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苏传伟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和手术清扫的总淋巴结阳性率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阳性患者转移率为59.61%(45/76),其中共检出淋巴结869枚,淋巴结的阳性检出率为58.92%(512/869),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与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大体分型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择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分析总结患儿的相关的治疗资料。结果:30例患儿中有20例患儿经过抗感染、控制重症肺炎,在得到控制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19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死亡。10例患儿因为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反复发作,通过机械通气,进行心内直视矫正心脏畸形,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作者: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内置管肠排列术在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所收治48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为常规外固定排列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内置管肠排列术进行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有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品药品检验行业大数据应用探讨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餐饮食品检验系统将建立全国餐饮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体系,实现餐饮食品检定机构自动化、流程化开展业务工作,并实现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间的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具体为建立中检院、各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两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中心,国家、省、地市三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化系统,并完成多级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工作,同时建设与应用系统相配套的基础运行环境、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等。这一切都推动着食品药品检验业务服务和业务统计信息及监管工作从手工报告向网络电子报告,从统计报表向数据服务平台方式转变,食品药品检验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也因此逐步建立完善,并将积累丰富的统计信息大数据资源。同时,随着大数据(Big Data)技术的兴起,大数据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不再完全依赖于随机抽样,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出小数据无法提取的有价值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数据技术被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之一[1],大数据必将对药品检验领域带来重大影响。

    作者:陈为;李健;胡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发热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保留生育能力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临床诊治观察

    目的:总结归纳临床上诊断治疗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髁突软骨瘤的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疑似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实则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对于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诊断上主要通过病理学与影像学的方法,治疗时以外科手术为主,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因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与髁突软骨瘤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在此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日后对此疾病作出准确诊断,提供精确治疗。

    作者:丁月峰;周培刚;费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在急性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在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COPD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7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2.79±0.38)、FEV1(1.91±0.62)、FEV1/FVC(73.89±11.8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39±0.76)、(1.82±0.58)、(62.79±9.2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二氧化碳分压(50.28±4.91)低于对照组患者(54.49±5.0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82.03±9.03)、pH值(7.46±0.31)高于对照组患者(73.39±6.93)、(7.31±0.2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10.89±4.51)、TNF-a(58.63±19.21)低于对照组患者(14.62±4.23)、(68.93±20.02)。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急性期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贡地区10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临床分布特征

    目的:调查自贡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的临床分布特征。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就诊的10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年龄阶段分为四个年龄组(5~25、25~45、45~65、>65),回顾性分析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和变化情况。结果:变应性鼻炎以25~45年龄组分布比例高,占54.0%。阳性率前五位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83.5%)、屋尘螨(80.6%)、艾蒿花粉(73.3%)、春季花粉Ι(58.2%)、春季花粉Ⅱ(54.2%)。从2008年至2012年,粉尘螨阳性率从72.1%增加到91.8%、屋尘螨从74.3%增加到86.3%(P<0.05);春季花粉Ⅰ/Ⅱ和真菌Ⅰ/Ⅱ组变应原阳性率亦呈增加趋势(P<0.05)。而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阳性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价兽毛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加强对慢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筛查,对于防治变应性鼻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德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方案加左氧氟沙星组)38例,然后将两组中轻中度、重度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轻中度、重度与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急性盆腔炎中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也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龚咏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放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3年70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培他滨化疗,连续治疗2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调查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可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不增加患者放疗毒副作用,治疗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中气道内使用大剂量氨溴索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中气道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溶液方法对肺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患者围术期静脉滴注氨溴索,实验组(B组)患者围术期静滴氨溴索溶液同时,术中2h经气管插管予气道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术后观察咳痰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结果:术后5天B组的痰液性质和咳痰难易程度明显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等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氨溴索祛痰,尤其是全身麻醉过程中经气管插管予大剂量的氨溴索溶液能有效改善手术患者肺功能,促进痰液稀释、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对防止肺部并发症等有明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医疗经济成本。

