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和矫治方法

李雪

关键词:替牙期, 埋伏阻生, 临床诊断, 矫治
摘要:目的:探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和矫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诊断为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上颌埋伏中切牙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与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经X线片检查水平阻生无一例漏诊,但唇侧斜位阻生漏诊2例,腭侧斜位阻生漏诊1例;确诊患儿经正畸导萌术治疗,牙髓活力测试均恢复正常,牙轴恢复正常,无托槽脱落,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结论: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中,螺旋CT有助于其定位诊断,正畸导萌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美国网上购药安全的风险管理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网上购药也成为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以外新的购药选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网上去购买更加便宜的药品。然而,网上购药具有安全的风险,给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此外,互联网的全球性和虚拟性,也给各国政府网上购药监管带来难题和挑战。

    作者:闫萍;宿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持续性胎心监护在胎儿轻度心动过缓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持续性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轻度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胎心监护变异减少、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图形的孕妇的妊娠结局,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图形及处理。方法: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4例,入院胎心监护均为胎儿心动过缓的孕妇88例(对照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与同期胎儿轻度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胎心监护变异减少、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等异常图形的36例孕妇做对照比较(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钳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持续性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轻度心动过缓,出现下列图形之一:胎心基线变异消失,重度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应积极处理。国内产科学界迄今尚缺乏胎心监护的循证医学证据及统一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图形分析,要结合病史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做出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

    作者:李建敏;侯振平;卜彩霞;张建芳;齐育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创伤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创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确诊的肝脏损伤患者进行CT平扫,结合患者病情选取其中40例患者再进行CT增强扫描。将80例接受CT平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0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80例肝脏损伤患者经CT平扫检查后肝实质内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影20例,肝脾周围液性低密度影27例,有10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12.5%,有7例经强化确诊,3例经过手术确诊。观察组40例肝脏损伤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后,损伤部位和程度均清晰显示,无漏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能清楚查明肝脏损伤患者的情况,诊断符合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发热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保留生育能力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甘露聚糖肽和地榆升白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性白细胞减少症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口服甘露聚糖肽与地榆升白片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改善白细胞减少症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前瞻性、开放性和平行对照方法,参照随机数列表纳入12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甘露聚糖肽组62例,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2粒/次,3次/d,加GP方案进行治疗;地榆升白片组64例,口服地榆升白片3片/次,3次/日,加GP方案。观察两者外周血常规变化及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结果:甘露聚糖肽组与地榆升白片组在显效率(51.67% vs 36.67%,P=0.035)方面,白细胞数增加的效果方面在2次化疗期间第一周、第三周,白细胞数目的低值以及两组人均惠尔血用量[(0.62±1.43) vs (2.17±4.05),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较少,且症状轻微,恢复较快。结论:两组药物均能显著升高白细胞,然而甘露聚糖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要优于地榆升白片。

    作者:马静;李红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放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3年70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培他滨化疗,连续治疗2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调查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不增加患者放疗毒副作用,治疗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和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和病因。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B组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现,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在蛛网膜囊肿继发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神经内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张大川;王良池;赵继军;胡富裕;况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在急性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在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COPD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7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2.79±0.38)、FEV1(1.91±0.62)、FEV1/FVC(73.89±11.8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39±0.76)、(1.82±0.58)、(62.79±9.2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二氧化碳分压(50.28±4.91)低于对照组患者(54.49±5.0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82.03±9.03)、pH值(7.46±0.31)高于对照组患者(73.39±6.93)、(7.31±0.2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10.89±4.51)、TNF-a(58.63±19.21)低于对照组患者(14.62±4.23)、(68.93±20.02)。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急性期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3例心脏搏动骤停复苏成功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心肺复苏方法抢救心脏搏动(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和救治方法。方法:2009年2月~2011年8月,我院急诊科对152例心搏骤停患者施行心肺复苏抢救,恢复自主循环患者转送到ICU或CCU接受治疗,出院前进行GCS评分。结果:33例恢复自主循环,占21.7%。其中院内发生的13例,院前发生20例。27例存活出院,占17.8%。其中8例GPS脑功能的评估为1级或2级。实施CPR至ROSC时间1~93min,平均时间(18.2±17.1)min。结论:完善抢救措施,尽早进行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心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别艾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踝关节扭挫伤65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踝关节扭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扭挫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试验组应用新力正骨气雾剂,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及止痛显效时间等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力正骨喷雾剂治疗踝关节扭挫伤的临床疗效与云南白药气雾剂相当。

    作者:张兵;褚福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在剖宫产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实际效果,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采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后,优秀率组间比较,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A、B组患者低于C组患者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大,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剖宫产术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采用9mg剂量的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剖宫产术患者实施麻醉的安全可靠选择。

