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
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在机体的组成及生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或失衡将会引发多种疾病.现将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情况简述如下.
作者:侯月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 17例哮喘危重状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的同时,予合理的药物治疗.结果 及时机械通气可迅速改善PaO2和CO2潴留,使患者度过危险期,17例患者全部缓解出院.结论 可见机械通气对危重型哮喘并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的作用.
作者:铁桂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六龄齿是人类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对咀嚼功能及颌骨的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本文所述的是基层医院诊所常用的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新型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充填材料,适用于儿童乳牙及前牙3类洞和5类洞.此材料粘结、耐压和耐磨性能均较好,质优、价廉、易操作.运用新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对6~8岁儿童进行非创伤性充填及窝沟封闭,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无需电钻等特殊的医疗设备,不会对儿童造成心理影响,容易接受,特别适合6~8岁儿童六龄齿的早期防龋.
作者:万继龙;杨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5岁,主因左侧阴囊肿物不能还纳,伴腹痛呕吐3 d收住院.既往有双侧腹股沟疝环充填式无张疝修补史,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未见,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叩鼓,移浊阴性,肠鸣音亢进.双侧腹股沟区各可见一手术瘢痕,长约6 cm.
作者:高连中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围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易发生局部感染,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笔者对298例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了分析,并在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脐部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阻滞(CSEA)和单纯硬膜外麻醉(C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14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性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CSEA)108例,B组(CEA)106例.结果 A组比B组诱导时间短,硬膜外局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良;A组与B组相比较,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SEA具有麻醉时间可控性好、局麻药用量小、穿刺损伤小、肌肉松弛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又便于术后镇痛,对中下腹部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宋辉;穆春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寻找干热灭菌器故障原因.方法 采用增加布点(由原来的两个点增加到六个点)连续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 干热灭菌器热循环不良.结论 加强各个环节的监控,积极排除每一个疑点,是确保供应室安全供应的关键.
作者:张洪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在广西灵山县妇幼保健院采用经阴道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共162例,其中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87例(阴式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75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阴式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雪凤;苏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研究和探讨护理管理及其道德要求,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这对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卫宁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笔者对自2005年以来,112例畸形中央尖患者的147个患牙进行了临床治疗和分析,并对其中113个患牙做了1~3年的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12例患者,男52例,女60例.年龄8~20岁81例,20~40岁23例,40~60岁8例,其中有亲缘关系的28例,为父(母)子(女)关系.
作者:辛秋;秦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胸部16层螺旋CT冠状多平面重组(MPR)在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58例胸部病例,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采用准直0.75 mm,Feed/Rotation 12 mm,扫描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5 mm,于CT主机或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正中矢状面为参考截面,气管的长轴作为冠状轴,行冠状多平面重组,重组层厚为0.8mm,重组间隔为0.5 mm.结果 冠状MPR可以良好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形态、程度和范围.周围病变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大小、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结论 胸部16层CT冠状MPR是横轴位的重要补充,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百欣;王于臻;杨金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5例,均为内髁,所有病例均系车祸受伤.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股骨髁冠状面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其中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X线复查才发现股骨髁冠状面骨折,行再次手术.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5例病例均获得了6~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4周,根据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3例,良2例.结论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系高能量损伤,主要累及内髁,此种合并伤少见,易漏诊,需常规显示股骨髁侧位像.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陈雄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对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过程.结果 手术历时30~80 min,治愈7例,死亡3例.术中心跳骤停5例,经对症处理后复跳3例,停跳2例.治愈病例住院时间7~14 d,均无后遗症.结论 及时诊断、对症处理是产后大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前提.同时注意麻醉方式的选择并加强术中呼吸机循环的管理,重视各项检查及监测结果,加强多科合作.
作者:刘发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DIC)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7.6岁.初产妇12例(48%),经产妇13例(52%).孕周分布:<28周3例,28~36周17例,≥37周5例.
作者:李英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31例病例均来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有呕血和(或)黑便者,24~48 h内经急诊胃镜检查确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年龄16~70岁.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1个月内有手术治疗史,胃泌素瘤及正在使用影响本组治疗观察的其他药物等情况.
作者:陈利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严重感染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对其监测的意义.方法 对37名严重感染患者进行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检测,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关系.结果 在严重感染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增高,伴随病情加重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可先与白细胞计数降低出现,并与预后相关.结论 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能够有效评估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情,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玉霞;刘延梅;吴金玲;王海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外科手术作为对机体的一种创伤,将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导致消耗增加.如何在术前发现营养不良及进食不足的患者,及时保证术前患者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储备,对提高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平诊外科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为外科医师对手术前临床患者的营养状况的了解提供参考,给医院营养室的膳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田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新生儿泪囊炎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综合治疗的42例(48眼)新生儿泪囊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48眼)新生儿泪囊炎治愈39例(45眼),无效3例(3眼),治愈率93.8%.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综合治疗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连洲;叶卫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折阶段.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大大增加,不仅在发生疼痛时需要帮助和照顾,在没有得病的时候,为提高生活质量,也迫切地寻求医疗和护理的指导和帮助.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医院要求生存、谋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外,更要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要求.护理是一门具人性、极富人情的专业,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
作者:贺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术后拔除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经原窦道置导尿管引流,其中2例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1例开腹胆总管重置T管引流.5例全部治愈.结论 胆总管术后拔除T管时应注意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对于一些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作者:范丽杉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