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舒扬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不连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使用髓内钉固定植骨的观察组与使用钢板内固定植骨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及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理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改变。方法:选取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以及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0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血BNP、CA125以及hs-CRP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再次检测其血BNP、CA125以及hs-CRP水平。并对两组受试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BNP、CA125、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BNP、CA125、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行BNP、CA125、hs-CRP水平检测,有利于协助医生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进行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黄亚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麻醉状态下的手法闭合复位在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PKP手术治疗101例老年单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出46例压缩程度在2度以上的单节段脊柱胸腰段单纯性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是否接受术前手法闭合复位进行随机分组,并从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行分组对比性研究。结果:其中术前经手法闭合复位组,椎体高度压缩率的恢复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麻醉状态下的手法闭合复位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中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及术后椎体双凹形的生理结构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对预防术后邻近椎体的骨折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尚需进一步探讨[1]。
作者:徐立;黄莉;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5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查,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引起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支原体、衣原体等较为多见。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密切相关,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妊娠期孕妇进行筛查和防治措施。
作者:汤礼宾;章志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检查的127例HBsAg阳性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HBV-DNA定量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肝功能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具有多样性。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的出现概率大,为52.8%。HBsAg阳性与抗-HBs阳性相伴出现者有111例,占87.4%。127例HBV感染者的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50.4%,肝功能总异常率为43.3%。HBeAg阳性组的HBV-DNA检测阳性率、HBV-DNA平均含量、肝功能总异常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见模式的研究在HBV感染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能够辅助临床观察,协助临床初筛,指导早期对症治疗。
作者:黄国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进行评估伤情,其中8例患者免于手术处理,3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患者及时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盲目性开腹,多数患者在腹腔镜下可完成治疗,术中需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作者:李若凡;刘佐军;苏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24h、72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安全性良好的应用优势,可行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文峰;赵宝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过程中给予替罗非班,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无复流、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例无复流,8例胸痛,2例再次血运重建;对照组中14例无复流,24例胸痛,10例再次血运重建。结论:通过在介入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减少无复流高危病变患者的无复流以及相关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记录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程度水肿、有无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下的表达情况,分析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程度水肿、有无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钙黏附素表达明显的部位是胞膜和胞浆。所有患者中E-钙黏附阴性表达的有24例。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脑膜瘤分级有关,脑膜瘤级数越高,其阴性表达率增加;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水肿程度有关,水肿越严重的患者其阴性表达率越高。E-钙黏附素的表达非浸润组和浸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水肿、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
作者:杨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脑膨出原因及其治疗结局。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治疗,恢复良好4例(12.9%),中残6例(19.4%),重残5例(16.1%),死亡16例(51.6%),患者死亡率随GCS评分降低而增高,其中GCS评分为3~5分者死亡率显著高于6~8分及9~10分患者(P<0.05);31例患者脑膨出原因分别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45.2%),迟发性颅内血肿8例(25.8%),广泛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多发血肿或严重脑水肿9例(29.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治疗结局与术前GCS评分、脑膨出原因具有密切关系,但术前给予全面评估,术中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桂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跃涛;谷丽新;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的抗炎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0例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泼尼松30mg/天,五天后序贯予口服孟鲁司特10mg/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泼尼松30mg/天,一共十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8(IL-8)。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与IL-8的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肺功能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肺功能、TNF-α变化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IL-8降低较实验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均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改善肺功能,但孟鲁司特不能完全替代糖皮质激素。
作者:严峻海;周曦;李镛;张柏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双心医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提出:心理疾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即不被人们所认识,它往往以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就诊于心内科,特别是当人们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时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关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即所谓“共病”的新资料表明,心血管门诊患者中发生率为15%~30%,住院心血管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对于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共病的发生率可达60%~75%。没有心血管疾病而以疑似“心血管症状”就诊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门诊也很常见,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或躯体化障碍,患者通常将躯体不适归咎于躯体疾病,并以此向各科求助。一般认为这是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独特的反应形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心慌、头晕、胸闷为主要症状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者占40%、50%左右。”目前许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后,用4~5种高血压的药物仍然不能控制血压。但实际上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心理心脏病学的治疗首先要:(1)改变生活习惯,矫正A型行为;(2)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现代针灸学的发展,研究针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改变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抗感染、抗炎、防治感染性疾病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以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其规律和特点[1]。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接受,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国内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认为针灸调节免疫作用主要是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几个方面展开。其中,针灸调节免疫分子主要是针对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3个方面;调节免疫细胞则主要是针对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等方面进行研究[2]。现就针灸与免疫调节的研究成果和目前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丽娜;焦志华;宗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饮食调整联合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给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前者的肝功能等指标较后者显著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明显,对预后恢复较为有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对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持续用药1年后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LVEF和LVEDV极明显高于对照组,LVMVI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V级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I级1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例(P<0.05);用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预后。
作者:舒会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根据Krouse分级,其中I和II级患者单纯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III级患者首先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将瘤体主体部分切除,在此基础上再对重要的瘤体累及部位行骨膜下切除。结果:手术时间在15~8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40.6±7.3)min。I级和II级病变患者出血量为5~40 ml,III级病变患者为70~230ml,中位数出血量为(87.4±12.6)ml。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轻微,鼻腔通气状况良好,于术后2~3d出院。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3个月后见术腔全部上皮化,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并连续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通过对NIP患者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野清晰,创伤性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NIP的良好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海涛;丁岩;关荣春;刘灿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中后路椎板小开窗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对神经脊髓恢复情况及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后缘压缩率、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等指标与术前相比较。结果:随访1年,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41例患者术前术后E级百分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后缘压缩率、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等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采用术中后路椎板小开窗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
作者:菅新民;周建华;胡亚威;张弦;陈少初;卢学有;张昊;邹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科室住院的2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找出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研究组重残率11.67%(7/60),死亡率21.67%(13/60);对照组重残率2.50%(5/200),死亡率8.50%(17/60)。研究组重残率和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4.44)、GCS评分<5分(OR=4.26)、脱水药过量使用(OR=3.39)、合并感染(OR=3.16)、合并糖尿病史(OR=2.66)和合并低血压休克(OR=5.81)是PTC发生的危险因素。活血药使用(OR=0.23)是保护因素。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对有并发PTC风险的患者应对密切观察,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合理使用脱水药和活血药,降低患者并发PTC的风险。
作者:李艾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6/98),开腹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15/98),两组总并发症的发生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腔镜组优良率为96.72%(59/61),开腹组优良率为81.97%(50/61)。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大程度地保留盆腔神经功能,更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黄伟;张卓军;吴雄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