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子痫5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徐淑静

关键词:产后, 子痫, 硫酸镁
摘要:目的 了解产后子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单独发生于产后的5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5例产后子痫患者当日术后均未使用硫酸镁致产后子痫发作,经解痉降压、镇静利尿等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结论 降低产后子痫发病率需规范产前检查、治疗,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硫酸镁的使用是控制产后子痫发作的有效措施.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唇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300例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针对性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295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达到98.3%,无死亡病例.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指导合理的饮食及加强监护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李冬;张淅;汤晓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及来曲唑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治疗后,用来曲唑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的治疗效果.方法 测定1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内分泌,经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3~6个月经周期后复查上述指标后,用来曲唑+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诱发排卵,共158例.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 1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后,血黄体生成素、睾酮及血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卵泡生成素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及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促排卵结果:排卵率为93.5%(447/478),妊娠率为30.3%(48/158),其中双胞有3例,三胞胎1例;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率为0.2%(1/478);卵泡过多(>1.4 cm的卵泡超过3个)放弃3例(0.6%),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为0.结论 来曲唑+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诱发排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王宝;王智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眼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1例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英文名:frosted branch angiitis)是一种可合并全葡萄膜炎的双眼急性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症,以视网膜血管广泛白鞘化,似树枝上形成霜冻为特征[1].此病于1976年被伊藤康行首次报道,国内报道并不多见,患者多为年轻人,绝大多数为10岁以下健康儿童.

    作者:张志才;陆怡丹;徐心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腔静脉入口转移癌误诊右房黏液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因近一段时间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经心动超声检查,下腔静脉入口处见一2.0 cm×1.9 cm的高回声实质性肿块,呈圆团块状,边缘光滑、完整,并可见蒂与其相连,随血流往复运动.

    作者:邓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缓解期肺癌患者出院前的院外康复指导

    经阶段性治疗后的肺癌患者,当肿瘤基本控制后,疾病处于缓解期间,出院后即面临着如何重建健康,重建适应社会的能力,故在其出院前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的康复指导.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加强其治病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日回归社会的目的.

    作者:王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用1%的地卡因施行会厌部充分表面麻醉,置入支气管镜前,静注异丙酚2~3 mg/kg,术中以微量泵注射4~5 mg/(kg·h),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应激反应,间断注射氯胺酮0.5~1.0 mg/kg.结果 本组患者无需气管插管,无1例麻醉死亡,大部分患儿在停药后20~30 min离开麻醉恢复室.结论 氯胺酮合并异丙酚麻醉,是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一种可靠的麻醉方法.

    作者:程法源;张义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515名高职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信阳市某高职院校两个不同专业(医学专业和教育专业)15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已经有了警觉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尚未意识到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在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上,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87.28%,非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77.56%,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高职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网络.结论 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作者:焦红见;赵同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技术护理.结果 79%的患者都能改善饮食,放松紧张心理情绪,以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结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方法之一,对血液透析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技术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对长期需要透析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可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从而配合治疗.

    作者:周新华;申利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推行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

    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受血者的病情需要进行选择性输血的方法.成分输血的本质是科学合理用血,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成分种类的不断增多,如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推行成分输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明;常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据统计,在住院患者中,有90%的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输液过程中的疼痛,促进患者输液舒适是医患双方共同的期望,也是护理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疼痛情况,针对不同的诱因,对症处理.

    作者:黄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诊观察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讨和分析门诊观察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门诊观察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院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个人的原因;既有医学上的原因,也有自然社会的原因.只要医务人员做到换位思考,每时每刻都为患者着想,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许多护患纠纷都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40例诊治体会

    目的 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6~2008年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40例,对其发病因素、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0例有急性中耳炎病史.经治疗40例全部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华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喉炎合并喉阻塞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小儿急性喉炎在笔者所在地区较多见,由于笔者所在地区气候寒冷,室内与室外温度相差较大,故笔者所在地区发病率较高.笔者所在医院自1990~1995年收治小儿急性喉炎86例,其中合并喉阻塞一度38例,二度30例,三度16例,四度并死亡2例.小儿急性喉炎,是一种危急的疾病.因此,护士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作者:姚兰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脾脏血管丰富、质脆弱,遭受外力很易破裂出血,且出血凶猛,就诊患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故病情重、发展快.医护人员需紧密配合,果断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成功抢救60例脾破裂伴失血性及多脏器损伤的患者,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革;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红花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及硫氮卓酮,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以15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0.2%,心电图有效率为92.7%, 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下降导联数及ST段压低数值总和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静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16例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的病因.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笔者所在科对816例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明确不孕病因,同时进行治疗.结果 盆腔炎78.4%,子宫内膜异位症7.1%,生殖道结核5.6%,多囊卵巢4.4%,内生殖道畸形0.4%,子宫肌瘤1.3%,正常盆腔2.7%.结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已成为不孕症的主要病因,必须在青少年中推广性健康教育.

    作者:刘洪;周志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以血糖升高为主的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持续血糖升高,不仅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而且可引起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可加重糖尿病的恶性发展.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

    作者:车映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室外引流穿刺通道脓肿形成1例报道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因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并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1周由外院转入笔者所在医院.

    作者:吴乔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2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防治等.方法 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年龄26~53岁,平均41.5岁.使用骨化三醇0.25~0.5 μg/d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至2年,血甲状旁腺激素维持于140~240 pg/ml,能有效的预防、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骨病.院内外期间出现高钙血症2例,经减少骨化三醇使用量后,血钙恢复正常.结论 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肯定、安全,早期应用于轻中度慢性肾衰患者能有效的预防、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骨病.

    作者:杨琦;邹晓春;郭宏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