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绯
目的:观察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和单纯的推拿手法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愈率(68%)(P<0.01)。结论: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疗效肯定,操作方便。
作者:王涛然;刘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肠癌旁正常黏膜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取肿瘤组织黏膜为实验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f激酶抑制蛋白及上皮型钙黏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中结肠癌旁正常黏膜与结肠癌组织黏膜中的Raf激酶抑制蛋白及上皮型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Raf激酶抑制蛋白阳性率高达96.0%,而实验组阳性率仅为38.0%(χ2=38.03);实验组中的上皮型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仅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0%(χ2=67.48),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af激酶抑制蛋白及上皮型钙黏蛋白在结肠癌患处黏膜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结肠癌旁黏膜,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两种蛋白质分子低表达水平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广超;刘细平;何峰;戈伟;朱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方法,进而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不同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45例,在手术后4~48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手术后大约4~12个月,所有患者踝关节骨折处均愈合完好。根据AOFAS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分,45例患者评分为95~100分,均值为98.3分。结论:对于不同踝关节骨折需及时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另外,做好复位和固定是进行踝关节手术的关键环节。
作者:李晓彬;郭建邦;刘展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拉呋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按入选标准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治疗组给予拉呋替丁10mg,每天2次,加泮托拉唑40mg,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洋托拉唑4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治疗后溃疡的愈合情况以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愈合率为32.5%,对照组愈合率为25%,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92.5%;治疗前后对两组均能显著降低症状的评分,在疼痛和反酸两个指标方面试验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临床愈合率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呋替丁可有效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能好。
作者:翟力平;安贺娟;盛剑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小儿纤支镜病例资料,总结不同疾病的镜下表现;对纤支镜术中的操作难点提出解决办法。结果:420例患儿中,335例大叶性肺炎病例以气道黏膜表面炎症为主要表现,51例喘息性疾病除炎症改变外还有普遍的气管软化,3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呈粟粒结节、肉芽组织形成等特征性表现;患儿在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掌握操作技巧术中出血术后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纤支镜检查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有一定临床价值,掌握操作技巧能显著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并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月娥;武怡;张冲林;甄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9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ROU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并用蒲地蓝口服液含服,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观察1至7天疗效(观察患者平均溃疡天数,疼痛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37<0.05),治疗第三天溃疡疼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5)。实验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停药及不良黏膜着色现象。结论: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ROU效果显著,能缩短溃疡愈合时间,缓解局部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穆颖;吴宾;闫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参附组(n=80)在接受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对照组(n=70)给予早期集束化治疗的同时给与0.9%氯化钠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通过脉搏指示的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结果:在感染性休克治疗后的24h,参附治疗组CI、ITBVI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 SVR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4h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相比较,参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h血乳酸水平相比较,参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血乳酸的清除,可以减轻MODS的严重程度。
作者:龙鼎;喻莉;张远超;杨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3个月内肺功能指标FEV1/FVC有改善(P<0.05),一年后再入院治疗的复发率下降(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复发率,有应用推广意义。
作者:刘佳美;李春;徐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松解术结合术中超强电刺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纳入2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行正中神经松解术;研究组患者给予正中神经松解术结合术中超强电刺激治疗(80mA,2Hz,5min)。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大鱼际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外膜松解加超强电刺激后大鱼际肌CMAP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7.2±0.5)ms和(2.4±0.3)mV,对照组正中神经外膜松解后大鱼际肌CMAP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8.3±0.4)ms和(1.9±0.4)mV,两组数据均较术前明显恢复,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超强电刺激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蒋毅;张航;田通;赵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常见创口采用医用胶治疗与传统缝合效果的比较。方法:将头面部裂伤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均经常规创口消毒后,观察组采用医用胶处理创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处理创口。记录医师处理创口所需时间,医疗费用,愈合时间,随访并统计创口愈合评分与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减少了外科医师处理创口所需时间(P<0.01),并获得了更好的创口愈合评分与患者满意度(P<0.01),同时减轻患者负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伤口愈合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711)。结论:采用医用胶能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急诊科医师工作强度,达到更好的创口美容效果。
作者:贾慧林;李大鹏;周开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骨科患者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骨科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提高医护人员对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认知,完善医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考核评估等,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骨科患者骨科患者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有原先的50.7%下降到29.2%,医护人员对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认知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升了我院骨科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同时参加该品管圈人员在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中学会应用品管手法自下而上的发挥主人翁精神提升医院医疗管理质量,并在活动中对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脑力开发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曹莺;高嵘;黄云中;黄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分布特点、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耐药性特征,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3年内356例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病房、NICU病房及神经外科病房MRSA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耐唑胺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MRSA易分布于有危重病患者的病房,在这些科室应加强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并避免MRSA的医院内传播。
