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TP患者雷公藤内酯醇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影响的研究

安婕;唐雯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应用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情况。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60例ITP患者,按病情情况分为ITP初期组(28例)及ITP完全缓解组(3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30例),对比各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初治组与缓解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中,IFN-α、IL-6、TNF-α、CD11C、CD80、CD86水平在高浓度均较低浓度组水平降低(P<0.05),初治组对比缓解组及正常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对pDC向mDC的转化过程中雷公藤内酯醇存在减少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金胶囊治疗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小金胶囊对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诊疗的男性尿道炎后综合症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以及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金胶囊,均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经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结果:150例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患者前列腺液检查以及病原体分析,59例磷脂小体减少的患者,占39.33%;65例白细胞阳性患者,占43.33%;细菌学检测阳性患者15例,占10.00%;支原体抗原阳性患者例4例,占2.6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占4.67%,所选患者前列腺检测结果中,慢性无菌前列腺炎患者70例(46.67%);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2例(21.33%);前列腺痛18例(12.00%);性病神经症患者30例(20.00%),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临床的表现较多。通过前列腺液的检查,并根据细菌学标准进行检测,采取小金胶囊及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抗菌消炎药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其治疗的效果较佳,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蓉;胥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分析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的损害。随着抗生素及抑酶药的发展,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临床上也出现了较大的改观,综合分析2008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进一步讨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更合理治疗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

    作者:安尼瓦尔;牛新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游离脂肪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关系以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患者随机抽取200例分析FFA和血脂水平;选择在我院心脏科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FA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FA与TG(r=-0.22,P>0.05)、Chol(r=0.11,P>0.05)、HDL-C(r=0.18,P>0.05)、LDL-C(r=0.29,P>0.05)、ApoA(r=0.39,P>0.05)、ApoB(r=0.12,P>0.05)、Lp(a)(r=0.09,P>0.05),冠心病组FFA为(0.65±0.31)mmol/L,健康对照组FFA为(0.52±0.30)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敏;任方;魏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饮食调整联合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给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前者的肝功能等指标较后者显著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明显,对预后恢复较为有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50例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资料总结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经过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24例正常,继续治疗至20天后再次复查32例恢复正常。全部进行肝功能检测,26例转氨酶升高,占32.0%(68/150);部分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占28.21%(22/78)异常,主要表现在心率改变。89例检查胸片23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肺炎。治疗后除9例好转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转手足口病区的29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可发展至手足口病,需临床多观察以便早期隔离治疗,以疱疹性咽峡炎为早期表现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疱疹性咽峡炎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伟红;杨丽萍;秦明月;马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导致患者肝衰竭死亡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炎导致患者肝衰竭死亡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2000年~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导致肝衰竭死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造成其死亡的临床原因。结果:肝硬化、肝炎病毒和高并发症会导致患者预后变差,死亡率升高。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要做好抗病毒治疗,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改善预后,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覃舒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过程中给予替罗非班,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无复流、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例无复流,8例胸痛,2例再次血运重建;对照组中14例无复流,24例胸痛,10例再次血运重建。结论:通过在介入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减少无复流高危病变患者的无复流以及相关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肾血管狭窄组(RVH)3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PH)组38例,完成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监测,并获取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及24h收缩压标准差比较,RVH组显著高于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中出现非勺型血压节律比例显著高于HP组(70.5%比42.1%,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于PH组(70.5%比394%,P=0.00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血压本身又反过来加重肾脏本身病变,更容易引发靶器官的损害,临床医师应给予重点关注。

