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维司群在男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探讨

朱雯;张晓琳;李娜

关键词:乳腺癌, 男性, 氟维司群, 内分泌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氟维司群在治疗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乳腺外科术后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的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氟维司群治疗均有效,1例截止随访时间2013年3月仍存活,2例死亡。3例患者中2例应用氟维司群出现不良反应(乏力、潮热、瘙痒)。3例患者中2例ER、PR表达呈阳性,1例呈阴性,ER、PR阳性者在TTP、OS上要优于ER、PR阴性者。结论:氟维司群可以作为治疗以ER高表达为主要特征的男性乳腺癌的新型内分泌治疗手段,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心衰患者中甲状腺激素血清水平变化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90例患者,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心功能II级组、III级、IV级组各30例,并截取同期门诊体检患者30例,对比不同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心衰患者TT4、TT3、FT4、TSH、FT3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且以TT3、FT3降低为主要表现(P<0.01),伴随心衰程度加重,III级组以TT3、FT3降低为主要改变(P<0.05),IV级组出现复杂的低T3、T4综合征(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判断、疗效、预后可能存在积极意义。

    作者:徐李;刘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配合中药七厘散加味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26例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钢板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采用股骨粗隆解剖型锁定钢板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优11例,占42.31%,良13例,占50%,可2例,占7.69%,优良率92.31%。结论:解剖锁定钢板系统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好,能减少骨折部位的血肿及对骨折愈合的干扰。配合内服七厘散加味中药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王力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游离脂肪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关系以及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患者随机抽取200例分析FFA和血脂水平;选择在我院心脏科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FA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FA与TG(r=-0.22,P>0.05)、Chol(r=0.11,P>0.05)、HDL-C(r=0.18,P>0.05)、LDL-C(r=0.29,P>0.05)、ApoA(r=0.39,P>0.05)、ApoB(r=0.12,P>0.05)、Lp(a)(r=0.09,P>0.05),冠心病组FFA为(0.65±0.31)mmol/L,健康对照组FFA为(0.52±0.30)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敏;任方;魏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5例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类型将所有患者分成缺血组(92例)及出血组(33例),再将缺血组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68例)与后循环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时高龄(β=1.623, OR=5.068,95%CI1.652-15.551, P<0.05),合并高脂血症(β=1.479, OR=4.389,95%CI2.219-8.681,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β=1.426, OR=4.162,95%CI1.878-9.224,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的患者易发生后循环梗死,临床医师应基于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点法与一点法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剂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评分。结果: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硬膜外的麻醉剂量比一点法的麻醉剂量少,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一点法,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腹部手术,可避免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风险,用药安全度得到提高,盐酸左布比卡中毒的风险明显降低,术后镇痛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苏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化学治疗(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甘露聚糖肽+长春瑞滨(NVB)+顺铂(DDP),NVB:25mg/m2 dL,8;DDP 80 mg/m2,d1~3,同时水化,28d为1周期,甘露聚糖肽10mg+5%GS 250 ml静滴,14 d为1周期。对照组仅用NP方案化疗,其用法用量与实验组相同。结果:(1)生存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6个月的生存率P>0.05,但甘露聚糖肽组有趋势显示较优;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3%和38.83,2年生存率分别为20.30%和14.46%,均有显著差异(P<0.05)。(2)免疫学指标:治疗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极显著升高了化疗引起的外周WBC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01)。(3)不良反应: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了化疗药物导致恶心、呕吐(发生率18.5%比35%)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1.1%比9.8%)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1年期以上生存率、各项免疫指标显著优于仅适用NP方案组,并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减轻了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血小板降低等不良反应。

