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明;闫星晨;毛焕龙;赵彩霞
目的 了解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7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2单纯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别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治疗组1治疗前血清Ps、PAI和vW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前血清Ps、PAI和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Ps、PAI和vWF水平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tPA水平水平虽有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解痉通络活血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溶栓功能紊乱有改善作用.
作者:陆高翔;韦华;李天资;陆克兴;罗章伟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非细菌感染的19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喜炎平治疗组和病毒唑组,观察其疗效.结果 喜炎平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等方面明显优于病毒唑组(χ2=18.7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有较满意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祁勇军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间日疟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探讨疟原虫与血小板减少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42例间日疟患者,机械与手工联合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42例患者经油镜检查疟原虫,均证实为间日疟.其中33例患者有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占患者总数的78.6%,所有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65×1012/L.结论 疟原虫感染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相关联.在临床上高热患者的诊断中,重视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疟原虫检查,可以提高疟疾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对疟疾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余永娟;徐建明;陈燕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10例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110例病例发病年龄20~43岁,经产妇占86.4%,有流产史者占40.0%,盆腔炎史者占17.3%,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占18.2%,B超检查符合率93.1%,尿妊娠试验阳性率84.8%,血妊娠试验阳性率81.8%,有9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既往有流产史、盆腔炎史、放置宫内节育器为异位妊娠发病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妇科炎症是有效预防异位妊娠的好措施.B超、血尿妊娠试验能提高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
作者:单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甲状腺素的差异;同时比较脑出血患者中存活与病死者、存活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T3、FT3低于对照组,TT4、FT4、TSH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80例中存活68例,病死12例,两组比较TSH无显著性差异,病死组T3、FT3、T4、FT4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存活68例治疗后T3、FT3、T4、FT4均高于治疗前,TSH虽然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低TT3、FT3发生率高,其降低程度与病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转归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于广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腹部外科危重的病症之一,其特点为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可致休克、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
作者:韩云;李洁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4例,男80例,女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较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止痛剂使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遵从解剖结构,保持无张力修补,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子锡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手术后止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找出罗哌卡因的佳浓度.方法 90例ASAⅠ级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B、C两组分别用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05%吗啡行CCEA术后镇痛,并与单纯吗啡镇痛的A组比较.结果 不同时段不同浓度静态和活动状态下VAS值、下肢肌力和镇静评分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连续恒量硬膜外麻醉(CCEA)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运动阻滞程度小,适合于剖宫产后CCEA镇痛.
作者:于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改善和提高脊柱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总结10例脊柱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的护理要点.分析脊柱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护士适当的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术后细致观察病情,进行脊柱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积极地进行防压疮、防感染、膀胱功能和四肢的康复锻炼护理.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时间路径的应用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康丽芬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贯彻预防为主,实现健康老龄化.方法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老年人心脑疾病知识宣传教育.结果 通过近三年的健康教育后,宣教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脑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对防治老年心脑疾病有积极作用.
作者:朱拴州;尹建设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医院感染的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发生医院感染的40例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7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4%(40/110);医院感染的与性别、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无关(P>0.05);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住院时间长,脱水剂、抑酸剂、激素长时间应用,进行侵入性操作.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监测措施.
作者:汤伟强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特点,降低误诊率.方法 分析116例CV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过敏史、家族史、肺功能测定及治疗方法,并分析57例误诊原因.结果 CVA有特殊的咳嗽特点,大多有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慢性咽炎、百日咳和原发性肺结核.结论 加强对CVA的认识,熟练掌握诊断标准,注意对病史进行全面分析,减少误诊,对预防和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群;孙学会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金黄散局部外敷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的静脉穿刺,两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置管后12 h给予金黄散局部外敷,将金黄散与醋调成糊状,沿静脉走行均匀的涂于皮肤上,厚度约1 mm,注意避开穿刺部位2 cm,外敷无菌纱布,用保鲜膜覆盖.每天更换黄金散无菌纱布及保鲜膜并对患者局部血管及血管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对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金黄散局部外敷能有效地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宋文革;周小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型及干预措施.结果 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紧张恐惧型35例,有23例取得良好效果,较好8例,无效4例,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1例合并脑出血死亡;松弛型17例,取得良好效果的12例,较好4例,1例无效;镇静平稳型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出现精神紧张,使病情加重;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无法配合治疗,加重病情;部分患者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郭玉彬;林莉莉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瘢痕癌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皮肤瘢痕或瘢痕疙瘩发生癌变而形成的皮肤癌.瘢痕癌是在瘢痕或瘢痕疙瘩形成的基础上,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逐渐病变发展而成,多由于瘢痕奇痒而挠抓、摩擦致瘢痕破损和糜烂,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恶变而成.
作者:金广俊;杜贤宝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连续心搏的心电图形态变异对急诊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急诊室196例非选择性前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完整记录其病史、体征和12导联心电图.用高分辨心电记录器检测 QRS波的平均形态,并计算QRS波各区连续心搏的形态变异度.结果 在胸痛、心电变化、血清TnI/TnT CK-MB升高和连续心搏波形变度与有无急性心肌缺血重要的预报因素(P<0.05).结论 连续心搏心电波形变异度的检测将有助于急诊室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诊断.
作者:邢春维;乐素苗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475例非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后24 h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根据血糖升高水平分为两组:第1组血糖水平6.1~10.0 mmol/L,第2组血糖水平>10.0 mmol/L,对早期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有关联,血糖升高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首次空腹血糖升高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杨学;郭世刚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长,并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也是慢性病防治和不良行为干预的重点之一.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笔者所在疾控中心于2009年3月对县公安局、县委党校的185名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继玄;常玉彪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随着一年年的高校扩招,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等医学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换.加强医学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扩大医学生知识面,提高医学生文化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锐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针灸佐四磨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灸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合谷、曲池穴,联合口服四磨汤治疗52例小儿习惯性便秘.结果 52例中,治愈31例(59.6%),好转18例(34.6%),未愈3例(5.8%),总有效率为94.2%.结论 针灸佐四磨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邵丽华;戚宝和 刊期: 200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