    作者:王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

    目的:探讨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ICU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除性别因素组肺部感染发生的比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因素(年龄、GCS评分、辅助通气、留置气管、尿管、胃管及激素和抗生素使用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和预防,应尽可能少使用激素,在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尿管、胃管等侵袭性操作前应保持设备的绝对无菌,做好无菌等防护措施。尽可能针对致病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减少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胡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与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12例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患者占40例,肺泡细胞癌患者占8例,鳞癌患者占10例,肺错构瘤患者占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占2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占8例,肺结核结节患者占10例,肺曲霉菌球患者占4例。结论: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临床诊断常用的方法就是胸部CT检查,尽快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24h、72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安全性良好的应用优势,可行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文峰;赵宝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科室住院的2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找出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研究组重残率11.67%(7/60),死亡率21.67%(13/60);对照组重残率2.50%(5/200),死亡率8.50%(17/60)。研究组重残率和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4.44)、GCS评分<5分(OR=4.26)、脱水药过量使用(OR=3.39)、合并感染(OR=3.16)、合并糖尿病史(OR=2.66)和合并低血压休克(OR=5.81)是PTC发生的危险因素。活血药使用(OR=0.23)是保护因素。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对有并发PTC风险的患者应对密切观察,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合理使用脱水药和活血药,降低患者并发PTC的风险。

    作者:李艾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拟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53例,共62个乳腺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病灶MRI动态增强达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病灶形态特点各项指标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乳腺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者24例,恶性者38例。上述各项指标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灶MRI动态增强形态特征、达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别作为乳腺癌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84%、87.50%、87.10%,97.37%、83.33%、91.94%与92.30%、77.80%、87.10%;联合应用病灶MRI动态增强形态特征、达峰时间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作为乳腺癌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37%、100.00%、98.39%。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联合应用动态增强MRI多项诊断指标对乳腺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志军;赵艳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静脉点滴,10mg/次,1次/天,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合并感染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1)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并发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降低脑出血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捷;刘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奈达铂对照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并探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N)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分组比较经组织学证实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GN组32例:吉西他滨+奈达铂,1/3周×2~6周期;GP组30例:吉西他滨+顺铂,1/3周×2~6周期。结果:GN组总有效率37.0%,肿瘤控制率59.3%,中位疾病进展期5.1个月,1年生存率40.7%,其疗效与GP组接近并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但GN组在血红蛋白下降、Ⅱ°以上恶心/呕吐及体力下降三项毒副反应方面低于GP组发生率,两组之间毒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N方案疗效与GP方案疗效相近,但GN方案毒性低、耐受性好,值得推荐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王德林;曹玉娟;杜芳;郝龙英;曹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6例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住院确诊为低血钾症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辅助检测确定病因,进行治疗。结果:206例患者中,40例为周期性麻痹(19.4%),18例为肾小管酸中毒(8.7%),39例为胃肠道丢失(18.9%),64例甲亢(31.1%),27例为醛固酮增多症(13.1%),8例为Bartter综合征(3.9%),其中疾病患者10例(4.9%)。经积极对症治疗基础疾病,消除诱发低血钾的因素等方案,204例患者低血钾症状纠正,其中2例患者死亡,治疗好转率为99.0%。结论:对于低血钾患者应全面分析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作者:高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修复治疗的120例患者(120颗患牙)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患牙给予纤维桩修复,对照组患牙给予传统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随访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桩核冠脱落、桩核折断、根折、牙龈炎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预后如桩核冠脱落、桩核折断、根折等方面明显优于铸造金属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果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黄体酮剂量与早孕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保胎治疗的早孕(6~12周)先兆流产的患者120例(均为自然受孕,首次妊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每例患者治疗前均做B超证实为“早孕活胎”,并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P)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黄体酮2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停药;B组:黄体酮4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20mg/日肌注,一周后停药;C组:黄体酮6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40mg/日,一周后减为20mg/日肌注一周停药。三组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流产征兆者仍应用原方案治疗。结果:(1)三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性。(2)黄体酮所导致的副作用以C组高,A组低。(3)三组保胎成功者均已顺利生产,其新生儿均未见明显畸形。(4)C组保胎失败的患者中,稽留流产的发生率高。结论:早孕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结局与黄体酮的使用剂量无直接相关性,而大剂量黄体酮使用后稽留流产发生率增高。

    作者:韦佩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来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8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时作出诊断、分析可能原因。结果:2例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且远期随访均无肺损伤后遗症。结论:更新对ARDS病理改变的认识,减少可能诱因,早期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贺焱;谢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对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持续用药1年后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LVEF和LVEDV极明显高于对照组,LVMVI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V级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I级1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例(P<0.05);用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预后。

    作者:舒会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