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敏
目的: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应用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情况。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60例ITP患者,按病情情况分为ITP初期组(28例)及ITP完全缓解组(3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30例),对比各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初治组与缓解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中,IFN-α、IL-6、TNF-α、CD11C、CD80、CD86水平在高浓度均较低浓度组水平降低(P<0.05),初治组对比缓解组及正常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对pDC向mDC的转化过程中雷公藤内酯醇存在减少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婕;唐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对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持续用药1年后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LVEF和LVEDV极明显高于对照组,LVMVI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V级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I级1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例(P<0.05);用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预后。
作者:舒会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SP70基因多态性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设50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HSP70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数据显示,研究组中HSP70-1 b2/b2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本组患者并未发现HSP70-2及HSP70-hom基因在多态性。结论:HSP70-1 b2/b2基因型可能是哮喘的一个易感基因型,存在该基因型的机体易患哮喘。
作者:陈广湛;许燚滢;戴武强;劳武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5例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类型将所有患者分成缺血组(92例)及出血组(33例),再将缺血组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68例)与后循环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时高龄(β=1.623, OR=5.068,95%CI1.652-15.551, P<0.05),合并高脂血症(β=1.479, OR=4.389,95%CI2.219-8.681,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β=1.426, OR=4.162,95%CI1.878-9.224,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的患者易发生后循环梗死,临床医师应基于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进行评估伤情,其中8例患者免于手术处理,3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患者及时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盲目性开腹,多数患者在腹腔镜下可完成治疗,术中需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作者:李若凡;刘佐军;苏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瘤体切除情况、主要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肿瘤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主要症状缓解情况,除肢端肥大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具有全切除率高、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垂体腺瘤患者中大腺瘤以及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耳思远;卓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6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男42例,女23例,年龄32~55岁。独一味胶囊,口服每次1.5g,每日三次。治疗期间短期患肩三角巾悬吊制动,24小时内间断性冰袋冷敷20分钟/2~3小时,次日停用改为热敷,固定期间不限制腕、手活动。二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综合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4.3%。综合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6.8%。结论:独一味胶囊治疗肩关节损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功能的目的,可以应用其治疗肩关节疾患。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王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经过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24例正常,继续治疗至20天后再次复查32例恢复正常。全部进行肝功能检测,26例转氨酶升高,占32.0%(68/150);部分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占28.21%(22/78)异常,主要表现在心率改变。89例检查胸片23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肺炎。治疗后除9例好转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转手足口病区的29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可发展至手足口病,需临床多观察以便早期隔离治疗,以疱疹性咽峡炎为早期表现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疱疹性咽峡炎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伟红;杨丽萍;秦明月;马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肾血管狭窄组(RVH)3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PH)组38例,完成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监测,并获取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及24h收缩压标准差比较,RVH组显著高于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中出现非勺型血压节律比例显著高于HP组(70.5%比42.1%,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于PH组(70.5%比394%,P=0.00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血压本身又反过来加重肾脏本身病变,更容易引发靶器官的损害,临床医师应给予重点关注。
作者:王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点法与一点法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剂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评分。结果: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硬膜外的麻醉剂量比一点法的麻醉剂量少,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一点法,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布比卡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腹部手术,可避免盐酸左布比卡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风险,用药安全度得到提高,盐酸左布比卡中毒的风险明显降低,术后镇痛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苏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脑膨出原因及其治疗结局。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治疗,恢复良好4例(12.9%),中残6例(19.4%),重残5例(16.1%),死亡16例(51.6%),患者死亡率随GCS评分降低而增高,其中GCS评分为3~5分者死亡率显著高于6~8分及9~10分患者(P<0.05);31例患者脑膨出原因分别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45.2%),迟发性颅内血肿8例(25.8%),广泛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多发血肿或严重脑水肿9例(29.