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崔正东
目的 观察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前不同方法肠道准备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37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口服硫酸镁导泻198例,新型结肠灌洗治疗机进行结肠灌洗172例.结果 两组肠道清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灌洗治疗机清洁肠道清洁水温和体内温度相似,患者易接受,无明显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操作方便,清洁肠道效果好.
作者:赵应翠 刊期: 2010年第15期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是第三代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眯噻唑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含咪唑环的西咪替丁和含呋喃环的雷尼替丁,故法莫替丁具有如下优点,如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1].共同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与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拈抗药具有相当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由食物、五肽胃泌索、组织胺、胰岛素、咖啡因刺激的胃酸分泌,但后者作用不完全,因此认为其治疗溃疡效应以前者的作用为重要.
作者:许云红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简称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组1996年杭州会议上制定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点神经节苷脂,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止抽、意识恢复、青紫缓解、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杨淑文;潘笑逸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真菌感染的现状,预防和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54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真菌感染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占74.0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所有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多数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部分患者曾采用侵入性治疗.两性霉素B(AMB)和5-氟胞嘧啶(5-FC)具有较强抗真菌活性.结论 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侵入性治疗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包聪妹 刊期: 2010年第15期
国庆60周年前夕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作者:李江成 刊期: 2010年第1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但侵犯了患者的权利,可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精力是不可低估的[1].护患纠纷的发生不仅干扰正常医疗工作程序,给患者的情绪和康复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本文对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如下.
作者:鲁碧;何兰萍;罗晓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穿刺成败的因素,探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年龄在2岁以内的患儿,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不同部位的头皮静脉穿刺,使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分析其成败因素.结果 在其他同等条件下,静脉选择起主导作用,选择正中静脉穿刺者较其他静脉成功率为高.结论 小儿头皮穿刺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积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修养,就能大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钟婉洪;冯远衍;王占弟;李苑伟;陈妙娟 刊期: 2010年第15期
总结了122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物品的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认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的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健康指导是手术顺利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孔妍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 8例患者中有4例左心功能不全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接受三腔起搏器植入进行心肌同步化治疗,使心功能均从术前的Ⅳ级改善为Ⅲ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平均74 mm缩小为6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22.8%改善为35.5%.结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极易误诊、误治和漏诊,但其主要表现是心力衰竭、心律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三大临床特征,经用强心、利尿和植入起搏器等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伯全;刘晓艳;陈慧妍;刘伟霞;吴广明 刊期: 2010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突发危重急症和各种意外伤害也随之增加.面对现代社会的危重急症与灾害事故的挑战,传统的救护概念及由此概念派生出的急救服务运作方式,已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完成使命.
作者:张群 刊期: 2010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3周前因狗咬伤后左侧大腿内侧、小腿外侧出现数个钱币状红斑,有灼热感,迅速向周围蔓延,压之退色,随即出现水疱.两天后水疱融合成片,疼痛加剧并有发热,皮损逐渐变黑.在当地医院就诊,曾外敷鱼石子,口服氨苄西林胶囊(安必仙)无效.疼痛加剧,并出现瘙痒,转笔者所在科就诊.
作者:汪平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与血糖控制不同程度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进行的各种体检及血糖控制标准、术后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术前严格体检,全面评判全身情况,控制血糖,术后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抗凝剂早期使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应在围手术期间注意全面体检、准确评判,控制血糖在一定范围,术后主动与被动活动,使用抗凝剂,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郎永利;李菊如;刘保剑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轻度营养不良儿患肺炎后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及心肌酶的检验,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并发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抽取6个月~3岁婴幼儿肺炎患儿,营养正常儿30例、轻度营养不良28例,排除中及重度营养不良、心肌炎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结果 轻度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儿组的心肌酶异常(活性增高)率及心肌酶活性增高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轻度营养不良儿肺炎后心肌损害概率及损害程度明显高于营养正常儿.
作者:李容;邢平东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50例患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清创后Ⅰ期植骨、伤口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50例骨髓炎患者治愈率为96%,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慢性骨髓炎患者顺利康复,术后护理患者进行功能肢体锻炼及伤口持续灌注冲洗为关键.
作者:胡志男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水平,降低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尿潴留1例,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膀胱功能锻炼2周后恢复自行排尿.尿失禁2例,经提肛训练1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合理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是降低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风险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金文玉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综合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及手术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等作以概括、探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颈椎退行性变而造成脊髓受压,其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每种手术入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薛经来;韩德韬 刊期: 2010年第15期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皮肤疾病,系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有关[1].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均证实淀粉样物质来源于表皮,有变性的表皮细胞逸入真皮内,并转化为淀粉蛋白,沉积在真皮乳头层所致,目前临床上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笔者所在科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PCA患者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皮肤磨削手术的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徐萍;朱小燕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喂养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关系.方法 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而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新生儿100例,产生新生儿黄疸喂养的母乳为黄疸组,正常新生儿喂养的母乳为对照组,检测母乳中HCMV-DNA.结果 黄疸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45.0%,对照组母乳HCMV-DNA阳性率为13.0%(P<0.05),两组母乳HCMV-DN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感染母乳中人巨细胞病毒有关系.
作者:赵巍松;刘伶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作者:刘仁德;李文锐;李文虎;袁艾东;蔡广荣 刊期: 2010年第15期
目的 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明确黄疸性疾病的组成.方法 从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检查三方面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5例不同原因的门诊、内科、外科黄疸病例.结果 内科黄疸病例(包括病毒性肝炎)以腹胀、肝脾肿大、发热、肝胆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为特征.外科黄疸以腹痛、发热、肝胆胰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胆囊肿大、胰胆管扩张为特征.结论 内科黄疸性疾病,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同时并存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少见.外科黄疸患者常因梗阻不能及时解除,诱发肝内胆汁淤积、感染中毒、继发肝损害,梗阻性黄疸合并存在肝细胞性黄疸.病程中存在着混合性黄疸.
作者:杨景好 刊期: 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