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原因分析

韦连群

关键词:腹部外科, 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常见的腹部外科感染细菌构成与耐药情况,提高腹部外科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85份腹部外科手术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5份标本有66例培养阳性,腹部外科感染以G-为优势菌,大部分细菌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基层医院腹部外科感染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但种类有差异,应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妊娠1胎死亡1例解析

    1病例介绍患者,25岁,已婚,孕2产0,因停经32+1周双胎妊娠,发现1胎死亡3 h于2008年6月3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7年11月17日,预产期2008年8月24日,孕早期有明显早孕反应,未经治疗,自行缓解.

    作者:史金玲;江广春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护理实习生带教经验总结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理论到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实习是实习护士走入临床前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以下七个方面提高实习生带教质量,为临床培养优秀护理人才.

    作者:廖薇;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和发展向各应用学科普及渗透,数字化信息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引发了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作者:张雷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的36例患儿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门诊随访观察结果.结果 36例患儿经过口服茵栀黄痊愈2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比较研究.方法 在腹腔镜监视下,使用超声刀技术充分暴露溃疡穿孔部位,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在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5 min,术后2~3 d进流质饮食,5~7 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对腹内脏器影响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小、创伤小及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李峰;王波;张霞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尿激酶抗栓治疗的准确剂量需要规范

    尿激酶(UK)是目前溶栓治疗中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尿激酶的稳定疗效、低毒副作用、半衰期短无蓄积性、无抗原性、不过敏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奠定了其在广大人群中的普遍应用.

    作者:焦启超;焦靖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配合

    本文总结了经腹膜后间隙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在囊性肾病变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与医生的密切配合,严密观察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顾滨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基层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平战结合训练应对突发事件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基层医院,是政府指定诊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员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承担具体的防治工作.

    作者:熊焰;肖南华;曹晓艳;徐立琼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PICU新入护士分层次护理培训体会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继成人ICU之后建立的儿科领域的新分科[1].它的出现,使儿科急危重症患儿在各种条件完备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连续不断、系统全面的监护治疗和护理.

    作者:全美霞;陈央央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治疗带状疱疹4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4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皮损消退、止痛时间、病程长短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皮损消退、止痛时间、病程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娟娟;江贺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5例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两孔下操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共为35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施行双孔法VATS,行肺大疱切除和胸膜摩擦术.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5 min,术中出血平均25 ml,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6 d,全部病例随访3~20个月,无死亡和复发.结论 两孔法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安全有效,技术的改进和远期效果评价,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杨峥;戴天阳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心肺复苏与综合救治238例疗效研究与分析

    目的 应用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对238例心肺复苏患者采用综合救治与不同剂量肾上腺素作对照,使临床上心肺复苏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救治.方法 参照心肺复苏新进展,实施心肺复苏九步骤.(1)A(airway):气道通畅;(2)B(breathing):人工呼吸;(3)C(circulation):人工循环;(4)D(drug):药物治疗.复苏药物:心脏骤停、心动过缓时可经静脉给予肾上腺素0.01 mg/kg,用20 ml液体稀释后注射,经气管给药时剂量为0.1 mg/kg,每3 min后重复给药1次(Ⅱa类);(5)E(ECG):心电监护.结果 30 min内自主循环恢复率,大剂量组及超大剂量组均高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 h存活率3组无显著差异(P>0.05).1年内存活率:标准剂量组高于超大剂量组,标准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无差异(P>0.05).结论 加大肾上腺素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只能暂时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并不增加患者存活率.盲目加大肾上腺素剂量会导致后期存活率下降,即使患者存活,肾上腺素用量大也对患者心脑脏器损害大,因此笔者认为心肺复苏超大剂量肾上腺素应慎用.

    作者:邵桂华;孟晓;尹继云;王倩;黄国英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有效减压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钱丽娟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单病种中的应用

    2008年8月起,外科护理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胆囊结石、腹壁疝、急性阑尾炎三种单病种.截至2009年6月,进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的患者共289例,诊治过程中退出路径共94例,后完成临床路径19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以胆囊结石为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裕玲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针刀治疗腰神经后支痛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刀松解腰神经后支对腰骶痛的疗效.方法 采取自愿选择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注射组,33例患者,责任后支神经出口处注射止痛液.B组为针刀组,36例患者,在注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松解后支神经出口.结果 A组优良率为69.7%,B组优良率为91.7%.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针刀治疗腰神经后支痛,疗效肯定,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于尚伟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间接基础训练、直接摄食训练),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采用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4%,对照组6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作者:顾巧华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

    甲型H1N1流感是传染性较强的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列为乙类甲型传染病.根据相关新闻报道该病毒已传染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美国、日本传染病例多.

    作者:刘国超;胡靖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第二产程的观察与处理

    第二产程的定义:是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称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需1~2 h,经产妇不超过1 h,通常数分钟内即可完成.

    作者:张耀红;吴纯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中医治疗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归类分型随症加减.结果 总有效率达92%.结论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李秀藏 刊期: 2009年第31期

  • 患者自控泵芬太尼不同配伍药物镇痛效果评价

    目的 讨论芬太尼配伍不同药物,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泵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进行子宫肌瘤全切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双号顺序分A、B两组,A组应用小剂量芬太尼0.2 mg+吗啡3 mg+恩丹司酮8 mg+布比卡因150 mg+0.9%氯化钠至100 ml,B组应用芬太尼0.5 mg+氟哌利多0.025 mg/ml+布比卡因150 mg+0.9%氯化钠至100 ml进行术后硬膜外自控泵镇痛.结果 应用芬太尼+吗啡+布比卡因+恩丹司酮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芬太尼+吗啡+布比卡因+恩丹司酮用于术后患者自控泵的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任正永;梁秀娥;刘晓敏 刊期: 2009年第3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