    作者:鄢宇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眼前节反应控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和与氟米龙滴眼液(氟美童)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对其术后眼前节反应的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白内障手术患者4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41例,B组245例,使其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均给予0.3%左氧氟沙星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胶点眼,在此基础上A、B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典必殊和氟美童点眼。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前节反应和眼压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4天、7天时前房渗出情况和人工晶体色素沉着情况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差别不大(P>0.05),术后A组患者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而且高于B组患者术后(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使用典必殊和氟美童均可以达到较好地控制眼前节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是使用氟美童者眼压更为稳定,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荣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抗菌薇乔缝线在胃肠手术伤口内减张缝合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总结抗菌薇乔缝线在胃肠手术伤口内减张缝合中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2013年胃肠外科109例手术患者,分别实施传统减张缝合与内减张缝合进行分组比较,以下简称传统组和内减组,比较两组伤口裂开患者数量、术后伤口感染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内减组无伤口裂开,传统组3例;内减组发生伤口感染9例,传统组17例;内减组住院时间为13~18d,传统组为18~21d。结论:用抗菌薇乔缝线行内减张缝合可有效预防伤口裂开,同时可降低伤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

    作者:张中信;王树军;陈维新;潘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导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导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6月~2012年12月200例确诊为MPLRI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的临床特征。结果:(1) MPLRI患儿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5岁以下儿童占71.1%;(2)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与年长儿喘息发生率分别为(62.4%,39.2%),呕吐腹泻率分别为(35.8%,14.7%),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4.7%,5.9%),婴幼儿明显高于年长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所有患儿中合并肺炎衣原体(CP)感染者占60%,合并细菌感染者50.0%,合并病毒感染者26.9%。(4)肺功能检查显示90.3%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70.8%有气道高反应性。结论:MPLRI呈低龄化趋势;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婴幼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等临床症状;MPLRI多合并CP感染,能引起气道阻塞及高反应性。

    作者:尹立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 mg/kg+琥珀酰胆碱2mg/kg,对照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 mg/kg+琥珀酰胆碱2mg/kg。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后ICP及CPP的变化。结果:(1)ICP的比较: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插管后15min及切皮后,两组患者ICP均逐渐升高,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骨瓣后两组患者ICP均逐渐降低,但仍高于诱导前水平(P<0.05),开硬膜后两组患者ICP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2)观察组患者CPP于插管后逐渐降低,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硬膜后逐渐升高。对照组患者CPP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开骨瓣后及开硬膜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其中,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幕上脑肿瘤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ICP升高,CPP降低,而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对ICP及CPP影响更加明显。

    作者:谭明;万正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监测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应用HD-2001系列生物芯片检测仪,适配多肿瘤标志物(12种)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对监测分析过的恶性肿瘤患者306例、240例其它良性疾病患者、4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水平进行回顾式分析。另外对恶性肿瘤组早期或者普查阴性的患者血清40例标本和普查时呈阳性的标本266例用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86.9%)、良性疾病组(40.8%)、健康体检组(6.88%),其中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偏高,三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12对健康人群检测的特异性为94.9%,对健康人群肿瘤的检出率为0.2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不仅灵敏度较高,而且对一定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独特性。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亦可用于预后效果监测,也可用作无症状人群早期肿瘤普查的手段之一,对肿瘤高危人群的普查具有一定的协诊和指导意义。

    作者:刘静静;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现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为有效干预城市居民吸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开封市两个社区,对1220名1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烟草行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开封市城市居民吸烟率为35.29%,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半年,55.03%居民看过烟草广告。吸烟者中,19.66%的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不吸烟者中,78.03%居民介意别人在自己身边吸烟。21.04%的居民每天吸烟。男性、不介意身边的人吸烟、单位没有严格要求禁止吸烟是影响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是开封市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加大单位禁止吸烟的力度对控烟干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瑶;赵腾林;孙冬;梁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罗哌卡因的佳浓度。方法:128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Ⅰ组(42例)、Ⅱ组(43例)和Ⅲ组(43例)。分别给予0.075%、0.10%和0.125%罗哌卡因复合0.004%布托啡诺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Ⅱ组、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时效及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和Ⅲ组PECA按压次数和用药总量显著低于Ⅰ组以及术后2h、12h VAS评分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而Ⅱ组、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4h VAS评分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中采用0.10%罗哌卡因联合0.004%布托啡诺可获得理想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文军;廖志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0例体会

    目的:探讨各种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导管电凝组、腔内激光组和透光旋切组,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腔内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大小、术后可以活动时间分别为(29.2±3.9)min、(29.2±3.9)ml、(2.1±0.6)个、(6.3±1.3)cm、(31.2±2.7)h,效果为显著;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P<0.05和P<0.01),且腔内激光组无一例复发患者。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发症低,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瑞敏;张在兴;余力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在两种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在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与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硫酸头孢匹罗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溶液的在8h内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在常温条件下,两组配伍溶液的pH值、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可以与葡萄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两种大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侯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