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应室护士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者,要求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思维能力,现就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模式探讨如下.
作者:丛玲滋;刘霞;刘遂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医院产房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产房一线工作人员经常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经调查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产房接生的679例(不包括剖宫产)孕产妇中,乙肝35例,占5.15%;甲肝1例,占0.15%;梅毒2例,占0.29%;乙肝梅毒叠加1例,占0.15%;无任何传染病筛查报告单的急产36例,占5.3%.
作者:怡珑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面颅部空腔如鼻、鼻窦和咽所散发出的令人不爽的气味,其发病原因较多,但临床主要以牙周病引起者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记载,约有10%~65%的人受到口臭的困扰[1].据美国牙科学会的调查显示[2],约90%的牙科医师遇到过因口臭而就诊的患者,近50%的牙科医师每周接诊6名以上口臭患者.
作者:梁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本文从年龄、性别等方面,对217例青光眼的心理状态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指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相当重要,可避免病情加重和复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张雪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配置及管理.方法 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示准(试行)>及<消毒管理办法>进行消毒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并制定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责以便于管理.结果 供应室人员要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护士应占二分之一以上比例,并以中青年为主,消毒员需培训后方可上岗,并持有上岗证,一般80张床位设1名供应室护士.结论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合理的人员配置及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为全院服务.
作者:付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阻塞性静脉疾病,治疗不当将留下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或造成严重并发症.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有22例DVT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郑尧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PPH方法 治疗25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愈、好转、未愈)、复发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复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作者:邵学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6例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治愈12例,好转24例,死亡10例.抢救成功率78.3%.死亡病例出血量均超过20 ml,且均破入脑室.结论 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丘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的大小、血肿的发展方向、是否破入脑室、脑干是否受累等相关.
作者:马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病毒标记物(HBVM)的复常情况.方法 将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解毒丸,疗程均为1年.结果 治疗组疗效、肝功能和HBVM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扶正解毒丸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HBVM的复常率.
作者:杨征宇;张应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为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 选取2001年3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3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穿抽气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治疗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有优势,两组比较(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中,细致的观察及借助相应辅助检查对于诊断有较高意义,而在治疗中,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刘永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硅油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2008年到笔者所在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228例230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根管预备后,试验组在根管内封入硅油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照组在根管内封入甲醛甲酚(FC).1周后复诊,观察封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并完成根管充填.结果 试验组根管封药后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封药后急症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P<0.01).结论 硅油氢氧化钙碘仿糊剂用于根管消毒,临床疗效肯定,且与FC相比能有效减少封药期间急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根管消毒用药.
作者:屈博;郭大红;冯晓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50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发生并发症10例.结论 在治疗胆道疾病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多器官稳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万玛侃卓;欧建;万玛诺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和<重庆市卫生局转发重庆市物价局关于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采取教育、制度、监管和惩治综合措施,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努力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
作者:李亚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质量(效价)变化情况.方法 按省、市、县、乡四级逐级抽样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用脊灰效价微量细胞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 2003~2005年OPV检测除2004年古浪县疾控中心外,其余均达到≥3.50 Log CCID50/ml人群免疫有效标准.结论 脊灰疫苗效价检测是有效免疫的重要保证.
作者:任为;史婧;何国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和敏感药物.方法 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假丝酵母菌并对培养出的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128株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9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假丝酵母菌对真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只有两性霉素、氟胞嘧啶,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高.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性高.
作者:张海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异位妊娠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检查结果 ,观察TVS诊断异位妊娠的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进行常规TAS检查,TAS后进行TVS检查,比较两组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附件包块、胚芽、原始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及诊断阳性结果 .结果 TVS组各种声像图表现阳性率均高于TAS组,TVS组诊断阳性率95.8%(115/120)高于TAS组的70.0%(84/120)(P<0.05).结论 TVS分辨力高,图像清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予以大力推广,但腹部B超仍然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作者:路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愈创宁液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制愈创宁液伤口换药,对照组38例采用0.5%甲硝唑注射液伤口换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伤口疼痛、肛缘水肿、创面渗液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愈疮宁液用于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为了培养学生的循证观念,提高评判性思维和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能力,笔者对所在学校2007级护理普通大专助产班学生进行了循证护理教学,与2006级护理普通大专助产班学生的传统教学进行了对照,结果 显示循证护理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运用网络资源查找文献,寻找护理佳证据的能力.
作者:程琳;唐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与单纯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39例,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组19例,单纯放疗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 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组TTP明显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殿宝;姚俊;郭艳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因素、预防方法 、治疗方法 ,减少惊厥的发生,防治并发症.方法 对81例首发高热惊厥患儿统计分析其年龄分布,病因和相关检查结果 .结果 高热惊厥患者的年龄大部分在6个月至3岁,多为呼吸道感染.结论 惊厥以预防为主,治疗原发疾病;若已惊厥,应立即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范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