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平;杨丽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8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50%(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薛玉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6年确诊的98例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病灶范围广而迁延,易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合并症多,临床症状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低,易造成误诊;抗结核治疗疗程要适当延长至12~18个月.结论 对于老年肺结核早发现、早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剂量,可达满意疗效.
作者:毕朝辉;衣春娜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13例,全部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无肠瘘发生.结论 在结直肠癌切除吻合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对减少吻合口漏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文峰;刘新义;张德明;马林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蛔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据统计,我国14岁以下儿童近3亿感染蛔虫者约1.9亿,主要为农村儿童和年长儿童[1],由于儿童生理解剖和机体免疫系统的特点,儿童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有一定困难,蛔虫病往往影响儿童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妨碍儿童生长发育,其并发症较多,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必须提高认识,积极防治,现将其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简述如下.
作者:吕静平;杨丽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16例产妇在产后常规应用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或塞肛门,观察产后2 h中出血量,与缩宫素进行对照比较.对8例产后出血者应用米索前列醇800 μg加强宫缩治疗.结果 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与塞肛门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缩宫素组,有显著性差异,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结论 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具有简便、有效、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凤芹;张静;陈同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脑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的俗称.2006年5月至今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寒冷季节发病占70%,故针对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作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妮;王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诊断门静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疑有门静脉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门静脉的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三维重建处理,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门静脉疾病显示良好,在对门静脉疾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万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在笔者所在地区的流行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1~69岁受检者共1298例,其中男607例,女691例,进行胸部常规透视,发现肺部有异常者再作胸部X线照像.结果 共检出各种肺结核病例37例.肺结核在笔者所在地区流行发病率达2850.54/10万.结论 本组发病率高与当地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同时,科学知识不够普及、经济条件制约、防治措施不健全也是造成当地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孟济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单纯修补术+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长期疗效.方法 采用开腹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7例.术后应用奥美拉唑、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1~2周,继续服用奥美拉唑、胶态果胶铋等药物1~2个月,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 9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术,因幽门梗阻两次行胃大部切除2例,全部病例2个月后复查胃镜,溃疡全部愈合.结论 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简单可靠,配合术后药物治疗,疗效满意,单纯修补术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术式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乃忠;张莉;刘战丛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从1990年9月至2008年底,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娩11 085名新生儿.围生儿(孕满28周至产后1周)死亡107名,死亡率为0.96%.其中死胎52例(占49%),死产10例(占9%),新生儿死亡45例(占42%).
作者:齐岩;石红;石芳鑫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确诊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组中西药同用,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有效率85.4%;对照组分别为12例,16例,19例,有效率59.6%,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安全有效.
作者:张相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血清肌酶的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江苏省人民医院及丹阳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13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皮肌炎患者均有典型皮肌炎皮疹,其中9例肌炎症状轻微,所有病例抗JO-1抗体阴性,乳酸脱氢酶(LDH)7例持续升高,6例轻度升高,13例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K)7例升高,3例多肌炎升高明显,天冬氨酸转氨酸(AST)9例皮肌炎升高,5例CK/AST水平下降,3例多肌炎均升高.在确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同时或短期内并发出现高热、干咳、呼吸困难,X线片和胸部CT提示多发的片状肺间质改变,并且进展迅速,抗感染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无效,10例死亡.结论 急性间质性肺炎可能是无肌病皮肌炎或肌病轻微的皮肌炎的肺部表现,CK水平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LDH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AST水平与肺间质改变相关.
作者:袁锁娟;沈友轩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分析其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56 948例住院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 948例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18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09%;感染部位下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35.91%;脑外科感染率高为10.34%;不同月份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金贤;杨利亚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析92例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92例中,脑心通加辛伐他汀治疗45例(治疗组),消心痛加辛伐他汀治疗47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共计治疗18个月.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9%.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R=0.36和R=0.6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明显缓解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且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TG、LDC-C、IMT的明显改善.
作者:阮晓兵;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5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 经细致的观察护理,53例患者中48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时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X线表现特点.方法 笔者对其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30例经过临床确诊并未治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部主要X线表现呈炎性浸润,可呈小叶、声段或形态不一的点、片状或球形腐化,并且1~2 d内出现肺气囊的改变.结论 局限性肺炎和水量脓胸同时存在或肺气囊的形成,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重要征象.
作者:艾赛提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CT检查在脑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尤其在临床表现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回顾292例脑出血CT结果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形态、脑移动情况、出血破入脑室等与其临床表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脑CT可直接显示脑出血部位、大小、数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及有无脑移位情况,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可以早期综合评估病情、临床表现及预后.结论 脑出血CT表现与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可作为评估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作者:郑新权;谷琴;陈家忠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58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采用细胞学分类诊断(TBS),对TCT异常的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结果 140例涂片异常统计显示:小于30岁年龄段阳性率21.43%,30~39岁阳性率27.14%,40~49岁阳性率29.29%,说明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提前,性生活活跃期的妇女仍为宫颈癌的好发人群.TCT检测技术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8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87%,鳞状细胞癌(SCC)为100%,故病变程度越高,TBS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越高.结论 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手段.
作者:穆霞;王新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19例ERS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例中以心前区疼痛为首发症状的12例,胸闷、心前区不适3例,心悸2例,左肩背痛1例,胸骨下段痛1例.19例ERS的心电图均有ST段抬高改变和T波振幅增高,其改变以V3~V5导联明显.结论 ERS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其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易造成误诊,需注意鉴别.
作者:耿战江;汪晓灵;张彩丽 刊期: 2009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结果 2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生产18例,流产1例,畸胎1例,低于报道的10%的流产率和10%的畸胎率.结论 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吴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