    作者:赵田;王伟林;王金栋;陆源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0例体会

    目的:探讨各种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导管电凝组、腔内激光组和透光旋切组,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腔内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大小、术后可以活动时间分别为(29.2±3.9)min、(29.2±3.9)ml、(2.1±0.6)个、(6.3±1.3)cm、(31.2±2.7)h,效果为显著;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P<0.05和P<0.01),且腔内激光组无一例复发患者。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发症低,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瑞敏;张在兴;余力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将8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进行常规HD治疗,B组45例进行HP联合HD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毒性物质清除情况及RRF变化。结果:两组尿素氮(BUN)、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钙离子(Ca2+)、磷(P3+)、甲状旁腺激素(PHT)水平低于A组(P<0.05);B组RRF下降值小于A组(P<0.01)。结论:HP联合HD治疗尿毒症,不仅可清除BUN、Scr等小分子物质,同时可有效清除Ca2+、PHT等大分子物质,改善残余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妍;成建钊;郭自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8年间行SLNB的患者34例和进行TALND的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SLNB的34例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85.3%,其中老年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72.2%;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B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TALND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反应,但是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和风险,减少手术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继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R,PR,Ki67,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PR,Ki67及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测定乳腺癌ER,PR,Ki67及p53的表达情况,后将这些分子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16%,ER,PR,Ki67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6%,75.79%,71.58%和55.79%;ER,PR,Ki67及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不存在直接相关性(P>0.05)。结论:ER,PR,Ki67及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不存在直接相关性,两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补充,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综合各项因素、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冰涛;尚宏清;李伟;刘凯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联合使用对特重度烧伤肺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应用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与对照组(141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如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时创面修复的基础上,大剂量联合使用乌司他丁与沐舒坦。对照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剂量联合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通过血气分析计算肺氧合指数和呼吸指数,并根据AL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PaO2/F iO2值与Murray评分方面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F iO2值高于对照组,并且肺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一天两组患者的ALI评分无差异,均为轻度肺损伤;治疗后第3、5天后治疗组仍稳定在中度肺损伤,而对照组显示发生重度肺损伤。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可以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起到保护肺部组织器官的作用,可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叶胜捷;张文振;庞淑光;方声教;陈如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LISS钢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治疗耗材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解剖钢板固定,观察组患者行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46%,其膝关节活动自由度(128.48±17.13)°明显大于对照组(100.34±15.42)°,而其优良率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15%,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煜;于桂泳;尚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和80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将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开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单纯甲状腺患者相似,但是实验室检查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也应有所差异,临床诊断和治疗时需注意区分,避免造成误诊。

    作者:张光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腔内心电图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手动优化新算法的研究#

    目的:提出新的腔内心电图(IEGM)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手动优化算法(手动法),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通过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比较手动和传统的自动及超声优化的参数及急性血流动力改变,包括房室间期(AV)、室间间期(VV)、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TI)。分析三种方法参数的相关性,并以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结果:37例患者均分别采用手动法、自动法及超声法,测每种方法优化后的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TI)并统计耗时。结果手动法AV (156.76±52.28) cm,VV(16.76±22.24)cm ,AVTI(20.33±3.55)cm;自动法AV (152.97±53.12)cm,VV(24.05±22.91)cm ,AVTI(18.57±3.34)cm;超声法AV (167.57±46.51)cm,VV(18.92±23.78)cm ,AVTI(24.79±4.15)cm。相关分析示三种方法参数间呈正相关,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显示:手动法与超声法VV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其它三种方法两两之间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法耗时(5.23±1.88)min、自动法耗时(1.98±0.50)min均较超声法耗时(196.44±16.55)min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的手动法用于CRT优化具有合理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汉雄;蔡琳;邓晓奇;李锦;童琳;邓珏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临床价值。方法:Hp阳性PU患者18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应用铋剂0.20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奥美拉唑40mg,1次/天,口服;观察组阿莫西林1.0g,左氧氟沙星0.4g,2次/天,奥美拉唑40mg,1次/天,口服,8天以后继续应用奥美拉唑6~8周。结果:两种腹痛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10.99%低于对照组的38.76%(P<0.05), Hp检测阴性90.11%高于对照组76.92%(P<0.05),复发10.99%低于对照组的25.27(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Hp根除率,减少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范文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门诊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92例耳石症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即刻、7d后、4周后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1~3个月,对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即刻、治疗7d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93.48%,97.83%、95.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2.17%,对照组23.9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症眩晕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肖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