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不适因素及对策

方云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 老年患者, 舒适护理
摘要: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不舒适问题,为了让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获得安全感,需要找出不适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老年舒适护理是一种新时代出现的以人为本的针对个体设置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其目的 是使老年患者心理上放松、对自身病愈充满信心,使患者在输液治疗时在心理上能达到的佳状态,从而在生理上加速疾病的愈合.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 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梅;杨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已超过了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手术切除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根治法,并辅以化疗和放疗等,但如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通过康复指导,使乳癌术后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主动参与疾病管理,配合功能训练,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提高乳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丁桂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联合复方氨基酸治疗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片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患者给予吲哚美辛0.5~1.0 mg/kg· d,分3次口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显效40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其中2例因服用吲哚美辛后上腹疼痛、灼热、恶心而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结论 吲哚美辛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可迅速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提高血浆及肠黏膜间质的渗透压,通过减少肠蠕动及肠内分泌,使腹泻症状快速消失,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刘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二维超声及CDFI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6例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根据返流情况将该组患者分为有返流组和无返流组,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 平静呼吸时,精索静脉曲张两组间扩张的静脉内径无显著型差异(P>0.05).Valsalva试验时,有返流组血管内径扩张较无返流组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平静呼吸和Valsalva试验患侧精索静脉内径均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可以对精索静脉曲张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继连;刘涛;文俊萍;范国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流产手术患者46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组214例,异丙酚组246例.从镇痛效果、阴道流血量、注药前和注药后1 min 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异丙酚用量四个方面观察疗效.结果 镇痛效果、阴道流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组注药前和注药后1 min 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镇痛可减少异丙酚用药量,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人工流产手术麻醉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作者:袁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控制血糖.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随机抽取41例作为研究组,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分为5级评分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焦虑、抑郁情绪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

    作者:王菊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胆囊手术患者的麻醉选择探讨

    目的 探讨胆囊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用硬膜外阻滞、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些年来300例胆囊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结果 硬膜外麻醉中胆心反射发生率为54.8%,全麻中胆心反射发生率为14.6%.结论 对术前心电图异常、黄疸、低钾、高龄和术式较复杂等胆囊手术患者选用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可降低胆心反射的发生率.

    作者:刘玉;闫萍;宋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普及碘盐后出生的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分析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辖5旗2区1县1市,全部是碘缺乏病(IDD)病区.全市已于1996年普及碘盐.掌握和阐明补碘后出生的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对全市IDD病情监测、病情判定及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于2006~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现汇总分析如下.

    作者:赵艳秋;孙贺;贺利明;陈亚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4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口服中药方剂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并用普通胰岛素局部处理的方法观察各级糖尿病足的疗效.结果 46例病例中临床痊愈38例,占82%,好转6例,占13%,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中药治疗.

    作者:李晶;王亚威;王冰凌;张荣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亚甲蓝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12例,在乳晕下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亚甲蓝进行示踪和定位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112例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9例,检出率97.32%(109/112).109例检出前哨淋巴结中,前哨淋巴结阴性61例,前哨淋巴结阳性48例,阳性率44.04%.112例腋窝淋巴结阳性49例,阳性率43.75%.前哨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经病理检查完全符合者47例.2例前哨淋巴结阴性而腋窝淋巴结阳性,1例前哨淋巴结阳性而腋窝淋巴结阴性.灵敏度97.96%(48/49),准确性97.25%(106/109),假阴性率4.08%(2/49),假阳性率2.04%(1/49).结论 使用国产染料亚甲蓝示踪和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能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态.

    作者:吴耀忠;黄天斌;黄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黄连素联合利福定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连素联合利福定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用黄连素、利福定保留灌肠.对照组用呋喃唑酮、庆大霉素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6%.结论 黄连素联合利福定保留灌肠能缩短病程,疗效佳,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洪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1],其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若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原因、预后等就会不同程度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影响疾病的康复及预后,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对疾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确诊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45例,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有效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臧利;王付玲;王秀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以及单次用药与重复用药的疗效评价.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妇科就诊的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栓1200 mg剂型,分为A组和B组,A组单次阴道用药,B组72 h重复用药1次,然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真菌学检查.结果 单次用药组127例总有效率为90.55%(115/127),重复用药组129例总有效率为96.12%(124/129),两组有效率均达90%以上,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说明重复用药组疗效优于单次用药组.结论 硝酸咪康唑栓对治疗假丝酵母菌病有效,重复用药疗效优于单次用药.

    作者:徐晓兰;高素珍;陈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X线检查对桡骨骨折后不同外固定治疗的稳定性评估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桡骨远端骨折经不同外固定治疗后的稳定性预测价值.方法 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夹板外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各25例.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4周的X线检查数据,评价骨折固定效果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位后4周再移位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均复位满意,整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复位前,而桡骨短缩程度则明显小于复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4周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轴向短缩移位,但石膏外固定组短缩移位程度明显大于夹板外固定组;夹板固定组复位4周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大小变化不明显,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龄及复位前X线检查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大小是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X线检查对预测保守治疗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Delorme术加肛管缩窄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

    目的 探讨采用直肠黏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加(Delorme)肛管缩窄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5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均进行Delorme术加肛管缩窄术.结果 32例一次治愈,3例经再次STARR手术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随访2~3年,无复发,无后遗症.结论 针对直肠黏膜脱垂Delorme术加肛管缩窄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疗效显著及无明显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庄逸辉;吴珊珊;焦鑫;张诚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36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 d.结果 治疗组在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自觉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呈有意义的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治疗.

    作者:白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患沟通体会

    护患沟通的目的是帮助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与患者商讨有关健康的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取得患者合作,鼓励患者参与,与患者共同努力达到护理目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咨询及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让患者了解医疗、护理的管理,取得他们的合作支持.患者是医护人员合作伙伴,医护人员应该尽大努力把工作做好,赢得患者或家属的合作、理解.护患关系处理得好,双方共赢,处理得不好彼此伤神,不利于工作,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王红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关节松动术配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关节松动术配合传统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关节松动术配合传统康复治疗组和传统康复疗法对照组,根据疗效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痊愈显效率治疗组86.4%,对照组56.3%,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关节松动术配合传统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值得关注.

    作者:张伟;孙良萍;李茂娟;周伊玲;曹登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的15例诊治过程中出现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经常规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后入院治疗.结论 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病因多样,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刘中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由强烈的外力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强体力劳动者.可由于在劳动中从高处跌下间接暴力,也可由于重物的打击、车祸、弹伤等直接暴力所造成.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手术方法的是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有效的防止骨折旋转、短缩及成角畸形的发生,患者能够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8年利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15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石树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