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胡兰英

关键词:支原体, 剖宫产, 产褥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产妇的高危因素,支原体属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果:132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中,无高危因素40例(30.3%),有1种高危因素11例(8.3%),有2种高危因素31例(23.5%),有3种高危因素33例(25.0%),有4种高危因素17例(12.9%);91例支原体属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68.9%,其中解尿脲支原体感染阳性37例,占40.7%,人支原体感染阳性54例,占59.3%;41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31.1%,细菌培养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产妇行剖宫产后易并发产褥感染,应加强孕前阴道部炎症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减少怀孕期间的药物治疗,加强怀孕期间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尽早清除产褥感染的各种高危因素,进而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6例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住院确诊为低血钾症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辅助检测确定病因,进行治疗。结果:206例患者中,40例为周期性麻痹(19.4%),18例为肾小管酸中毒(8.7%),39例为胃肠道丢失(18.9%),64例甲亢(31.1%),27例为醛固酮增多症(13.1%),8例为Bartter综合征(3.9%),其中疾病患者10例(4.9%)。经积极对症治疗基础疾病,消除诱发低血钾的因素等方案,204例患者低血钾症状纠正,其中2例患者死亡,治疗好转率为99.0%。结论:对于低血钾患者应全面分析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作者:高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干预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在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间行结直肠手术患者120例列入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用药;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患者120例列入研究组,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用药。调取所有受试者病例资料分析用药品种和用药合理性情况,并行两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氨基糖苷类单用或联合用药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氟喹诺酮类用药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组不再使用,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干预前用药时间(术前、术后)不合适的比例较高,干预后即明显降低(P<0.0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换用药品无明确依据、药品联用不适宜、和给药途径不适宜等指标干预后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在临床药师的指导干预下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有利于更好的执行相关文件的要求,有效提高抗菌药用药合理性,减少滥用,具有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袁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点法与一点法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剂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评分。结果: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硬膜外的麻醉剂量比一点法的麻醉剂量少,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一点法,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腹部手术,可避免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风险,用药安全度得到提高,盐酸左布比卡中毒的风险明显降低,术后镇痛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苏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配合中药七厘散加味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26例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钢板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采用股骨粗隆解剖型锁定钢板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优11例,占42.31%,良13例,占50%,可2例,占7.69%,优良率92.31%。结论:解剖锁定钢板系统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好,能减少骨折部位的血肿及对骨折愈合的干扰。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王力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奈达铂对照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并探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N)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分组比较经组织学证实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GN组32例:吉西他滨+奈达铂,1/3周×2~6周期;GP组30例:吉西他滨+顺铂,1/3周×2~6周期。结果:GN组总有效率37.0%,肿瘤控制率59.3%,中位疾病进展期5.1个月,1年生存率40.7%,其疗效与GP组接近并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但GN组在血红蛋白下降、Ⅱ°以上恶心/呕吐及体力下降三项毒副反应方面低于GP组发生率,两组之间毒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N方案疗效与GP方案疗效相近,但GN方案毒性低、耐受性好,值得推荐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王德林;曹玉娟;杜芳;郝龙英;曹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mg/(kg.d)静脉滴注,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肢体抖动停止时间、睡眠易惊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消水肿、抗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改善脑循环和供血的作用,早期应用,可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柳梅;任维鑫;任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科室住院的2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找出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研究组重残率11.67%(7/60),死亡率21.67%(13/60);对照组重残率2.50%(5/200),死亡率8.50%(17/60)。研究组重残率和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4.44)、GCS评分<5分(OR=4.26)、脱水药过量使用(OR=3.39)、合并感染(OR=3.16)、合并糖尿病史(OR=2.66)和合并低血压休克(OR=5.81)是PTC发生的危险因素。活血药使用(OR=0.23)是保护因素。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对有并发PTC风险的患者应对密切观察,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合理使用脱水药和活血药,降低患者并发PTC的风险。

    作者:李艾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硒酵母辅助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硒酵母辅助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硒酵母辅助优甲乐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3、F4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S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组患者(P<0.05)。结论:硒酵母辅助优甲乐可以有效改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病情。