作者:王文灏;曹银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为了研究和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可靠方法,从而为临床研究和相关实践报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72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86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同时对照组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观察并比较本次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肢体肌力恢复二级以上时间、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下地行走时间等。结果:(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数据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212,P=0.0224);(2)在肢体肌力恢复二级以上时间、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地行走时间等三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数据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王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降低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分析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和训练、术后进行心理疏导和技巧指导。结果:36例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病例中,除了2例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病人外,其余均有效解除了尿潴留。结论:应将降低病人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列入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重点之一,只要重视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干预,就可明显降低病人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钱妍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心脉通胶囊与麻黄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旨在发现一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特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13年5月~7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心脉通胶囊,对照组患者服用麻黄丸,除以上两种药物外,两组患者不再服用影响本次研究的任何其它药物,服药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疾病有效治愈率、治疗前后腓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率(运动和感觉),并对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结果:疼痛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22%,相比具有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52.17%,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神经传导功能:两组治疗3个月后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功能均具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现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与麻黄丸相比较,心脉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刘敏;张美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以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尿毒症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提高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神经系统症状突出的4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首发就诊的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分析其产生病因,并辅助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救治,同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就诊的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尿毒症患者中失衡综合征12例(30.0%),高血压脑病4例(10.0%),狼疮脑病1例(2.5%),肝性脑病1例(2.5%),中枢神经血管炎1例(2.5%),肺性脑病3例(7.5%),脑出血1例(2.5%),脑梗塞8例(20.0%),低钠血症2例(5.0%),高钠血症1例(2.5%),抗生素脑病3例(7.5%),铝中毒1例(2.5%),抑郁症2例(5.0%)。通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多可获临床缓解。结论:尿毒症患者基础疾病明确,但仍可见多种多样其它临床症状及相关病因,往往引起漏诊或误诊,随着诊疗水平提高,要注意防止少见原因的鉴别诊断,提高认识,早期识别,及时归纳总结。
作者:许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总结1例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导致截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并对其相关性因素分析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导致截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主要护理措施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皮肤护理,泌尿系护理,下肢康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围手术期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未出现并发症,24天自行下地行走,37天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间,多学科护理会诊的实施以及给予早期双下肢体康复护理对防止并发症和自行下地行走可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作者:于颖;王春丽;张卓;雷雪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对复杂伤口的疗效。方法:对一例临床腰部烫伤合并感染的伤口进行藻酸盐银离子换药处置,观察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的疗效。结果:经久不愈的伤口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的作用下,逐渐愈合。结论: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能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志华;高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ARDS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近年来机械通气被证实能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如果正压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则会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广泛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便能寻找到避免VILI发生的机械通气策略,肺容积减少、大量肺泡塌陷是ARDS的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基于这一点,根据ARDS协作网(ARDSnet)研究结果及ARDS治疗指南推荐予肺开放+肺保护通气策略,即肺复张后予小潮气量和佳PEEP通气。肺开放是指对于ARDS患者定期予肺复张手法使塌陷肺泡开放,然后在小潮气量(6~8ml/kg)及佳PEEP下进行通气。但目前如何选择合适水平的PEEP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较多的PEEP选择方法包括:CT法、P-V曲线法、肺牵张指数法和佳氧合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临床操作不便及不确切等不足,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提出以跨肺压为导向实行个体化佳PEEP选择,其可以测定肺泡开放压来进行PEEP选择,是一种较为可靠及直观的方法。
作者:赵谊;穆心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疗效。方法:选择68例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18μg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以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等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4周)的认知能力、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DR、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改善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病症以及精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皇甫留杰;张武昌;吴朝霞;江旺祥;郭宏伟;冯琼;刘涛生;郑明;谭龙君;尹红卫;曾荣;黄娟;汪文莉;涂明义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