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雄;蔡琳;邓晓奇;李锦;童琳;邓珏琳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罗哌卡因的佳浓度。方法:128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Ⅰ组(42例)、Ⅱ组(43例)和Ⅲ组(43例)。分别给予0.075%、0.10%和0.125%罗哌卡因复合0.004%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Ⅱ组、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时效及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和Ⅲ组PECA按压次数和用药总量显著低于Ⅰ组以及术后2h、12h VAS评分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而Ⅱ组、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4h VAS评分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采用0.10%罗哌卡因联合0.004%布托啡诺可获得理想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文军;廖志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腔科就诊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到我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和Ceorah's牙科焦虑量表(DAS)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口腔科就诊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300名口腔科就诊患者中有56人有牙科焦虑症,检出率为18.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科治疗创伤史(b值=2.172,OR值=8.767)、间接牙科经历(b值=2.063,OR值=7.881)、父母牙科焦虑症(b值=1.835,OR值=6.273)和基础疾病种类(b值=1.916,OR值=6.807)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而牙科治疗了解到位(b值=-2.981,OR值=0.052)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强(b值=-1.544,OR值=0.215)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科治疗创伤史(b值=2.587,OR值=13.275)和父母牙科焦虑症(b值=2.195,OR值=9.003)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而牙科治疗了解到位(b值=-1.982,OR值=0.137)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强(b值=-2.810,OR值=0.060)是口腔科就诊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牙科焦虑症在口腔科就诊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高晓燕;周丽娜;吴伟;施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额颞叶脑挫裂伤/迟发脑内血肿引起脑疝的特点,提高手术救治水平。方法:采用保留额部骨瓣的额颞顶部开颅颞肌下减压术,在脑疝代偿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额颞叶脑挫裂伤/迟发脑内血肿并脑疝患者手术治疗37例,运用GOS判断预后,代偿期手术34例Ⅴ级,失代偿期手术3例Ⅳ(情感、精神活动障碍)。结论:额颞顶部开颅利于脑挫裂伤灶彻底清创、保护有活力的额叶脑组织。颞肌下减压比额部骨瓣减压能更好的缓解颅内深部压力;保留额部骨瓣,更好的保护了额叶脑组织及其功能,防止术后严重并发征及容貌丑形。
作者:张建国;张晓峰;孙异春;张著;林其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中气道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溶液方法对肺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患者围术期静脉滴注氨溴索,实验组(B组)患者围术期静滴氨溴索溶液同时,术中2h经气管插管予气道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术后观察咳痰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结果:术后5天B组的痰液性质和咳痰难易程度明显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等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氨溴索祛痰,尤其是全身麻醉过程中经气管插管予大剂量的氨溴索溶液能有效改善手术患者肺功能,促进痰液稀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对防止肺部并发症等有明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医疗经济成本。
作者:赵田;王伟林;王金栋;陆源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在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与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硫酸头孢匹罗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溶液的在8h内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在常温条件下,两组配伍溶液的pH值、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可以与葡萄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两种大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侯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对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2年1~10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20位肝硬化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出血组58例患者,另一组为非出血组62例患者。应用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有着很大的关联。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是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的。
作者:熊高飞;江堤;刘玉杰;朱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和与氟米龙滴眼液(氟美童)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对其术后眼前节反应的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白内障手术患者4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41例,B组245例,使其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均给予0.3%左氧氟沙星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胶点眼,在此基础上A、B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典必殊和氟美童点眼。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前节反应和眼压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4天、7天时前房渗出情况和人工晶体色素沉着情况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差别不大(P>0.05),术后A组患者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而且高于B组患者术后(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使用典必殊和氟美童均可以达到较好地控制眼前节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是使用氟美童者眼压更为稳定,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荣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005年8月~2012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68例及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管结石116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纤维胆道镜组治疗胆管结石168例,一次取净结石139例,取净率82.74%,出现并发症20例,发生率为11.9%;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组治疗胆管结石116例,一次取净110例,取净率94.83%,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3.45%。结论:单纯纤维胆道镜取石,对较大结石或嵌顿性结石,取出困难,联合应用钬激光碎石后,大大提高了一次性取净结石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
作者:李华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据“健康报”2014年1月24日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阐明了Vif如何“劫持”人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为研制全新艾滋病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相关论文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黄志伟课题组的研究自2012年7月开始,在1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弄清了Vif五元复合物结构,显示出Vif结构自身形成与目前所有已知蛋白结构不一样的折叠,同时揭示了Vif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黄志伟说,揭示Vif的结构为未来艾滋病治疗从鸡尾酒式的混合用药方式,转向研制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目前,黄志伟课题组正在和国内相关高校实验室密切合作,进行艾滋病新药的研发和攻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观察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方案加左氧氟沙星组)38例,然后将两组中轻中度、重度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轻中度、重度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也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龚咏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择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分析总结患儿的相关的治疗资料。结果:30例患儿中有20例患儿经过抗感染、控制重症肺炎,在得到控制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19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亡。