    作者:朱文;宋晓敏;王博;张玄娥;顾蕾;林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5例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类型将所有患者分成缺血组(92例)及出血组(33例),再将缺血组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68例)与后循环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时高龄(β=1.623, OR=5.068,95%CI1.652-15.551, P<0.05),合并高脂血症(β=1.479, OR=4.389,95%CI2.219-8.681,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β=1.426, OR=4.162,95%CI1.878-9.224,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的患者易发生后循环梗死,临床医师应基于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NP和cTnI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比较脓毒症患者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共入选5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4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29例LVEF>40%组和24例LVEF≤40%组,检测患者BNP和cTnI水平,记录APACHEⅡ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cTnI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BNP、cTnI与LVEF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BNP和cTnI均升高,LVEF≤40%组BNP明显高于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BNP和cTnI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TnI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43, P<0.05;r=0.39, 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r=0.31, P<0.05),cTnI与LVEF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患者BNP和cTnI水明显升高,且BNP和cTn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郭健;汤瑾;夏一春;周雄根;钱风华;赵雷;钱义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恢复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6±30)min,PLF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0±24)min;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5±43)ml,PL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35±5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IF组40例患者均融合成功,融合率达到100%,PLF组40例患者仅31例成功融合,融合率为77.5%,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TLIF组术后1月、12月的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0.05),提示TLIF组患者远期恢复效果更佳。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

    作者:官建;沈自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进行评估伤情,其中8例患者免于手术处理,3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患者及时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盲目性开腹,多数患者在腹腔镜下可完成治疗,术中需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作者:李若凡;刘佐军;苏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针灸学的发展,研究针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改变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抗感染、抗炎、防治感染性疾病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以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其规律和特点[1]。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接受,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国内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认为针灸调节免疫作用主要是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几个方面展开。其中,针灸调节免疫分子主要是针对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3个方面;调节免疫细胞则主要是针对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等方面进行研究[2]。现就针灸与免疫调节的研究成果和目前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丽娜;焦志华;宗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24h、72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安全性良好的应用优势,可行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文峰;赵宝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有保育要求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有保育要求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一侧附件切除、一侧附件加对策卵巢活检、一侧附件加大网膜切除及阑尾切除等手术治疗,然后给予所有患者2~6个静脉化疗,化疗方案为PVB方案和PEB方案。结果:50例患者均存活下来,均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均没有复发。30例患者怀孕生子,胎儿均健康。结论: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手术之后运用PVB和PEB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能够将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生育功能良好保留下来,并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作者:陈兰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色谱情况。方法:HPDLF及MC3T3-E1细胞以盐酸林可霉素孵育后,超声破碎,色谱分析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胞内药物浓度情况。结果:1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1、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2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结论:HPDLF和MC3T3-E1细胞无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

    作者:刘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病理学分级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记录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程度水肿、有无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下的表达情况,分析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程度水肿、有无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钙黏附素表达明显的部位是胞膜和胞浆。所有患者中E-钙黏附阴性表达的有24例。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脑膜瘤分级有关,脑膜瘤级数越高,其阴性表达率增加;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水肿程度有关,水肿越严重的患者其阴性表达率越高。E-钙黏附素的表达非浸润组和浸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水肿、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

    作者:杨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双心医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双心医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提出:心理疾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即不被人们所认识,它往往以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就诊于心内科,特别是当人们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时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关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即所谓“共病”的新资料表明,心血管门诊患者中发生率为15%~30%,住院心血管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对于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共病的发生率可达60%~75%。没有心血管疾病而以疑似“心血管症状”就诊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门诊也很常见,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或躯体化障碍,患者通常将躯体不适归咎于躯体疾病,并以此向各科求助。一般认为这是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独特的反应形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心慌、头晕、胸闷为主要症状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者占40%、50%左右。”目前许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后,用4~5种高血压的药物仍然不能控制血压。但实际上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心理心脏病学的治疗首先要:(1)改变生活习惯,矫正A型行为;(2)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5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查,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引起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支原体、衣原体等较为多见。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密切相关,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妊娠期孕妇进行筛查和防治措施。

    作者:汤礼宾;章志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发纵膈性B细胞型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原发纵膈性B细胞型淋巴瘤的佳治疗方案。方法:R-CHOP组予6疗程R-CHOP(美罗华+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后评估疗效选择是否放疗,DA-EPOCH-R组予6疗程DA-EPOCH-R(美罗华+依托泊甙+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方案后评估疗效选择是否放疗。结果:R-CHOP组患者73%接受放疗,48个月的EFS为78%,DA-EPOCH-R组7.7%接受放疗,48个月的EFS为95%(P值均<0.05)。结论:DA-EPOCH-R方案对多数PMBL患者来说排除了放疗的需要,继而减少了放疗的长期毒性。

    作者:杨晨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