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娥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后的血压控制合格率、血管通路感染率和透析充分达标率.结果 两组经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健康知识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1个月后、3个月后健康知识评分为(77.21 ±10.49)分、(90.34±8.58)分,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透析充分达标率、血压控制合格率分别为77.50%、8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血管通路感染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改善患者的透析效果和血压控制效果,有效预防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SAS量表对两组患儿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护理前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心理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巧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为合理设置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形式与内容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索肿瘤专科护士合理的培训方案做准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对2016年8~11月参加该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7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00%的学员认为肿瘤专科培训有必要,约50.00%的学员认为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各为1个月为宜;88.73%的学员倾向于多媒体授课, 98.59%的学员认为应在省级综合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实践;50.00%的学员认为应轮转3个肿瘤相关科室,培训内容更注重临床实用性.结论 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意义重大,应尽快在专科护士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特色化、完善的培训方案.
作者:亢娜;于静;王海芳;原红;张丽莎;张培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成人烧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烧伤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6月~2015年6月福建省烧伤中心收治的1166例成人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3组进行比较.包括性别、烧伤原因、面积、深度、吸入性损伤、并发症和病死率、发病季节、现场处理、平均手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3年来成人烧伤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年平均百分比为44.72%(1166/2607).男性患者856例,女性31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6: 1.在成人烧伤中以青年人多,占60%(700/1166).烧伤深度II度多,占49.4%(576/1166),Ⅱ~Ⅲ度占35.8%(417/1166).平均体表烧伤总面积为(11.93±15.87)%,烧伤地点以工作场所多,占50.3%,烧伤原因以火焰伤多,占41.5%,现场处理以水冲和脱衣物为主,分别占12.7%和13.6%.烧伤部位以头面部、躯干、手、前臂多见.烧伤季节以夏季高发,占30.6%.全年中烧伤月份7月多.10: 00~12: 00发生烧伤人数多.有10.4%(122/1166)的患者发生吸入性损伤.平均手术次数为(0.48 ± 1.05)次,平均住院时间为(23.55±27.71)d,平均住院费用为(42554.14±87877.00)元.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建省成人烧伤青中年人以工作伤、火焰伤、手烧伤为主要特征,老年人以居家、火焰伤、头面烧伤、面积较大为主要特征.需加强职业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中青年工人的岗位安全教育,同时加强老年人居家的安全防范,降低烧伤发生率.
作者:李琳;戴嘉喜;许乐;潘琼;林仁琴;江美云;陈昭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和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实施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所有原发或继发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功能紊乱及正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行PICC置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凝血功能紊乱的标准为:〔1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5.0>国际化标准比值(INR)>2.0,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66 s〕在行PICC置入术之前未对这些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不足予以治疗.结果 378例置入PICC的患者中有271例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符合该研究入选的标准),其中男180例,女91例;年龄18~93岁,平均(62.0 ± 13.4)岁.通过外周贵要静脉及头臂静脉行PICC置入的患者分别为295例(78.0%)及83例(22.0%).术后早期及远期未发生并发症,无肱动脉损伤、出血及血栓形成等.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紊乱及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5.0>INR>2.0,或120 s>APTT>66 s〕,行PICC置入术是可行、安全的,并且不需要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及升血小板治疗.
作者:毕可英;衣玲玲;周福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深入访谈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住院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访谈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访谈组在实行常规护理同时,住院期间进行定期深入访谈,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出院时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情况.结果 访谈组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复发知识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访谈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能够提高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
作者:王元;李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简化OSCE考核模式与护理技能大赛结合对提高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2014级参加护理技能大赛的学生2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OSCE考核模式进行考核,并进行OSCE考核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对采用简化OSCE考核方法,学生表示同意及基本同意的分别占37.50%和62.50%,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考核方式.认为OSCE能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的占66.67%,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占45.83%,能够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占41.67%,认为应将 OSCE 考核推广到其他护理课程的占66.67%.结论 简化OSCE考核模式与护理技能大赛相结合能够提高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
作者:刘永兵;李江;康美玲;张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主题式康复微课在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并失语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语言康复护理,实验组接受主题式康复微课干预.比较两组失语症患者干预后在语言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干预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语言康复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主题式康复微课形式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具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作用,是一种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和认可的语言康复训练护理模式.
