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6/98),开腹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15/98),两组总并发症的发生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腔镜组优良率为96.72%(59/61),开腹组优良率为81.97%(50/61)。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大程度地保留盆腔神经功能,更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黄伟;张卓军;吴雄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双心医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提出:心理疾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即不被人们所认识,它往往以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就诊于心内科,特别是当人们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时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关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即所谓“共病”的新资料表明,心血管门诊患者中发生率为15%~30%,住院心血管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对于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共病的发生率可达60%~75%。没有心血管疾病而以疑似“心血管症状”就诊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门诊也很常见,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或躯体化障碍,患者通常将躯体不适归咎于躯体疾病,并以此向各科求助。一般认为这是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独特的反应形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心慌、头晕、胸闷为主要症状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者占40%、50%左右。”目前许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后,用4~5种高血压的药物仍然不能控制血压。但实际上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心理心脏病学的治疗首先要:(1)改变生活习惯,矫正A型行为;(2)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5例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类型将所有患者分成缺血组(92例)及出血组(33例),再将缺血组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68例)与后循环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时高龄(β=1.623, OR=5.068,95%CI1.652-15.551, P<0.05),合并高脂血症(β=1.479, OR=4.389,95%CI2.219-8.681,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β=1.426, OR=4.162,95%CI1.878-9.224,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的患者易发生后循环梗死,临床医师应基于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点法与一点法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剂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评分。结果: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硬膜外的麻醉剂量比一点法的麻醉剂量少,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一点法,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腹部手术,可避免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风险,用药安全度得到提高,盐酸左布比卡中毒的风险明显降低,术后镇痛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苏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经过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24例正常,继续治疗至20天后再次复查32例恢复正常。全部进行肝功能检测,26例转氨酶升高,占32.0%(68/150);部分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占28.21%(22/78)异常,主要表现在心率改变。89例检查胸片23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肺炎。治疗后除9例好转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转手足口病区的29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可发展至手足口病,需临床多观察以便早期隔离治疗,以疱疹性咽峡炎为早期表现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疱疹性咽峡炎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伟红;杨丽萍;秦明月;马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的抗炎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0例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泼尼松30mg/天,五天后序贯予口服孟鲁司特10mg/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泼尼松30mg/天,一共十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8(IL-8)。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与IL-8的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肺功能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肺功能、TNF-α变化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IL-8降低较实验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均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改善肺功能,但孟鲁司特不能完全替代糖皮质激素。
作者:严峻海;周曦;李镛;张柏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恢复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6±30)min,PLF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0±24)min;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5±43)ml,PL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35±5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IF组40例患者均融合成功,融合率达到100%,PLF组40例患者仅31例成功融合,融合率为77.5%,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TLIF组术后1月、12月的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0.05),提示TLIF组患者远期恢复效果更佳。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
作者:官建;沈自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原发纵膈性B细胞型淋巴瘤的佳治疗方案。方法:R-CHOP组予6疗程R-CHOP(美罗华+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后评估疗效选择是否放疗,DA-EPOCH-R组予6疗程DA-EPOCH-R(美罗华+依托泊甙+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方案后评估疗效选择是否放疗。结果:R-CHOP组患者73%接受放疗,48个月的EFS为78%,DA-EPOCH-R组7.7%接受放疗,48个月的EFS为95%(P值均<0.05)。结论:DA-EPOCH-R方案对多数PMBL患者来说排除了放疗的需要,继而减少了放疗的长期毒性。
作者:杨晨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体酮剂量与早孕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保胎治疗的早孕(6~12周)先兆流产的患者120例(均为自然受孕,首次妊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每例患者治疗前均做B超证实为“早孕活胎”,并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P)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黄体酮2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停药;B组:黄体酮4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20mg/日肌注,一周后停药;C组:黄体酮6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40mg/日,一周后减为20mg/日肌注一周停药。三组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流产征兆者仍应用原方案治疗。结果:(1)三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性。(2)黄体酮所导致的副作用以C组高,A组低。(3)三组保胎成功者均已顺利生产,其新生儿均未见明显畸形。(4)C组保胎失败的患者中,稽留流产的发生率高。结论:早孕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结局与黄体酮的使用剂量无直接相关性,而大剂量黄体酮使用后稽留流产发生率增高。
