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生浅谈内科护理纠纷的防范

黄俊敏;刘坤;汤志梅

关键词:实习生, 年轻护士, 护理纠纷, 防范
摘要:从实习生的角度分析年轻护士及实习生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通过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步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流程、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本文从临床角度综述两者的生理病理关系、机制和临床意义.

    作者:黄琼;张新风;王玉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主动有效循环康复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调查呼吸控制训练配合肢体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与药物治疗联合主动循环及四肢训练,每大干预二次每次10 min;对照组30例,未接受上述康复治疗.所有患者治疗20天,前后均进行六分钟步行测试、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增加.结论 主动循环技术配合上下肢的运动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冯运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刷牙指导对替牙期儿童刷牙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替牙期儿童刷牙指导后的口腔清洁效果,探讨该年龄段儿童的口腔清洁能力和不足之处,为临床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提供指导.方法 将100名替牙期儿童随机分为刷牙指导组和未指导组,利用菌斑染色剂,对刷牙前后的菌斑指数进行计数,比较两组的刷牙效果.结果 接受刷牙指导的儿童菌斑清除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正确的刷牙指导有助于替牙期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胡爱云;李少兰;刘学恒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白介素-18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以体内多种自身抗体的生成及细胞内外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多系统受累的一部分,超过三分之一的SLE患者有肾脏损害,以至发生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介素-18(IL-18)与狼疮肾炎关系密切,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邹晨容;邱淑娟;刘雪峰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30例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30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诊为急性脑血管病30例血糖<2.8 mmol,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经供糖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伴发意识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测定血糖,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安俊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复查PSG.结果 24例OSAS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论 加强护理是保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36例报道

    目的 向基层医院推荐一种小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方法 根据头颅CT片定位,划线,局部常规消毒,局麻,切开皮肤0.6 cm达颅骨,用颅锥颅骨钻孔一个,用硬膜扩张器对准脑干方向,扩开硬膜及小脑皮质建立预通道后,用脑室引流管按原方向穿刺至血肿中心,见有黑色血液流出,注入生理盐水2 ml+尿激酶3万U后闭管,固定引流管,2 h后开放引流管.小脑血肿大部排出后拔管.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治愈32例(88.8%),死亡3例(8.3%),放弃治疗1例.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手术材料便宜,手术简便,创伤小,密闭引流,固定好,不易感染,患者痛苦少,效果好,康复快,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许有志;甘朝敏;祝正斌;张红强;寸守逵;蔡德强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不同溶栓方案对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 h溶栓组、尿激酶2 h溶栓组和rt-PA 50 mg溶栓组.结果 (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间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 h组、尿激酶12 h组明显;(3)溶栓后4 h、8 h、12 h各时间点,尿激酶2 h组与尿激酶12 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 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 2 h、尿激酶 12 h组.

    作者:康丽君;费建文;唐燕;于鹏飞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调查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 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9例患者根据年份分为A组(2006年组)12例、B组(2007年组)18例、C组(2008年组)23例和D组(2009年组)36例,将四组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比较.结果 经统计比较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越来越短,A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D组比较,P<0.01,而患者满意率呈逐年亡升趋势,P均<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腹腔镜的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越米越高,说明了其在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臧青山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法莫替丁的药理与临床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是第三代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眯噻唑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含咪唑环的西咪替丁和含呋喃环的雷尼替丁,故法莫替丁具有如下优点,如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1].共同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拈抗药具有相当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由食物、五肽胃泌索、组织胺、胰岛素、咖啡因刺激的胃酸分泌,但后者作用不完全,因此认为其治疗溃疡效应以前者的作用为重要.

    作者:许云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评价两药抑制左室重塑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51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缬沙坦组27例、贝那普利组24例,两组均行AMI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加用贝那普利10 mg/d,疗程3个月.结果 (1)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贝那普利组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缬沙坦组(P<0.05).(2)两组患者的LVESV、LVEF和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贝那普利组改善情况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均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而且贝那普利的效果优于缬沙坦.

    作者:吴琼;陈福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术后主要并发症

    胰腺癌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0%,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胰腺癌已成为主要的肿瘤致死原因之一.多数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一般<20%,5年生存率<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胰头癌首选且有效的方式.随着技术不断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愈来愈多在地市级医院甚至个别县级医院开展.随着医疗条件和手术技能的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所下降,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胰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仍不满意.

    作者:刘丽;张俊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目的 总结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昏迷期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有效的护理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结论 有效优质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鞠兰;杨冬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常规解剖喉返神经与否的探讨

    目的 研究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是否需要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常规解剖神经与减少神经损伤有无必然联系.方法 选取1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分别采用不显露喉返神经和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方法进行手术.结果 两组手术方式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无明显差别.结论 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颈部解剖知识,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操作,以及直视下稳妥地处理神经周围组织.是否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应根据手术方式、术中情况进行选择,没有必要遵循一个固定模式.

    作者:李杨;崔正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实习生浅谈内科护理纠纷的防范

    从实习生的角度分析年轻护士及实习生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通过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步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流程、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俊敏;刘坤;汤志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1420例输血前及手术前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输血及手术前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探讨其他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输血及手术患者1420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年龄、性别、人群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1.18%(17/1420),2~20岁年龄组检出率为0.48%,20~29岁2.63%,30~39岁0.31%,40~59岁0.32%,60岁以上1.79%;以20~2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为高(P<0.05).男性阳性检出率1.11%与女性阳性检出率1.28%比较无差异(P>0.05).农民及工人阳性检出率1.64%高于其他人群的0.39%(P<0.05).结论 输血及手术前患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与年龄、人群分别有关,应在手术前及输血前检查梅毒抗体.

    作者:臧志梅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通过对655例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必要性,认为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创伤愈合,恢复患者视功能.

    作者:梁静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败的探讨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成败的因素,探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年龄在2岁以内的患儿,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不同部位的头皮静脉穿刺,使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分析其成败因素.结果 在其他同等条件下,静脉选择起主导作用,选择正中静脉穿刺者较其他静脉成功率为高.结论 小儿头皮穿刺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积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修养,就能大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钟婉洪;冯远衍;王占弟;李苑伟;陈妙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报告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但W-P-W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在临床上却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素芹 刊期: 2010年第15期

  • 常见传染病社区预防与接种护理

    传染病如伤寒脊髓灰质炎、麻疹、结核等,因其传染性强和流行快,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和注射抗毒素或球蛋白,使人体产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从而减少或消灭传染病[1].人体接种某种传染病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传染病病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就被这些抗体杀死.而抗毒素或球蛋白则是直接杀灭细菌或病毒的武器,但有效时间不如疫苗长.

    作者:俞守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