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 94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王金贤;杨利亚

关键词: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分析其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56 948例住院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 948例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18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09%;感染部位下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35.91%;脑外科感染率高为10.34%;不同月份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麻疹流行特点及诊治体会

    目的 麻疹的流行特点、诊治体会及预防.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7月收治的325例麻疹患者进行年龄、区域分析,4~10岁发病率高,外来及农村人口占多数.结果 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高效免疫覆盖和强化免疫是减和消灭麻疹的有效途径.

    作者:吴宝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脑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的俗称.2006年5月至今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寒冷季节发病占70%,故针对脑卒中寒冷季节发病机制作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妮;王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分析

    目的 观察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对粗隆间骨折大小转子功能复位行钢丝固定;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术后3 d开始下床活动.结果 术后3个月手术疗效评价35例疗效优,8例良,3例可,优良率为9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 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张金柱;罗先国;张立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特有的疾病,其特点为孕20周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子痫的发生.给予硫酸镁解痉,酌情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加强综合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孕妇及胎儿的病死率.

    作者:付爱莲;王翠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检测腹水中AFP、CEA、CA125及CA153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腹水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53(CA153)在恶性腹水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2例恶性腹水患者及46例良性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AFP、CEA、CA125及CA153的含量,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建立佳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 恶性组腹水中4种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水平(P<0.001);恶性组腹水中4种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P<0.01或P<0.05);CEA与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7.6%和93.4%.结论 检测腹水中AFP、CEA、CA125及CA153对恶性腹水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CEA与CA153联合检测为佳组合.

    作者:吴福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血浆HPLC指纹图谱检测

    目的 建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血浆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HPLC分离,建立分析方法,比较正常与异常血浆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正常血浆的HPLC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结论 HPLC指纹图谱可以区分正常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李宝国;李运伦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技巧和护理要点

    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各项监测装备齐全,检查准确率提高,使类风湿的患者能够早期地被确诊,得到早期治疗,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100例患者,通过中西药的治疗,各种保健的配合,效果比较明显,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是治疗类风湿病的首选药,苄星青霉素是一种粉剂药物,稀释后成混悬液,类风湿病要坚持两年,15~22 d注射一次,肌注时常常堵管,有时肌注多次才能成功,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造成了药物的浪费,疗效的降低.

    作者:陈小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8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50%(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薛玉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探讨ET-1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慢性肾衰A、B两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H)、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结果 研究发现CRF患者A、B两组血浆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患者LAD、IVST、LVDd、PWTH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EF、E/A、ALB、Hb则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患者ET-1分别与LAD、IVST、LVDd、LVDs、Scr成正相关,而与E/A、ALB、Hb成负相关(P均<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1可能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作者:柴文华;闫顺章;刘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48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鼻窦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33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9.6%,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良好.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需求情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心理素质,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于2008年11月对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对健康教育形式及其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需要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要丰富,适合大学生的口味.结论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

    作者:刘广进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探讨信息化时期优化医院档案收集工作

    伴随信息化全面实施,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已经打破固有的环境和时空限制,唤醒了人们对信息潜在的渴求,即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赋予新时期档案工作崭新的内容,档案的利用者产生了广泛性、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所以,收集完整丰富的档案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显得十分重要.建立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的档案服务业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

    作者:薛明霞;赵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CT诊断肝脓肿60例分析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肝脓肿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CT对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不难,但对部分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搜集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间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60例作一分析,探讨肝脓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郭之泉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浅谈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

    尿液常规检验是传统的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各级医院必做的常规检验项目.尿常规检验包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糖定性、尿胆原、胆红素、亚硝酸盐、隐血、抗坏血酸.

    作者:肖英著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结直肠癌肝肺转移病灶的手术治疗

    大肠癌合并肝、肺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20%左右的患者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如不进行治疗,发现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左右[1].大约8%~10%的患者在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肺转移.2%~4%的转移瘤仅限于肺而无其他部位转移,其中只有一半患者适合手术治疗[2].

    作者:郭怀平;李学峰;张占强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笔者所在医院从1998年8月至2008年2月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中保守治疗6例,5例治愈,死亡1例;手术治疗10例,9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可通过适当选择时机进行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较,外科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多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袁培云;袁培江;张玉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1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117名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病症观察及护理指导.结果 本组117例患者经过护理指导,均能以正常心态接受现实,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以良好的心态和康复的身体回归家庭和社会.结论 积极、合理、有效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阳凤华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确诊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组中西药同用,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有效率85.4%;对照组分别为12例,16例,19例,有效率59.6%,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安全有效.

    作者:张相斌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93例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与难产的关系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的发生原因及其与难产的关系.方法 对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未衔接病例93例作回顾性分析,与同期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孕妇89例作比较.结果 胎头未衔接组难产率及分娩期发生异常产程率增加.胎头浮动越高,难产发生率越高.结论 临产时胎头未衔接增加了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但胎头未衔接并非是剖宫产的指征.

    作者:段凌云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