作者:韦佩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心衰患者中甲状腺激素血清水平变化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90例患者,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心功能II级组、III级、IV级组各30例,并截取同期门诊体检患者30例,对比不同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心衰患者TT4、TT3、FT4、TSH、FT3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且以TT3、FT3降低为主要表现(P<0.01),伴随心衰程度加重,III级组以TT3、FT3降低为主要改变(P<0.05),IV级组出现复杂的低T3、T4综合征(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判断、疗效、预后可能存在积极意义。
作者:徐李;刘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mg/(kg.d)静脉滴注,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肢体抖动停止时间、睡眠易惊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消水肿、抗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改善脑循环和供血的作用,早期应用,可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柳梅;任维鑫;任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对睾丸扭转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为睾丸扭转的患者432例,将超声诊断结果结合手术资料及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200例健康体检无阴囊疾病者,比较两组高频彩超表现。结果: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的432例患者经手术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诊407例,诊断准确率为94.21%,误诊、漏诊25例。睾丸扭转超声表现为睾丸与附睾头间、附睾头旁结节呈不均匀质高回声,睾丸、附睾增大,睾丸或附睾内血流信号减少,结节内无血流信号。两组睾丸阻力指数、大收缩期流速、舒张末期小流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查睾丸扭转准确率高,具有直观、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能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是睾丸扭转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仲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绩效管理前后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为研究对像,在2012年时对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与未实行任何管理方式的2011年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两组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与耐药菌株出现的情况。结果:2011年为实行任何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在出院的12304例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占92.81%的比例,大约有5.66%的患者出现了医院感染的情况,而32%的患者出现了耐药的情况;2012年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实施了绩效管理方式,在15468例出院患者中,有49.99%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4.37%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出现耐药情况的患者占总比例的12.4%。结论:绩效管理的应用使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下降到了4.37%,值得在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应用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情况。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60例ITP患者,按病情情况分为ITP初期组(28例)及ITP完全缓解组(3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30例),对比各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初治组与缓解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中,IFN-α、IL-6、TNF-α、CD11C、CD80、CD86水平在高浓度均较低浓度组水平降低(P<0.05),初治组对比缓解组及正常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对pDC向mDC的转化过程中雷公藤内酯醇存在减少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婕;唐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田七口服液对SD大鼠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探讨田七口服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120只,造成右桡骨骨折后,随机分为田七口服液,阳性药物对照组(接骨七厘片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在实验的第3天、7天、14天、21天时,测量骨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2和FGF-2表达的变化。结果:田七口服液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在骨折后14d BMP-2的表达达到峰值,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田七口服液组在骨折后7d FGF-2的表达达到峰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田七口服液能增加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在骨愈合早期上调BMP-2和FGF-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阮肇海;刘思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治疗组服用甘露聚糖肽胶囊,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组起效较快,用药6~9天就见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需要15~22天。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能改善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作者:廖毅;傅建伟;邓媛;陈英华;黄薇;王丁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过程中给予替罗非班,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无复流、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例无复流,8例胸痛,2例再次血运重建;对照组中14例无复流,24例胸痛,10例再次血运重建。结论:通过在介入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减少无复流高危病变患者的无复流以及相关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钢板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采用股骨粗隆解剖型锁定钢板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优11例,占42.31%,良13例,占50%,可2例,占7.69%,优良率92.31%。结论:解剖锁定钢板系统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好,能减少骨折部位的血肿及对骨折愈合的干扰。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王力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在我院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30例在我院采用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法)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较PLIF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有效减小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并且获得较好的术后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祖耀;王长涛;吴吉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392例肿瘤科放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2392例肿瘤科放化疗患者中,总感染率为9.2%(221/2392)。肺癌和食管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6.9%,位居前两位。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38.9%),胃肠道(22.6%)和泌尿生殖道(21.3%)。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0.8%和15.8%;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9.5%和6.3%。真菌感染占12.7%。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放化疗病人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