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植入胎盘保守治疗1例

汪晓锋;汪海涛

关键词:植入胎盘, 终止妊娠, 临床资料, 已婚, 患者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已婚,因停经22+5周,要求终止妊娠于2008年4月9日入院.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并发症11例诊治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成为处理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随着LC的广泛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 BDE)也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两者的并发症不应忽视.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完成LC 821例,LC BDE 36例,其中5例发生腹内出血、5例发生术后胆瘘,1例发生胆管离断.笔者就此11例并发症讨论其原因、预防及处理.

    作者:赵利强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高敏肾移植受者行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比术前受者群体反应抗体(PRA)高的患者经过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PAIA)后行肾脏移植后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于PRA不同程度增高的患者采取PAIA治疗后再行肾脏移植,观察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术前术后进行各项护理措施及整体护理观念的实施. 结果 PRA高的患者经过PAIA治疗后行肾脏移植,经过精心细致的整体护理,高敏受者得到很好的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柳盈竹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清洁灌肠失误1例

    清洁灌肠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其目的是解除便秘,手术前或分娩前保持肠道清洁,或X线检查前作准备,是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看似简单,但如操作不当也可造成护理失误.

    作者:何秀珍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6例临床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肾动脉狭窄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引起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很多,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常见,约占70%~80%.现将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例ARAS分析如下.

    作者:周华三;李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64例肺癌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国产紫杉醇85mg/m2,静脉滴注第1,8,15d用药,顺铂20mg/m2,静脉滴注1~5d用药.28d为1周期连用3周期. 结果 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减轻了毒副作用,提高了疗效. 结论 紫衫醇有其特殊的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及肌肉疼痛,还有一些其它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脱发、关节疼痛、消化道反应等和常用抗肿瘤药物相类似.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肺癌可获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启彩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7例临床分析

    笔者自1993~2007年共参与处理医源性胆管损伤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6岁,胆囊切除术6例,胃大部切除1例,术中发现4例,术后1周内发现3例.

    作者:吴亚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对脑梗死治疗.方法 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丁咯地尔对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论从发病还是死亡病例来看,肺癌均是位于全球首位的恶性肿瘤,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er,NSCLC)又是肺癌中常见的类型,占肺癌的80%[1].半数以上肺癌患者确认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化疗可使患者获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新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伊立替康等的不断问世,NSCLC的化疗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NSCLC的化疗方案主要选择以铂类为基础,联合以上某一药物治疗,但因顺铂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及肾毒性,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而第三代铂类奥沙利铂具有副反应小与顺铂无交叉耐药等优点,已被我国SFDA批准为治疗NSCLC的一线药物.我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了24例晚期NSCLC患者,疗效满意、副作用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丽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外科手术的心理护理体会

    外科手术是外科疾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手术又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且手术具备一定程度的危险性,这一切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心理应急与适应的过程.手术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护理问题,笔者坚持在手术前教育,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周玉莲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体会

    呼吸机辅助呼吸已成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引起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机的合理使用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现将我们在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呼吸机的护理工作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李湘君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老年人颅内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血流变化,指导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方法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仪,对100例老年人的左右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及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求出动脉指数PI,并观察TCD的频谱和音频的改变. 结果 本组100例中正常流速45例,其PI值小,频谱和音频正常.低流速30例,高流速25例,PI值均增高,频谱和音频均异常. 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大部分老年人存在着血管动脉指数增高,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易发生脑卒中,应积极防治.

    作者:吴宗平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夏金花;胡玉玲;胡红梅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后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87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435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并用米索前列醇200μg置入直肠;对照组435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单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分别观察术后2h、24h阴道出血、子宫收缩情况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 观察组术后2h内阴道出血(120±60)ml,24h阴道出血(168±45)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20±3.5)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明显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肠功能恢复快、效果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廖少彬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监护和处理

    新生儿死亡原因中窒息占较重要的位置,在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固然重要,但复苏好转后的新生儿仍应给予严密的观察和监护,切不能掉以轻心.所有窒息后的新生儿均应列为高危儿,有条件均应收入NICU(新生儿监护病房)内监护治疗.

    作者:郑永丽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体会

    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是开颅术中处理很棘手的问题,且预后很差.回顾总结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136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洪山;李天中;张会利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例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主因突发昏迷抽搐3h,于2002年3月11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80℃,脉搏6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5/12.7kPa,意识不清,中度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约2mm,光反应好,左约4mm,无光反应,压眶反射存在,提睾反射、腹壁反射消失,尿失禁.

    作者:赵天兴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的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探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46例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6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另20例采用131Ⅰ治疗. 结果 131Ⅰ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孟旭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分析及干预

    抗菌药物问世以来,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治疗各种不同种属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致病菌的快速变异,抗菌药物广泛和普遍使用,导致原有致病菌产生耐药,原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已经不能发挥抗菌作用控制感染,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产生了很多不良反应,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引发机体耐药性,使药物疗效减低,还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现将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分析如下:

    作者:李宝芝;王永霞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医院改革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部门和行业的改革陆续深入到位,卫生体制改革也呼之欲出.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医院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既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又在变革的环境中求得个体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作者:鄂云翔 刊期: 2008年第36期

  • 骨科切口感染置管灌洗引流的护理

    目前外科切口感染率平均8.4%,[1]切口感染及液化的预防及处理仍是外科的难题.过去对切口感染的处理,主要是采用开放引流换药或卷烟纱布引流方法,[2]时间长、效果差,部分病人需行局部清创缝合才得以治愈.我科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对21例切口感染或液化的病人改进了原开放引流换药的传统方法,采用置多孔管腹壁切口循环灌洗负压引流方法,与开放引流换药或局部冲洗方法的23例病人比较,可提前4~10d治愈.

    作者:张萍 刊期: 2008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