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治疗结局与术前GCS评分、脑膨出原因具有密切关系,但术前给予全面评估,术中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桂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过程中给予替罗非班,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无复流、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例无复流,8例胸痛,2例再次血运重建;对照组中14例无复流,24例胸痛,10例再次血运重建。结论:通过在介入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减少无复流高危病变患者的无复流以及相关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有保育要求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一侧附件切除、一侧附件加对策卵巢活检、一侧附件加大网膜切除及阑尾切除等手术治疗,然后给予所有患者2~6个静脉化疗,化疗方案为PVB方案和PEB方案。结果:50例患者均存活下来,均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均没有复发。30例患者怀孕生子,胎儿均健康。结论: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手术之后运用PVB和PEB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能够将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生育功能良好保留下来,并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作者:陈兰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12例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患者占40例,肺泡细胞癌患者占8例,鳞癌患者占10例,肺错构瘤患者占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占2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占8例,肺结核结节患者占10例,肺曲霉菌球患者占4例。结论: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临床诊断常用的方法就是胸部CT检查,尽快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8月~2011年7月共收治急性脊髓损伤患者45例,排除肾病,糖尿病以及合并颅脑损伤后共37例(其中完全性损伤8例,不完全性损伤29例)。以入院后常规血生化检查,复查两次血钠小于130mmol/L和24h尿量记录大于3000ml者为标准,随机分A组27例依照颅脑外伤后低体液容量型低钠血症(CSWS)治疗方法给予纠正补钠;B组10例依照颅脑外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治疗方法给予限水补钠。结果:A组26例经7~12天(平均8.2天)治疗血钠平均恢复至138(135~142)mmol/l,1例自动要求出院;B组8例经12~21天(平均12.4天)治疗血钠平均恢复至136(135~138)mmol/l,2例自动要求出院。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颈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经回顾分析其发生机制,临床上主要为脑盐耗综合征(CSWS),所以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时,可按照低体液容量型低钠血症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姚福东;刘夏君;习羽;左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金胶囊对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纳入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诊疗的男性尿道炎后综合症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以及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治疗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金胶囊,均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经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结果:150例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患者前列腺液检查以及病原体分析,59例磷脂小体减少的患者,占39.33%;65例白细胞阳性患者,占43.33%;细菌学检测阳性患者15例,占10.00%;支原体抗原阳性患者例4例,占2.6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占4.67%,所选患者前列腺检测结果中,慢性无菌前列腺炎患者70例(46.67%);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2例(21.33%);前列腺痛18例(12.00%);性病神经症患者30例(20.00%),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临床的表现较多。通过前列腺液的检查,并根据细菌学标准进行检测,采取小金胶囊及尿道微波热疗,尿道药物灌注,抗菌消炎药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其治疗的效果较佳,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蓉;胥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色谱情况。方法:HPDLF及MC3T3-E1细胞以盐酸林可霉素孵育后,超声破碎,色谱分析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胞内药物浓度情况。结果:1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1、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2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结论:HPDLF和MC3T3-E1细胞无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
作者:刘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可行性。方法:63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33例)和开胸手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胸管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与开胸手术组比较,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止痛药用量小、胸管引流量少、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1、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以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第3天及第5天逐渐下降,但VATS组各时间点血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能达到与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但采用VATS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孙振宇;孟祥宽;范伟;尹行;叶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对睾丸扭转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为睾丸扭转的患者432例,将超声诊断结果结合手术资料及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200例健康体检无阴囊疾病者,比较两组高频彩超表现。结果: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的432例患者经手术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诊407例,诊断准确率为94.21%,误诊、漏诊25例。睾丸扭转超声表现为睾丸与附睾头间、附睾头旁结节呈不均匀质高回声,睾丸、附睾增大,睾丸或附睾内血流信号减少,结节内无血流信号。两组睾丸阻力指数、大收缩期流速、舒张末期小流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查睾丸扭转准确率高,具有直观、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能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是睾丸扭转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仲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超声科检查的68例患者,将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内部回声均匀,囊壁光滑,肿瘤的后方回声正常,无周围淋巴结侵润和转移。而超声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边界多不清晰,对周边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内部回声不均匀,囊壁不光滑,肿瘤的后方回声多衰减,多发钙化灶,可出现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两组患者周边血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9, 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疾病初筛的很好诊断手段。
作者:李娟;郑佳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