    作者:王之彝;谢启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可行性。方法:63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33例)和开胸手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胸管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与开胸手术组比较,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止痛药用量小、胸管引流量少、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1、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以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第3天及第5天逐渐下降,但VATS组各时间点血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能达到与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但采用VATS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孙振宇;孟祥宽;范伟;尹行;叶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针灸学的发展,研究针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改变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抗感染、抗炎、防治感染性疾病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以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其规律和特点[1]。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接受,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国内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认为针灸调节免疫作用主要是从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等几个方面展开。其中,针灸调节免疫分子主要是针对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3个方面;调节免疫细胞则主要是针对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等方面进行研究[2]。现就针灸与免疫调节的研究成果和目前进展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丽娜;焦志华;宗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防治58例研究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瘤体切除情况、主要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肿瘤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主要症状缓解情况,除肢端肥大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具有全切除率高、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垂体腺瘤患者中大腺瘤以及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耳思远;卓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金胶囊治疗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小金胶囊对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诊疗的男性尿道炎后综合症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以及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金胶囊,均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经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结果:150例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患者前列腺液检查以及病原体分析,59例磷脂小体减少的患者,占39.33%;65例白细胞阳性患者,占43.33%;细菌学检测阳性患者15例,占10.00%;支原体抗原阳性患者例4例,占2.6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占4.67%,所选患者前列腺检测结果中,慢性无菌前列腺炎患者70例(46.67%);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2例(21.33%);前列腺痛18例(12.00%);性病神经症患者30例(20.00%),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临床的表现较多。通过前列腺液的检查,并根据细菌学标准进行检测,采取小金胶囊及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抗菌消炎药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其治疗的效果较佳,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蓉;胥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初步诊断DM患者250例,用酶法(GA-L)检测血清GA,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把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受损组(IGR)和糖尿病组(DM),NGT和IGR组并称为非糖尿病组(non-DM)。用ROC曲线分析GA、空腹血糖(FPG)诊断DM的能力。结果DM组患者GA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将GA的鉴别切点定17.5%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达到73.2%和99.12%。与7.0mmol/LFPG的诊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A与FPG联合检测可增加DM的诊断能力。

    作者:张崇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mg/(kg.d)静脉滴注,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肢体抖动停止时间、睡眠易惊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消水肿、抗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溶酶体,改善脑循环和供血的作用,早期应用,可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柳梅;任维鑫;任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5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查,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引起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支原体、衣原体等较为多见。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密切相关,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妊娠期孕妇进行筛查和防治措施。

    作者:汤礼宾;章志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静脉点滴,10mg/次,1次/天,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合并感染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1)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并发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降低脑出血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捷;刘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原发纵膈性B细胞型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原发纵膈性B细胞型淋巴瘤的佳治疗方案。方法:R-CHOP组予6疗程R-CHOP(美罗华+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后评估疗效选择是否放疗,DA-EPOCH-R组予6疗程DA-EPOCH-R(美罗华+依托泊甙+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方案后评估疗效选择是否放疗。结果:R-CHOP组患者73%接受放疗,48个月的EFS为78%,DA-EPOCH-R组7.7%接受放疗,48个月的EFS为95%(P值均<0.05)。结论:DA-EPOCH-R方案对多数PMBL患者来说排除了放疗的需要,继而减少了放疗的长期毒性。

    作者:杨晨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6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6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男42例,女23例,年龄32~55岁。独一味胶囊,口服每次1.5g,每日三次。治疗期间短期患肩三角巾悬吊制动,24小时内间断性冰袋冷敷20分钟/2~3小时,次日停用改为热敷,固定期间不限制腕、手活动。二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综合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4.3%。综合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6.8%。结论: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功能的目的,可以应用其治疗肩关节疾患。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王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50例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资料总结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经过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24例正常,继续治疗至20天后再次复查32例恢复正常。全部进行肝功能检测,26例转氨酶升高,占32.0%(68/150);部分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占28.21%(22/78)异常,主要表现在心率改变。89例检查胸片23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肺炎。治疗后除9例好转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转手足口病区的29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可发展至手足口病,需临床多观察以便早期隔离治疗,以疱疹性咽峡炎为早期表现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疱疹性咽峡炎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伟红;杨丽萍;秦明月;马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进行评估伤情,其中8例患者免于手术处理,3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患者及时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盲目性开腹,多数患者在腹腔镜下可完成治疗,术中需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作者:李若凡;刘佐军;苏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68/80,85.1%)高于对照组(60/8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入性肺炎31例,占38.7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9例,占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杨利娟;胡云静;张美娜;马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病变的液基细胞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和传统的病理学在宫颈病变的检查结果中所体现的优势和准确度。方法:以在我院进行普查和住院的妇女2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和病理学的检测,比较两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TCT在针对LSIL和HSIL的检出率要高于病理学检出率,同时符合率也高于病理学检测的符合率,但两者在对宫颈癌的检测上均达到了100%的符合率。通过TCT异常结果阳性率的检测发现,宫颈病变的异常结果阳性率在26~35岁高,并且阳性率呈现一种年轻化的趋势。结论:TCT在妇科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测上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率,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高效的检测价值。

    作者:王开昕;王晶;雷立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