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冬;赵伟;刘经星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胃癌的联合诊断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胃病患者,其中100例为胃癌患者,100例为胃良性病患者,利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来对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的测定,分析单项肿瘤标志物与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似然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三项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通过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上明显高于任一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对胃癌的诊断有着重要运用价值.
作者:马东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1 欧洲医用生物材料发展状况在健康领域,医用生物材料常用于修补或者替换人体结构的部分或全部自然功能.很多医用生物材料作为医疗器械的部件使用,例如,心脏瓣膜、骨折固定器械、内部组织胶、手术止血材料、防粘连材料,以及皮肤替代物,或者能够释放药物的药物洗脱支架等材料.
作者:陈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APACHE APACHE Ⅱ 评分与POSSUM评分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10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d、术后1d分别用APACHE APACHE Ⅱ 评分系统与POSSUM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统计患者术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计算两种不同评分方法O/E值.结果:术前1d、术后1d APACHE APACHE Ⅱ 评分与POSSU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与POSSUM评分之间呈正相关;APACHE APACHE Ⅱ 评分对并发症、死亡发生预测O/E值分别为1.11、0.43,POSSUM评分对并发症、死亡发生预测O/E值分别为0.94、0.72.结论:POSSUM评分相对APACHE APACHE Ⅱ 评分,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风险(并发症及死亡率)评估上更有优势.
作者:刘文明;严想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综合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行微移植治疗的AML患者17例,予不同诱导化疗方案联合微移植后评价疗效,获得诱导缓解后,给予规律巩固维持治疗,随访2年内患者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17例AML缓解后采用微移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82.35%.出院后两年内共复发2例,复发率11.76%,死亡2例,死亡率11.76%,两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4.71%和88.24%.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结论:在逐步完善并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微移植可成为AML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焦雯静;张亚莉;刘接班;李瑞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型号留置针在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CTA检查的患者90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0例,A组采用带延长管的20G套管针穿刺,B组采用20G直式套管针穿刺,C组采用18G的带延长管留置针穿刺.观察每组患者动脉造影时,高压注射器设定流速值,对图像效果进行判断、评级.结果: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造影剂注射速度及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三组患者高压注射器是否达到所设定流速情况:A组流速未达标的报警率高达13.2%,相对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图像质量评估:A组优秀率仅达到91%,有2例失败,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动脉造影中应用18G带延长管留置针效果较好.
作者:李雅丽;吴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五组,各组于诱导开始后10min内,行右美托咪定[μg/(kg?h)]泵注,A组0.4,B组0.6,C组1.0μ, D组1.2,A~D组输至手术完毕束前15min;E组未予以右美托咪定泵注,对比五组临床效果.结果:(1)HR、SpO2、SBP、DBP变化:A、B、C、E组T2、T3时HR、SpO2均明显高于D组(P<0.05);(2)SAS及Ramsay镇静评分:B、C、D组均高于E组(P<0.05),SAS评分明显下降(P<0.05);(3)各项恢复时间:A、B、C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至送出麻醉恢复室时间均优于D组(P<0.05).结论: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者推行0.6/(kg?h)右美托咪定泵注,可改善其术后躁动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李传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B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肺功能改变、治疗方法等.结果:病因分为感染、非感染和原因不明三类.感染48例,腺病毒20例,支原体17例,麻疹6例;非感染8例;原因不明2例.肺功能显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45例;混合性通气障碍6例.全部患儿均使用激素、小剂量大环内酯及孟鲁司特口服.随防半年到5年的病例中,0~3岁的患儿临床缓解21例,>3岁的7例临床缓解;得到早期诊治的38例中临床缓解28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儿童BO,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患儿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永菊;张会武;孟秋云;赵玉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300例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IN分为CIN组与非CIN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cy、Cys-C与CIN的相关性.结果:300例发生CIN 45例(15%),CIN组Hcy、Cys-C比非CIN组明显升高.Hcy、Cys-C、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龄(>75岁)、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大剂量造影剂、心力衰竭均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Cys-C可成为PCI后患者发生CIN简捷、可靠的指标.
作者:李顺宝;苑国富;于兵;胡成军;于丽娜;田春凤;黄丽;陆洋;李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手术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的疗效.方法:行甲状旁腺全切术的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患者23例,术后每日口服活性维生素D3 0.5g,碳酸钙1g,2次/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和血清钙、磷.结果:甲状旁腺激素于手术后1周降至正常水平.血红蛋白术后6个月升高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钙术后1周降至正常水平,血清磷术后1周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PHPT患者经口服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切除术,可有效治疗PHPT,预防术后低血钙的发生.
