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
对305例用硫酸镁保胎的孕妇,采取了严格掌握保胎指证,控制好药量,专人守护,观察患者尿量、呼吸、膝腱反射、胎儿及孕妇情况和硫酸镁滴速等措施,保胎成功290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保证了母婴安全.
作者:常瑛;杨珍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匹维溴铵、思连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匹维溴铵和思连康,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匹维溴铵、思连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正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管理会计是以单位当前和以后的资金运转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为单位高层决策管理者提供财务决策依据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本文在理清其产生过程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发展趋势.
作者:张婧;马云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同时输卵管通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通过对56例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同时输卵管通液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腹腔镜治疗56例输卵管妊娠同时输卵管通液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对侧输卵管通畅48例.结论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同时行输卵管通液可在直视下了解另一侧输卵管通畅情况,做好术前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术后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可行的.避免了下次月经干净后再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唐向群;李明辉;李兆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学习研究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要点,以更好地针对其特点开展护理工作.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很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学习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和综合护理水平.
作者:王晓霞;张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桡骨远端骨折经不同外固定治疗后的稳定性预测价值.方法 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夹板外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各25例.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4周的X线检查数据,评价骨折固定效果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位后4周再移位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均复位满意,整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复位前,而桡骨短缩程度则明显小于复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4周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轴向短缩移位,但石膏外固定组短缩移位程度明显大于夹板外固定组;夹板固定组复位4周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大小变化不明显,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龄及复位前X线检查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大小是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X线检查对预测保守治疗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多由强烈的外力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强体力劳动者.可由于在劳动中从高处跌下间接暴力,也可由于重物的打击、车祸、弹伤等直接暴力所造成.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手术方法的是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有效的防止骨折旋转、短缩及成角畸形的发生,患者能够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8年利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15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石树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1],其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若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原因、预后等就会不同程度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影响疾病的康复及预后,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对疾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确诊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45例,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有效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臧利;王付玲;王秀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它是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计生指导、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性服务.而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区医学伦理观的培养上,均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依据不同人群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学伦理学知识的调查,以探讨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作者:袁岳沙;黄先菊;罗铜凯;赵静;李爱华;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 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梅;杨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在CT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增强扫描已成为常用技术.CT增强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由于非离子型价格昂贵、来源有限,故只能选择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常用60%~70%泛影葡胺,因其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即使在注射碘造影剂前过敏实验结果为阴性者,仍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其轻度反应者主要表现为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喷嚏、咳嗽、结膜充血、全身发痒并出现少量荨麻疹.
作者:刘文慧;杨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自2006年末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介入超声以来,对30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现已确定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子月;张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开展,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为凶险的并发症,且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东医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的有效方法.方法 于骶尾部创面两侧各设计一个旋转皮瓣,两皮瓣蒂的方向相反,向创面旋转以覆盖创面.结果 用该方法治疗骶尾部巨大热压伤创面5例,皮瓣成活良好,均达一期愈合.结论 单侧旋转皮瓣仅用于修复较小创面,创面较大时,单侧旋转皮瓣切取范围过大,供区不能直接闭合,而双侧旋转皮瓣则克服了上述缺点,故在修复骶尾部较大创面时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杨凤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方法,动静脉内瘘又是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由于反复穿刺或者护理不当,会造成内瘘感染、狭窄、血栓形成、阻塞等,以至透析时血流量不足,达不到理想的透析效果,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为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充分透析的目的,做好内瘘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如下.
作者:顾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4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后,全部治愈.结论 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复发概率,缩短疗程.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2例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明显好转11例,好转29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2例.结论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假性球麻痹、锥体束征、情感障碍、痴呆与尿失禁,以多发脑梗死为常见.早期诊治、加强护理、及时控制并发症,是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作者:厉学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笔者所在地区6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6个月至3岁1652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筛查缺铁性贫血.结果 0~3岁1652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儿604例,患病率36.56%.其中轻度541例,占89.57%;中度62例,占10.26%;重度1例,占0.17%.婴幼儿贫血的高峰年龄在6~12月龄.结论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仍是危害本地区儿童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加强健康教育,从围生期开始,在婴儿期辅食添加阶段做好膳食指导,提供充足的富含铁食物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作者:温秀英;王长勇;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以及单次用药与重复用药的疗效评价.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妇科就诊的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栓1200 mg剂型,分为A组和B组,A组单次阴道用药,B组72 h重复用药1次,然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真菌学检查.结果 单次用药组127例总有效率为90.55%(115/127),重复用药组129例总有效率为96.12%(124/129),两组有效率均达90%以上,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说明重复用药组疗效优于单次用药组.结论 硝酸咪康唑栓对治疗假丝酵母菌病有效,重复用药疗效优于单次用药.
作者:徐晓兰;高素珍;陈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