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脂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结果:两组心绞痛治疗效果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7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7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册梨脂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药物利用率更高。
作者:李毓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3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从OI和a/APO2情况看,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1h、12h、24h对照组在OI 上较观察组下降的不明显,而在a/APO2指标上对照组却较观察组升高的不明显,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临床总效果看,对照组存活例数为11例,所占比率为57.89%,放弃治疗例数为4例,所占比率为21.05%,死亡例数为4例,所占比率为21.05%,;观察组存活例数为15例,所占比率为78.95%,放弃治疗例数为3例,所占比率为15.8%,死亡例数为1例,所占比率为5.26%,两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另外两组在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病程变化上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能改善MAS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用氧时间和病程。
作者:卢安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住院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和B组(大株红景天治疗组),每组为60例。A组给与ACS的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7天,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7天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射血分数(EF值)均有明显改善(P=0.000),但B组较A组NT-proBNP减低更显著(P<0.001),EF值提高更明显(P<0.009)。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CS,可更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心脏EF值。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麻京豫;张丽婷;李明;刘新灿;朱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本院152例S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6例)与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水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相互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SAP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病死率低、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陈耀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这82名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每组各41名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组在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对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万U每100ml盐水静滴,每日2次,每6天为一个疗程。对反映两组患者肺呼吸功能的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改变进行观察,并对住院期间ICU患者的死亡人数进行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PaO2以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20±9)天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34±11)天明显缩短(P<0.05),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组的患者的死亡率(24.39%)比肺保护性通气组的(51.22%)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谭远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快速检测NT-proBNP浓度在急诊诊断呼吸困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测定122例急诊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浓度水平,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60例,肺源性呼吸困难62例,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并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分级)II-IV级患者之间的NT-proBNP浓度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01),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分级)II-IV级患者之间的NT-proBNP浓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快速检测NT-proBNP浓度水平有助于急诊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分级)II-IV级的患者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
作者:王燕娟;杨力生;赵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ASA为Ⅱ~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下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比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腰硬联合醉麻(CSEA)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相比,起效快,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粟玉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房颤与临床观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心脏内科就诊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8例,将他们分成睡眠有关组和非睡眠有关组,检测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长RR1.5-2.0s,逸搏和逸搏心率和人均次数。结果:睡眠无关组的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分别为(32.32±23.39),(78.4±34.3),(32.3±11.2);而睡眠相关组的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分别为(59.3±32.2),(98.2±32.1),(43.3±11.2)。睡眠无关组的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显著性慢于睡眠相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无关组的间期>2s,长RR1.5-2.0s,逸搏和逸搏心率和人均次数均显著性高于睡眠相关组。在睡眠无关组中,有5例出现房室阻滞现象,而在睡眠相关组中则没有出现房室阻滞现象。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期RR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是一种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则为病理性房室阻滞,从而为临床检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瑛;邹育清;曾瑞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运用输注辐照血小板后免疫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进行多次输血的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32例患者输入普通机血小板,观察组的106例患者输入r辐照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液后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输血前后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A )、循环免疫复合体( CIC )、C反应蛋白的变化进行检测。对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的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进行输血后CRP均显著升高,而IgA均未见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达到84.9%,而对照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显著的降低。同时分析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存在异常的患者数量较多,PTR患者在进行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及CRP都有可能对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产生影响,输注r辐照机采血小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有效的提高输注效率。
作者:曾学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FOLFOX6化疗方案和XELOX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以供临床治疗此疾病参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以来的7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比较完整。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例,对照组只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玻璃酸钠基础上采用中医辅助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退行性膝关节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39例患者中痊愈8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的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39例中痊愈1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的有效率为92.31%。两组患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辅助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妇科手术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给予罗比卡因,B组给予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发现,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中采用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以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肖莉;杨先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直肠癌根治术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5月期间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小切口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60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前1天、术后3天和7天CD4、CD8、CD4/CD8、NK细胞、CRP的水平。结果:在术后3天及术后7天,CRP的水平两组均升高,说明两种术式对机体都产生了损伤,而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NK细胞的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以小的创伤,在减少手术对机体创伤的同时,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谭立军;潘爱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13年12月14日-15日,第七届中国肺癌微创治疗论坛暨第四届亚太地区胸腔镜肺叶切除大汇演将在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隆重举行。每年在广州举办的肺癌微创论坛会议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胸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分享胸外科新技术、交流胸外科治疗心得的平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产妇240例,根据是否愿意使用分娩镇痛药物,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实验组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分娩,而对照组未使用镇痛药物,按产科正常分娩常规程序进行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的转剖宫产率分别为4.2%和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和5 min Apgar分值、总窒息发生率分别为5.0%和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联合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还可明显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对末端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86例末节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118指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对照组174例183指采用端侧切口放血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12例患者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后成活114指(96.61%),对照组174例患者采用端侧切口放血法治疗成活147指(80.33%),两种放血法治疗成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1,P<0.01)。结论:临床治疗末端断指患者采用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成活率明显高于端侧切口放血法,应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邢鸿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和心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的时间分为<1 min组、1~3 min组、3~6 min组、6~8 min组和>8 min组,观察复苏成功率、检测心功能指标。结果:复苏成功率以及心功能指标E峰、E/A值、LVEF、LVEDD均呈(<1 min组)>(1-3min组)>(3-6min组)>(6~8min组)>(>8min组)的趋势,且与除颤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率越高、除颤后心功能越好。
作者:黄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分娩对产妇产后首次排尿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组。A组未采取镇痛措施分娩,B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VAS评分、剖宫产率和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产妇相比较,B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较长,VAS评分较低,剖宫产率较低,尿潴留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自控镇痛分娩对产妇产痛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可降低剖宫产率,但可延长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增加尿潴留的发生风险,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杨先平;叶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9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96.94%。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血清生殖激素6项检查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既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且能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紧急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10例列入研究组,实施多发伤患者综合急救措施;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20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转动急救方式。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急救措施对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具有较好的紧急救治效果,抢救应注意有序性。
作者:王东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