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临床分析

孙桂祥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脑膨出,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脑膨出原因及其治疗结局。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治疗,恢复良好4例(12.9%),中残6例(19.4%),重残5例(16.1%),死亡16例(51.6%),患者死亡率随GCS评分降低而增高,其中GCS评分为3~5分者死亡率显著高于6~8分及9~10分患者(P<0.05);31例患者脑膨出原因分别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45.2%),迟发性颅内血肿8例(25.8%),广泛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多发血肿或严重脑水肿9例(29.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治疗结局与术前GCS评分、脑膨出原因具有密切关系,但术前给予全面评估,术中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色谱情况。方法:HPDLF及MC3T3-E1细胞以盐酸林可霉素孵育后,超声破碎,色谱分析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胞内药物浓度情况。结果:1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1、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2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结论:HPDLF和MC3T3-E1细胞无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

    作者:刘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氟维司群在男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氟维司群在治疗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乳腺外科术后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的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氟维司群治疗均有效,1例截止随访时间2013年3月仍存活,2例死亡。3例患者中2例应用氟维司群出现不良反应(乏力、潮热、瘙痒)。3例患者中2例ER、PR表达呈阳性,1例呈阴性,ER、PR阳性者在TTP、OS上要优于ER、PR阴性者。结论:氟维司群可以作为治疗以ER高表达为主要特征的男性乳腺癌的新型内分泌治疗手段,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

    作者:朱雯;张晓琳;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针灸学的发展,研究针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改变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抗感染、抗炎、防治感染性疾病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以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其规律和特点[1]。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接受,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国内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认为针灸调节免疫作用主要是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几个方面展开。其中,针灸调节免疫分子主要是针对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3个方面;调节免疫细胞则主要是针对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等方面进行研究[2]。现就针灸与免疫调节的研究成果和目前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丽娜;焦志华;宗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治疗组服用甘露聚糖肽胶囊,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组起效较快,用药6~9天就见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需要15~22天。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能改善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作者:廖毅;傅建伟;邓媛;陈英华;黄薇;王丁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6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11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研究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116例大肠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直肠,肿瘤形态以溃疡型多见,病理组织学以腺癌常见,肿瘤分期以中期为主,半数以上的肿瘤直径小于5cm,5年生存率为68%,肿瘤的分期、大小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癌早期手术根治后5年生存率较高,影响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大小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杨天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产妇的高危因素,支原体属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果:132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中,无高危因素40例(30.3%),有1种高危因素11例(8.3%),有2种高危因素31例(23.5%),有3种高危因素33例(25.0%),有4种高危因素17例(12.9%);91例支原体属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68.9%,其中解尿脲支原体感染阳性37例,占40.7%,人支原体感染阳性54例,占59.3%;41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31.1%,细菌培养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产妇行剖宫产后易并发产褥感染,应加强孕前阴道部炎症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减少怀孕期间的药物治疗,加强怀孕期间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尽早清除产褥感染的各种高危因素,进而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胡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行无痛人流手术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A组和B组,A组孕妇术前不使用任何促宫颈成熟的药物及方法;B组孕妇术前1~2h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2mg,比较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效果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缩痛均明显少于A组孕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1~2h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明显减少孕妇术后宫缩痛的出现,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安全高效和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德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oflex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在我院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30例在我院采用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法)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较PLIF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有效减小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并且获得较好的术后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祖耀;王长涛;吴吉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疗效

