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18例诊治体会

刘立岩;郑桂霞;苏蕴杰;邹新闻

关键词:妊娠, 急腹症,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各种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资料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对2001~2007年收治的18例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10例,早产1例,人工流产1例,引产1例,无1例死亡.结论 不同病因的妊娠期外科急腹症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头皮浅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婴幼儿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大难点,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属对穿刺要求特别高,既要简单、安全,又要求一针穿刺成功.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一切护理操作都在家属直视下完成,一旦穿刺不成功,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使患者满意度降低.为此,近年来,笔者对婴幼儿采用头皮针、头皮静脉采血加输液,减少患儿采血,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即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 g,身长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病死率是足月儿的10倍.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病死率正在逐年降低.笔者所在科室于2008年1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治早产儿75例,现将一般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秀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子痫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展的严重阶段,子痫患者的并发症仍为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配合密切的观察与护理是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母婴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LY1014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2例报告

    肝癌是一种恶性疾病,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根治药物,以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介入、手术和中药等.笔者经过十余年中草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对中草药治疗肝癌的种类和不同的效果进行反复筛选,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制成了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即LY1014注射液.初步试验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祖文;霍雨廷;周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生物微矩阵(芯片)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利用芯片技术,建立结核CFP10、ESAT-6、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以期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检测方法进行114例检测.结果 CFP10、ESAT-6、 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联合检测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阳性率22.8%(26/114).结论 多种结核抗原的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联合运用对结核病的诊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田淑梅;张淑静;姜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透析低血压病患者的分析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借助于血液透析来延长生命,因此必须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机制、症状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透析低血压是尿毒症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率在15%~30%,严重低血压可诱发休克、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而导致透析不充分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功能受损严重,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会进一步提高,下面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病患者的基本概念、症状、常见诱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等进行逐一探讨.

    作者:任海兰;尚舂娥;张彩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孕妇血清锌浓度与稽留流产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孕妇血清锌浓度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4例稽留流产孕妇和66例正常对照孕妇早孕的血清锌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对照组各孕周血锌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血锌浓度.结果 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组孕妇血清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妇血清锌浓度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血锌浓度低可能会导致稽留流产.

    作者:容春凤;吴钦兰;朱小宁;刘琼芬;刘和录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绞痛和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目的 检测心绞痛、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2例心绞痛和40例脑血栓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脑血栓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t=2.17,2.32,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AT和D-D较稳定型明显升高(t=2.41,2.38,P<0.05);脑血栓患者急性期以TAT升高为主,而亚急性期D-D含量明显高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稳定期)(t=2.24,2.28,P<0.05).结论 心绞痛、脑血栓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宫美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从完善应急机制入手全面落实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四平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建立了卫生应急预防控制体系,从卫生应急的组织机构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提高协调处理能力,形成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定期的卫生应急人员岗位培训、考核以及卫生应急演练一体化的全方位应急体系.

    作者:张宝丹;王伟;魏莉延;窦广宏;刘俭;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铸造桩核的制作体会

    桩核冠是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一种常用修复方法,分为桩核和冠,先做桩核后做冠.桩核是冠的基础,只有把桩核做好了,冠才能做好.桩核有多种类烈,常用的是铸造桩核.传统的制作铸造桩核的方法有:(1)嵌体蜡条法:根管常规预备完成后,涂一层石蜡油,以气枪吹薄,选合适的嵌体蜡条烤软插入根管内,使其尽量充满根管腔.用一金属丝在酒精灯上烤热后插入到蜡的中央,直达预备的根管底部,待蜡硬固,然后将金属丝连同桩的蜡型一并取出,检查蜡型是否完整,确信无误后重新放回根管内,用蜡刀熔蜡雕刻出核部的蜡型,待蜡型冷却后取下,检查蜡型符合要求后,常规包埋铸造.

    作者:张翠;陈玉长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安装临时飘浮导管心脏起搏器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安装临时漂浮导管心脏起搏器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 月至2008年2 月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危重患者,应用Seldinge法行静脉穿刺,术中通过三级物品管理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行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32例全获成功,无深静脉血栓、心脏穿孔、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及术后有效护理大大提高了起搏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朱丽华;王静恩;黄冶华;顾建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教育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其年发病率为17/10万,在总人口死因中位居第九.由于其不可治愈性,患者需长时间带病生活.因此,如何使肝硬化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良好的配合治疗,获得佳生存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心理、饮食和药物治疗等方面,提高广大患者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李珂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四平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现状

    为提高四平市的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强乡(镇)卫生院疫情管理人员的报告能力,四平市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暴露出各乡(镇)卫生院,存在院长传染病报告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传染管理滞后,疫情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总体偏低以及一机多用的弊端,各级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适当给予人、财、物资方面的投入,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指导培训,提高疫情报告能力,各乡镇均已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

    作者:王伟;张宝丹;高颖;窦广宏;刘俭;常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浅谈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在临床实践中,普外科患者中约有75%~78%的患者属于急腹症,有一部分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确,不能肯定有无外科急腹症的存在,对这类患者要严密的观察,而观察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也反映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作者:杨景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孤立肺部结节的影像诊断

    为探讨孤立肺部结节的影像鉴别诊断要点,笔者收集1998~2008年经病理确诊的100例孤立性肺部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经病理确诊的孤立肺部结节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灶直径大于30 mm,其中痰细胞活检31例,手术病理活检33例,纤支镜活检21例,治疗观察随访病灶缩小或消失证实为良性肿块15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位片,43例曾作病灶体层摄影、21例加摄支气管双倾斜体层摄影.

    作者:汪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体会

    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38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现仅讨论膀胱颈纤维化所致出口梗阻,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无逼尿肌收缩等排除在本讨论之外,经尿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手术及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产后早期定时下腹部按摩及会阴冲洗预防产后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 h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初产妇,其所致的膀胱胀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易引起产后泌尿道感染.目前,临床护理对产后尿潴留更多集中于发生尿潴留时的各种缓解处理措施的应用与探讨,如热敷、听流水声、导尿等护理措施,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影响了护理工作,是一种被动的护理方式.针对此现状,参考有关资料,对护理方式进行调整,变被动为主动,在产妇分娩后30 min起,早期定时按摩下腹膀胱区及宫底,并结合用1∶2000温新洁而灭溶液行会阴冲洗,同时对产妇施以心理护理可促进产妇产后及早自排小便,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牟志华;刘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结123例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准备如软化宫颈,根据麻醉方式的选择做好饮食准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协助患者尽早解便预防急性尿潴留,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做好出院指导等.通过有效的护理,本组123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急性尿潴留,平均住院3 d,均痊愈出院.

    作者:苏雪红;梁如霞;黄秀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术后护理.方法 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接受腰椎体间融合术后实行相应护理.结果 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海青;武文翠;岳国娟;王晶锋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氨溴索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溴索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126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在同样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咳嗽、咳痰、气促、肺部罗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范淑霞;刘建国;邹世琴;王广欣;暴丽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