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民;王旋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球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 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作者:石兴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接受胸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手术后分别接受舒芬太尼镇痛(S组)和芬太尼(F组)镇痛.手术结束前25min静脉给予(S组)舒芬太尼0.2μg/kg,(F组)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两组一样.记录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2、4、12、24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48h的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结果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舒芬太尼组胸部和腹部手术后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5),而且舒芬太尼组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芬太尼组(P<0.05),后者约有30%的患者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结论 :手术结束前25min静脉用舒芬太尼(0.2μg/kg)能够防治胸部、腹部手术停用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不影响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两组间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芬太尼组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升高,48h药物需要量较大(P<0.05)舒芬太尼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减少了患者痛苦.
作者:赵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痊愈26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秀芹;刘琳;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肌梗死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其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且虽然近期预后佳,但远期预后则较差.目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且复发率不断升高,这与多数患者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或文化水平较低密切相关.为此,笔者所在科自2006年12月起,除在患者出院前做好常规出院指导外,在出院后的7~14d内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同时指导并督促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此项措施已初见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静静;孙晓萍;王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选进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使用,尿液常规检验由手工操作发展到目前的尿十项,这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与尿沉渣镜检中的白细胞数量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胡红梅;夏金花;胡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海绵窦瘘、白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窭瘘和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各1例;分别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电解微弹簧圈(GDC)和法国Balt公司的可脱性球囊技术,对4例CCF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海绵窦瘘和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动静脉瘘分2次栓塞,自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间瘘一次性完成栓塞,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仍是治疗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的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作者:胡海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诊手术室护患纠纷的诱因很多,如术前与患者沟通不当,服务态度生硬、器械准备不充分、语言行为不规范、消毒隔离不严等.根据这些诱凶,门诊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服务意识,加强管理,做好术前宣教,提高服务质量以减少或者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彩霞;胡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治疗组(13例).对照组给予吸氧、休息、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液体入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生理盐水100~250ml加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2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两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3%对76.9%,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1导联P波终末电势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和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全贵;张宁男楠;李德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5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躁动、呼吸功能,心律、心电图、电极片帖附的管理,静脉通路管理,导尿管监护,保暖,皮肤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例患儿治疗时间10天至2个月,治愈44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治愈率的有效办法.
作者:刘彭;胡金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笔者所在科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确诊糖尿病患者共计128例,60~69岁77例,70~99岁有10例,50~60岁有23例,50岁以下18例.男性多于女性,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者占多数.
作者:张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共有39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本组,其中23例为细胞移植组,1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患者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临床随访及6min步行试验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个月的检查结果提示,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促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恢复.
作者:艾民;王旋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腹腔镜下确诊,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对腹腔干扰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腔镜手术是输卵管妊娠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金枝;张惠渊;刘欣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强的松龙囊内注射治疗坐骨结节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采用强的松龙囊内注射治疗的坐骨结节囊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4例中,经第一次穿刺注射治疗后,痊愈无,好转71例,无效13例.84例经第二次穿刺注射后,痊愈6例,好转78例.好转的78例中,有76例经第三次穿刺注射治疗后,痊愈76例;而另外2例经两次治疗后,自觉肿块已明显缩小,感效果满意,而谢绝第三次治疗,后失去随访线索.结论 强的松龙囊内注射治疗坐骨结节囊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刘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做水分离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白内障患者(10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0例50只眼,进行常规水分离术;观察组50例50只眼,不做水分离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超声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视力,术后第7天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平均超声时间:对照组为(0.3776±0.1497)min,观察组为(0.3378±0.1518)min,两组平均超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 2,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12.3600±2.8696)min,对照组(10.3400±2.3526)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2,P<0.05);(2)术后第1天的矫正视力以≥0.5为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773,P>0.05);(3)术前角膜内皮计数:对照组(2564±311)个/mm2,观察组(2563±308)个/mm2(t=1.6154,P>0.05),术后7天角膜内皮计数:对照组(2259±276)个/mm2,观察组(2258±286)个/mm2(t=1.7790,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不做水分离术也可以安全有效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术的操作技术,不做水分离,减少操作步骤,使手术更加安全、快速、有效.
作者:金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就诊时40%~50%为Ⅲ期,绝大多数失去手术机会,多选择放射治疗和化疗.NSCLC对放射治疗和化疗敏感性差,二者单独治疗的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以后程适形放疗同期顺铂(PDD)加依托泊(VP 16)化疗治疗Ⅲ期NSCLC 2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同步治疗中的毒副反应及相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傅承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简易呼吸器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37例患者均复苏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简易呼吸器呼吸可有效提高氧气吸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提高了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竹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57例CD117阳性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中15例行肝转移灶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5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肝转移12例.其中肝转移灶行解剖型切除5例,不规则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发生.肝切除术后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53.3%、26.7%.中位无病生存期27个月.术后再次复发转移率86.7%,其中残余肝转移12例,肝外转移1例.结论 局限的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经选择行转移灶切除是安全的,并可获得较长的生存.
作者:蒋伟忠;卢辉山;黄鹤光;黄昌明;官国先;张祥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术前访视、器械准备、体位的摆放、手术护士的术中配合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方案.
作者:刘红秀;王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回肠末端端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行保留回盲瓣回肠末端端吻合术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估其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11例患者均顺利恢复,2~4d肛门排气,6~10d伤口拆线,有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而愈.随访6~12个月消化功能均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保留回盲瓣回肠末端端吻合术,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消化功能,易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76例胸外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76例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中70例经治疗后痊愈,治愈率92.11%;死亡6例,死亡率7.89%,其中1例为大血管损伤,2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成功救治胸外伤患者的关键.
作者:赵彬;张大开;韩巍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