10例患儿因为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通过机械通气,进行心内直视矫正心脏畸形,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作者: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以及临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的298例患者,对其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处理,277例患者抢救成功,8例进行了经腹子宫全切术,7例进行了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另外还有1例死亡。经过分析,这298例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因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局部因素、生殖道裂伤等。结论:必须加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分析,以能够积极有效预防和控制失血性休克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监测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应用HD-2001系列生物芯片检测仪,适配多肿瘤标志物(12种)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对监测分析过的恶性肿瘤患者306例、240例其它良性疾病患者、4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水平进行回顾式分析。另外对恶性肿瘤组早期或者普查阴性的患者血清40例标本和普查时呈阳性的标本266例用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86.9%)、良性疾病组(40.8%)、健康体检组(6.88%),其中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偏高,三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12对健康人群检测的特异性为94.9%,对健康人群肿瘤的检出率为0.2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不仅灵敏度较高,而且对一定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独特性。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亦可用于预后效果监测,也可用作无症状人群早期肿瘤普查的手段之一,对肿瘤高危人群的普查具有一定的协诊和指导意义。
作者:刘静静;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导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6月~2012年12月200例确诊为MPLRI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的临床特征。结果:(1) MPLRI患儿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5岁以下儿童占71.1%;(2)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与年长儿喘息发生率分别为(62.4%,39.2%),呕吐腹泻率分别为(35.8%,14.7%),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4.7%,5.9%),婴幼儿明显高于年长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所有患儿中合并肺炎衣原体(CP)感染者占60%,合并细菌感染者50.0%,合并病毒感染者26.9%。(4)肺功能检查显示90.3%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70.8%有气道高反应性。结论:MPLRI呈低龄化趋势;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婴幼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等临床症状;MPLRI多合并CP感染,能引起气道阻塞及高反应性。
作者:尹立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穿刺72h后APACHE评分、白细胞计数、血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与穿刺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穿刺后谷丙转氨酶与穿刺前无明显变化(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无一例患者感染恶化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操作安全简捷,临床效果良好,在引流过程中对于胆道减压效果较好,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刘世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变化,探讨分析IL-18和IL-33与肺功能水平以及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IL-18和IL-33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体检中心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口服甲泼尼龙40~80mg/d,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8、IL-33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及嗜酸粒细胞(EOS)等,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IL-18、IL-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与IgE、EOS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33水平分别为(307.3±171.1)pg/ml和(216.7±84.6)p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IL-18和IL-33水平分别为(207.3±83.3)pg/ml和(151.3±37.2)pg/m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与IgE和EOS变化一致;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Ppre、FEV1/FVC等与治疗前相比水平比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IL-18、1L-33、lgE、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呈正相关(P<0.05),与FEVl%、FEV1/FVC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lL-18和IL-33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与肺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是反映哮喘不同阶段及不同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
作者:孙丽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归纳临床上诊断治疗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髁突软骨瘤的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疑似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实则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对于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诊断上主要通过病理学与影像学的方法,治疗时以外科手术为主,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因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与髁突软骨瘤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在此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日后对此疾病作出准确诊断,提供精确治疗。
作者:丁月峰;周培刚;费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合并真菌感染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33例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3例并发真菌感染肺结核患者以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长时间使用患者为主。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2.18%)。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是对真菌耐药率低的常用抗真菌药物。经抗真菌治疗后,116例痰菌检测由阳性转变为阴性,11例没有变化,6例死亡,死亡率4.51%。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对其病变特点及耐药情况,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刘晓燕;王坚杰;张正斌;田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中,评价腹部手术后患者舒适度。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78例手术后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理论,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按不舒适、比较舒适、舒适三个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理论贯穿于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作者:王爱英;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据“健康报”2014年2月11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和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国强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科研人员历时6年,在多梳蛋白4(Cbx4)干预肝癌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癌细胞》杂志上。专家认为,Cbx4与肝癌病人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肝癌预后的指标;同时发现Cbx4通过泛素蛋白修饰调控肝癌的新生血管生成,为肝癌治疗提供新启示。陈国强课题组科研人员通过检测727位肝癌病人癌组织样本中多梳蛋白4(Cbx4)的表达,发现高表达Cbx4的肝癌病人手术后5年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Cbx4的肝癌病人,科研人员由此提出Cbx4是独立判断肝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又进一步发现,Cbx4的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新生血管密度呈高度正相关,即在多种皮下与原位肝癌实验小鼠模型中,Cbx4高表达促进VEGF的产生、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反之,抑制Cbx4表达则明显抑制甚至阻止肝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从而揭示了Cbx4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