利钠肽可以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从而起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作者:杨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影响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85例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3例实施手术治疗为观察组,32例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间视力变化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手术治疗、外伤后手术时期、伤后有无光感(P<0.05),而年龄、性别、受伤机制、视神经管骨折、昏迷史、脑脊液漏等因素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余杰情;王敏;谭国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黄体酮肌注硬结的效果研究

    目的 综合护理改善黄体酮肌注硬结的效果的研究.方法 将80例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后已妊娠的孕妇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比较两组患者贴敷后不同时段硬结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在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黄体酮肌注硬结有显著效果.

    作者:杨向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PICC置管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6月~2010年12月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PICC置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3天置管,术前完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置管期间通过提供管道维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4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管,置管时间21~42 d,平均(35.2±10.1) d,无1例发生导管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做好PICC置管护理与管理的基础上,PICC置管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种安全可行的给药途径.

    作者:朱爱菊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121例新生儿气管冲洗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冲洗治疗在新生儿复苏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本院121例气管冲洗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 气管冲洗治疗可减轻新生儿窒息并发症,防止胎粪吸入综合征,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论 羊水Ⅲ度胎粪污染,出生活力差的新生儿实施气管冲洗治疗能有效减轻窒息并发症,降低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蔡文英;陈浪环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目的 总结本院近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剖宫产术指征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占第1位,而2008~2010年以社会因素占第1位、第2位.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胎儿窘迫、臀位、头盆不称较多.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助产技术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涂燕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电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咽鼓管吹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上的优劣及改进方法.方法 将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48例及对照组(波氏球法咽鼓管吹张)44例,治疗后3个月后复查比较.结果 3个月后复查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复发1病例改为鼓膜置管,对照组复发8例中,5例先后改为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后好转,3例改为鼓膜置管.两组4例因鼻咽咽口黏膜瘢痕而改为鼓膜置管.结论 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视野清楚,操作简便,创伤小的特点,避免了盲目性,是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

    作者:薛翠娥;张晓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9月~2011年9月42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其疗效根据Dienst评分系统评定为:优3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作者:欧斌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临床分析总结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方法,并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救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将232例患者在本人或本人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是否经过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7例,观察组105例,并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存率为60.0%(63/105),对照组生存率为34.6%(44/1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能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从和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21例ITP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ITP的发病率为0.17%.21例患者中5例有出血倾向,均无脾脏增大.实验室检查21例患者中85.7%血小板计数>50×109/L,13例患者行骨髓穿刺检查均显示巨核细胞增生活跃,但成熟障碍,8例患者行PAIgG检查7例阳性.21例患者中9例经阴道分娩,12例行剖宫产术,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均成活,未发生颅内出血.结论 ITP确诊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同时需排除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HELLP综合征和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对血小板>50×109/L,无症状的孕妇不需要治疗,可考虑阴道试产;当血小板<50×109/L时,可考虑给予相应治疗并在血源充备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PIT.

    作者:司翠芬;王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2010年某化肥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

    目的 了解某化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对化肥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 北造气车间煤炉上料操作工、型煤车间上料处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在该厂工作场所内20个工段,29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大声强103.0 dB(A),小声强65.6 dB(A),平均88.2 dB(A),其中13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55.2%.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5个工段、20个岗位或工种分别进行一氧化碳、氨和甲醇浓度检测.其中接触氨和甲醇浓度岗位或工种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岗位或工种除北压缩车间、变化车间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外,其余所测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也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结论 某化肥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噪声和毒物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部分岗位或工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杨培记;李魁中;徐长顺;从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小儿鼾症15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对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50例小儿鼾症患者在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下消融术.结果 鼾声消除,并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呼吸睡眠监测各项指数趋于正常.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小儿鼾症临床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世能;李玉杰;连军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