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细化管理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珊珊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康复科,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康复科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人员精细化管理、风险精细化管理、绩效精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工作流程,旨在提高康复科护理效率与质量,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康复科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管理质量,并应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相比,精细化管理实施后,康复科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康复科的护理管理质量,也有利于减少康复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能够提高患者对康复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青岛地区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可获得性和社会决定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青岛地区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可获得性和社会决定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青岛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780例,数据均来自青岛社区健康管理数据库.包括:年龄、户籍情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 病情、1年社区管理服务利用.观察患者1年内随访情况.结果 1年内未接受过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660例,占84.6%,血糖监测次数≥1次/周者、过去1年随访次数为0次者、门诊随访者所占比重高,分别为;48.5%、84.6%和44.2%;单因素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与随访次数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收入是糖尿病患者随访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获得性较差,血糖监测次数低、随访次数少,以门诊随访为主,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收入是社区健康管理可获得性的社会决定因素.

    作者:林艳;韩兵;蓝环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

    目的 分析医学检验前后质量管理,降低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分析医学检验前后质量管理,总结实际工作中影响检验前后质量的因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 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只有做好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才能够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结论 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分析前后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却极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检验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前后的工作,才能获取高质量检验结果,从而给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检验结果.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于2015年1—12月期间在该院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期间共收治1845名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收集2014年1—12月中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时接收18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实施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案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自人性化护理实施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起诉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且调查患者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操作技能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医院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

    作者:黄治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因素理论在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研究探讨双因素理论在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分别比较该院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前后各一年的护理管理效果,将质量控制实施前(2012年6月—2013年2月)设为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管理,将质量控制实施后(2013年6月—2014年2月)设为观察组,给予完善的系统化的标准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双因素理论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护理环境改善,且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与双因素理论应用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医生、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夏小红;张晓杰;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蒙医民间验方整理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分析

    该文展开对蒙医民间验方整理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蒙医民间验方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进行整理的意义和具体方法.自对外开放后,我国经济文化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医学也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就蒙医民间验方而言,其作为我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蒙医民间验方在临床中的使用,均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蒙医民间验方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管理和收集,部分民间验方的适用范围日益狭窄,利用率下降.因此,该文展开对蒙医民间验方整理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加以探析.

    作者:达巴喜拉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CU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对提高ICU(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自2016年7—12月该院ICU开始实施分层管理,将科室护士人员进行分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明确各层级人员职责,记录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对比.结果 分层管理后,病区管理、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护理措施评分均较管理前显著提高(P<0.05),差错事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均较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管理后的护士护理操作水平评分和对病情的了解评分均较管理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较管理前的80.00%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ICU护理中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差错事件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小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传染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安全教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安全教育能够显著降低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伟;徐祯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上海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上海社区中老年人共计319名作调查对象,设计问卷调查口腔健康状况.结果 319名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行为有待提高,龋均1.19,患龋率54.86%,男女龋均及患龋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社区中老年口腔健康调查,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中老年口腔卫生及健康水平.

    作者:夏鸣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目的 分析该院应用万古霉素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治疗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94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病原学检测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4例患者用药后157例患者获得临床痊愈,其治愈率达70.1%,其中不良反应率为19.59%.研究发现肾功能正常和非正常的患者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均超出合理浓度区间,峰浓度为44.85%,谷浓度为100%,两组患者的峰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万古霉素应用量和血药浓度值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实际调整万古霉素用量.

    作者:龚星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之管见

    标本、检验人员和检验方案设计是影响医学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各实验室要保证检验项目的正确性,正确采集和运送检验标本,做好检验过程中、检验后、检验试剂和染色液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重视实验室环境管理,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重视标本预处理与采集,规范操作管理,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进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不断提高医学微生物检验质量,获得准确、可靠和重复性较好的检验结果,使患者得到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祝立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质管理圈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产科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应用品质管理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为76.32%.结论 品质管理圈用于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白雅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数字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中网络通讯与智能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图书馆传统运作模式的滞后现象也不断凸显出来,该文在分析当前医院图书馆现状基础上,提出建设数据库平台,构建三网融合技术格局下的知识服务以及开通院内基层无线网络咨询平台等建设内容,并探讨服务创新对策.

    作者:李树松;宋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北京市某区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调查

    目的 了解该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 对该区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有364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等,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和密云镇地区;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粉尘(56.74%)和噪声(51.52%)较低.结论 该区职业卫生工作以经济开发区、密云镇和十里堡镇等地区为重点,开展防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工作.

    作者:邓琳耀;高艳军;李伯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4—2015年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地区运行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Immunization Program,IPIMS)在试点地区运行效果,为进一步规范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个市州为IPIMS试点地区,分析对比试运行和正式运行期间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试点地区通过IPIMS共收集到儿童个案2997550例;2014—2015年试点地区的重复个案数分别为155670和69627例,重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31,P<0.05)分别为5.71%和2.32%;2014—2015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累计应种分别为6443373和6444238剂次,实际接种4703265和4742367剂次,总接种率72.99%和73.59%.2014—2015年试点地区的723个接种单位有618个和707个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向IPIMS上传数据,上传率分别为85.48%和97.78%,有317个和687个通过IPIMS进行了数据异地交换,分别为43.85%、95.02%.结论 通过IPIMS试点地区运行,能实现局部区域内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上传下载、数据共享和异地预防接种,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数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冯军;张大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湖北省2011—201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确诊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湖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对乙脑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2011—2016年报告乙脑疑似病例117例,开展实验室检测75例,实验室确诊乙脑4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4岁,占总数的60.0%;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占总数的82.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学生略多,地区分布以鄂西北偏多.确诊病例疫苗接种史以不详为主,占总数的60.0%.结论 湖北省乙脑发病呈现历史较低水平,流行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呈高度散发.应当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乙脑监测,同时实验室检测率低,误诊率高,应当加强乙脑实验室检测,提高医务人员乙脑诊疗水平.

    作者:邹文菁;占建波;罗玉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阶段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时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做好提前防范,让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良护理服务,以保证护理的安全.引发急诊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案例数量的上升、及法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患者有了较强的法制观念,加之许多媒介的关注与炒作,使护患之间难以融洽,护患之间彼此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差、不熟悉业务、法制意识不强、护理管控松散,不按照急诊患者护理流程操作,未采取适合的手段、以及相关制度不够齐全、缺乏职业素养等,均可能导致急诊科出现护理安全问题.急诊科护理安全的有效应对防范措施是重视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严格护理管理,执行责任制度,还要加强护患交流,显现人文关怀.

    作者:韦召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体会.方法 参与该次实验的住院患者共260例,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未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期间收治的患者,将其设定为参照组,对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总感染率更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患者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其中,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住院感染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焕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管理中行OEC护理效果.方法 将该院24例骨科护理人员和84例骨科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模式,实验组行OEC模式.结果 实验组护理优良率、满意度、操作评分以及理论平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行OEC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满意度和完成率.

    作者:来守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提升护理人员软技能对改善外科护理水平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水平,并针对目前护理软技能的国内现状,分析影响软技能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护理软技能的提升建议,以期为国内护理软技能的进一步研究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科研依据.

    作者:贾瑞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