作者:丁秀梅;杨君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延续教育项目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8月该院出院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其家庭照者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育,实验组接受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延续教育项目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庭照顾者干预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居家康复自护知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照顾者,实验组患儿干预后的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延续教育项目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庭照顾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家庭照顾者疾病居家自护知识技能水平和患儿居家期疾病控制效果.
作者:刘晓莉;杨婷;申美兰;陈春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同时比较术后预后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加快术后康复,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超前护理模式在 ICU 老年住院患者身体特殊位置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在ICU老年住院患者特殊压疮预防性护理中引入超前护理模式,选取引入前(2015年7~12月)和引入后(2016年1~6月)收治于该院ICU的老年住院患者各110例为研究对象,引入前后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ICU老年住院患者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特殊位置压疮发生率和严重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超前护理对ICU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身体特殊位置的压疮预防,能够显著提高该类老年患者特殊身体位置的舒适度,降低特殊位置压疮发生率和压疮严重程度.
作者:黄淑萍;乐丽丽;吴萍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的运用效果,为患儿出院后能获得优质的延伸照顾,从而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并纳入标准的哮喘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哮喘疾病常规护理和传统的他人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即协助建立家庭、患儿及医护人员三者间良好关系,使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到患儿的疾病管理中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管理方案,并进行动态的评估和评价,随时调整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的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都有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期间,实验组患儿的哮喘复发率为18.42%(7/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31.58%(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哮喘患儿中运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降低哮喘的复发率,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玉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该院门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门诊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供有效的改进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3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委托某学院作为第三方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2.5分.数据显示,患者对医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门诊费用、收费挂号取药检查等候时间及窗口人员服务态度上.结论 借力信息化建设,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完善并落实各项收费制度,提高窗口服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可以有效地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打造医院优质服务品牌.
作者:张蜀芸;黄珊;李爱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研究组80例)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照组8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翠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标记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手术标记应用评价表》、《护理人员手术部位标记认知调查表》对1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1803例手术患者2447处标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447处手术部位中,手术部位标记率70.54%,标识准确率达81.11%,总评分(14.70 ±1.58)分;出现无标识682例(27.87%);181例(7.40%)出现完整性错误、76例(3.11%)存在有效性错误、32例(1.31%)准确性错误、36例(1.47%)发生执行出错;医护人员85.00%认为手术标识有助于手术安全,44.17%认为手术标识不能满足临床手术需要,74.17%认为有必要完善手术标记制度.结论 手术部位标识执行情况普遍不高,缺乏统一标准的标识制度、执行率低、标准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丽君;于晓峰;王玉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居家脑卒中后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和呼吸科住院的例脑卒中后瘫痪患者的照顾者46例为健康教育对象.采用在院期间面对面指导,发放压疮预防知识宣传手册和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的方式进行防压疮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照顾者的照顾行为和压疮发生率.结果 患者出院后3个月,照顾者的照顾行为明显优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居家脑卒中后瘫痪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行为,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迟洪霞;唐健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7.5%(P<0.05),风险事件发生原因中责任感不强、医院管理问题、手术室环境问题比例2.5%、2.5%、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7.5%、7.5%(均 P<0.05),护理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P<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满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效果.结果 200例癫痫患儿干预前性别、年龄、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进行健康教育患儿与常规护理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叶红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方法 将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护理.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缓解度均明显高于采取普通护理的对照组 (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显著提升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镇痛效果.
作者:周惠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标准操作程序(SOP)在牙科手机清洗中的应用.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与口腔科联合成立项目管理组,为牙科手机功能检测及使用后的各项处理流程制作SOP;将2015年常规清洗管理的牙科手机140件清洗情况作为对照组,2016年实施项目管理和SOP管理后的牙科手机150件作为实验组,比较牙科手机的清洗不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清洗不合格率分别为17.47%和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9,P<0.01).结论 运用项目管理和牙科手机清洗SOP管理,能明显降低清洗不合格率,降低手机功能损耗率和损耗带来的经济支出.
作者:陈敏涛;汤应联;吕桂开;侯香传;林春梅;张爱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