作者:孙逊;吴振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技术(PCNL)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情况.方法: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B超引导下微创PCNL取石的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情况,发热、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尿液转清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微创PCNL取石手术的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和高效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鹏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老年患者合并坏疽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2~12月收治41例老年DM合并坏疽性阑尾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另选2014年2月前,仅给予常规护理的41例老年DM合并坏疽性阑尾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DM合并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碧英;侯宁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作用.方法:50例全麻下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25例.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和麻醉后30min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镇静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及手术后2h、4h、6h、9h、12h、15h、18h和24h疼痛等级.结果:麻醉后30min时右美托咪啶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术后6~24h的疼痛等级降低;麻醉后30min时躁动评分和意识状态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增高.结论:右美托咪啶对小儿的镇痛、镇静及抗焦虑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秦寿泽;先锋;郭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肥胖人群中的水平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间的关系.方法:160例入选者分为正常组(NW)、腹型肥胖但不超重组(NW-V)、体型正常但肥胖/超重组(OW)、和腹型肥胖且肥胖/超重组(OW-V)4组,比较不同肥胖程度内脂素变化.比较T2DM患者与对照组内脂素水平.结果:各组腰围、腰臀比、BMI、血压、TG、HDL-C、FBG、FINS、HOMA-IR、内脂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W及OW-V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NW组(P<0.05).T2DM患者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内脂素与腰臀比,BMI、FPG,FINS,ln(HOMA-IR),HbA1c,TG,TC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bA1c和ln(HOMA-IR)是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内脂素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具有密切联系,很可能是T2DM发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薇;秦明照;高璐;陈一文;刘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格雷夫斯甲亢(GH)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相关危险因素含量的变化用于评判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接受131I治疗的GH患者及其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所有GH患者均于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记录是否出现外周血三系细胞明显减少的情况.依随访结果分为健康组(72例)和不良预后组(24例),另选37例健康人群入对照组.结果:组组间资料比较显示共7项指标(性别、EPO、FT3、TSH、TG、TSAb、TSBAb)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佳回归模型由五项指标(EPO、TSH、TG、TSAb、TSBAb)组成.结论:TSH、TG、TSAb对于评估131I治疗后的GH患者是否出现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建国;戈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职业功能评估与康复训练系统(Primus RS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40例慢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第2周起对照组增加抗阻力量训练,治疗组增加Primus RS系统康复训练,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测患者的疼痛指数(VAS)、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峰力矩(PT)和总功(TW).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T、AROM和TW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VAS外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imus RS系统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显著.
作者:徐建红;施加加;顾斌;王琨;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感染患者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重症颅内感染患者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86例重症颅内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和重点护理,颅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意识障碍症状均明显改善,颅内感染症状均消失,引流脑脊液颜色清亮,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患者体温快于置管3天恢复至正常,平均6.5天;留置引流管时间为5~14天,平均为10.8天.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症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和重点护理,是控制颅内感染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德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方式.方法:对84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溶栓介入治疗术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8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溶栓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外科专科护士参与溶栓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急性哮喘患者72例以完全随机数字表法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75%TEF、50%TEF、25%TEF、PTEF/VT水平、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哮喘患儿推行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程君;吴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肺部感染的患者160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94例)和非细菌性肺炎组(66例),选择住院部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的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入院时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的PCT与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细菌性肺炎组的PCT水平和CRP水平,与非细菌性肺炎组的CRP水平相比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细菌性肺炎组中入院时、治疗1周后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结论:PCT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作用显著.
作者:廖建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对早产儿心肌损害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76例有新生儿窒息的早产儿分为轻度窒息组(A组, 53例)和重度窒息组(B组,23例),进行肌钙蛋白,心肌酶检测并分析窒息早产儿发生心肌损害的比例,及不同窒息早产儿心肌酶和cTnI检查的阳性率.结果:76例患儿中33例发生心肌损害,占43.4%,肌酶阳性率,A组为66.0%,B组为95.7%;cTnI阳性率,A组为54.7%,B组为82.6%.结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cTnI具有的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宁亚灵;胡正权;宋玉玲;张海红;成佳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