    目的:以开放性手术为对照,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泌尿外科病房孤立肾并发多发结石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9例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对照组29例应用开放式取石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取净率、术后2个月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阶段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石取净率和排净率高,手术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超;钱叶勇;柏宏伟;常京元;韩梦霞;李纲;许小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6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6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男42例,女23例,年龄32~55岁。独一味胶囊,口服每次1.5g,每日三次。治疗期间短期患肩三角巾悬吊制动,24小时内间断性冰袋冷敷20分钟/2~3小时,次日停用改为热敷,固定期间不限制腕、手活动。二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综合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4.3%。综合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6.8%。结论: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功能的目的,可以应用其治疗肩关节疾患。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王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68/80,85.1%)高于对照组(60/8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入性肺炎31例,占38.7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9例,占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杨利娟;胡云静;张美娜;马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SP70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HSP70基因多态性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设50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HSP70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数据显示,研究组中HSP70-1 b2/b2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本组患者并未发现HSP70-2及HSP70-hom基因在多态性。结论:HSP70-1 b2/b2基因型可能是哮喘的一个易感基因型,存在该基因型的机体易患哮喘。

    作者:陈广湛;许燚滢;戴武强;劳武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6例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住院确诊为低血钾症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辅助检测确定病因,进行治疗。结果:206例患者中,40例为周期性麻痹(19.4%),18例为肾小管酸中毒(8.7%),39例为胃肠道丢失(18.9%),64例甲亢(31.1%),27例为醛固酮增多症(13.1%),8例为Bartter综合征(3.9%),其中疾病患者10例(4.9%)。经积极对症治疗基础疾病,消除诱发低血钾的因素等方案,204例患者低血钾症状纠正,其中2例患者死亡,治疗好转率为99.0%。结论:对于低血钾患者应全面分析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作者:高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8例行结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明显小于传统根治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的感染发生率远高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不良、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在无瘤操作基础上,效果安全可靠,对改善患者的疗效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者:孟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地榆升白片,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见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满意。

    作者:程华西;游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mg/(kg.d)静脉滴注,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肢体抖动停止时间、睡眠易惊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消水肿、抗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改善脑循环和供血的作用,早期应用,可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柳梅;任维鑫;任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金胶囊治疗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小金胶囊对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诊疗的男性尿道炎后综合症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以及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金胶囊,均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经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结果:150例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患者前列腺液检查以及病原体分析,59例磷脂小体减少的患者,占39.33%;65例白细胞阳性患者,占43.33%;细菌学检测阳性患者15例,占10.00%;支原体抗原阳性患者例4例,占2.6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占4.67%,所选患者前列腺检测结果中,慢性无菌前列腺炎患者70例(46.67%);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2例(21.33%);前列腺痛18例(12.00%);性病神经症患者30例(20.00%),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临床的表现较多。通过前列腺液的检查,并根据细菌学标准进行检测,采取小金胶囊及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抗菌消炎药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其治疗的效果较佳,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蓉;胥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TP患者雷公藤内酯醇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应用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情况。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60例ITP患者,按病情情况分为ITP初期组(28例)及ITP完全缓解组(3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30例),对比各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初治组与缓解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中,IFN-α、IL-6、TNF-α、CD11C、CD80、CD86水平在高浓度均较低浓度组水平降低(P<0.05),初治组对比缓解组及正常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对pDC向mDC的转化过程中雷公藤内酯醇存在减少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婕;唐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椎板开窗法治疗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术中后路椎板小开窗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对神经脊髓恢复情况及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后缘压缩率、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等指标与术前相比较。结果:随访1年,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41例患者术前术后E级百分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后缘压缩率、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等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采用术中后路椎板小开窗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

    作者:菅新民;周建华;胡亚威;张弦;陈少初;卢学有;张昊;邹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卵巢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压力状况及干预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卵巢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压力状况及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调查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53例卵巢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评价照顾者压力指标(CSI)。结果:卵巢癌主要照顾者存在睡眠被打乱压力占93.5%、出现身体疲惫者占92.2%;有经济方面压力的照顾者占89.5%;情绪改变的照顾者高达96.7%、感到筋疲力尽、焦头烂额的照顾者占90.8%。卵巢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照顾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需要承担医疗费用密切相关(P<0.01)。结论:卵巢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较大压力负荷。因此,对患者家庭照顾者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干预和技能训练干预。

    作者:朱成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