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郑佳利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在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间行结直肠手术患者120例列入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用药;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患者120例列入研究组,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用药。调取所有受试者病例资料分析用药品种和用药合理性情况,并行两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氨基糖苷类单用或联合用药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氟喹诺酮类用药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组不再使用,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干预前用药时间(术前、术后)不合适的比例较高,干预后即明显降低(P<0.0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换用药品无明确依据、药品联用不适宜、和给药途径不适宜等指标干预后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在临床药师的指导干预下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有利于更好的执行相关文件的要求,有效提高抗菌药用药合理性,减少滥用,具有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袁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炎导致患者肝衰竭死亡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2000年~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导致肝衰竭死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造成其死亡的临床原因。结果:肝硬化、肝炎病毒和高并发症会导致患者预后变差,死亡率升高。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要做好抗病毒治疗,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改善预后,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覃舒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不连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使用髓内钉固定植骨的观察组与使用钢板内固定植骨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及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60例患者中,38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愈,占总数的63.3%;12例患者为显效,占总数的20%;8例患者为有效,占总数的13.3%;2例患者为无效,占总数的3.3%,达到了96.6%的总有效率。结论: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江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记录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程度水肿、有无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下的表达情况,分析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钙黏附素在脑膜瘤中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程度水肿、有无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钙黏附素表达明显的部位是胞膜和胞浆。所有患者中E-钙黏附阴性表达的有24例。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脑膜瘤分级有关,脑膜瘤级数越高,其阴性表达率增加;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水肿程度有关,水肿越严重的患者其阴性表达率越高。E-钙黏附素的表达非浸润组和浸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钙黏附素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水肿、侵袭行为以及复发情况。
作者:杨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与其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双胎妊娠孕妇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其中一组行剖宫产,另一组行阴道产,观察比较两种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1)两种分娩方式孕妇产后出血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组孕周≥37周有29例(72.5%),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17例,42.5%(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在2500g以上的有26例(65.0%),明显高出阴道分娩组(15例,37.5%)(P<0.05)。(2)两种分娩方式的第一胎儿发生窒息的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第二胎儿中阴道分娩组窒息率达到27.5%,剖宫产组为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胎儿分娩出生间隔时间>15min时第二例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15min出生者(P<0.05),在阴道分娩组第二胎儿中尤为显著。结论:对于双胎妊娠孕妇,结合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适宜的分娩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陈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其中88例患者中65例实施胆囊切除术、10例实施胆囊造瘘术、13例进行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经过治疗,2例患者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其治愈率率为97.7%。结论:在进行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寒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5例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类型将所有患者分成缺血组(92例)及出血组(33例),再将缺血组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68例)与后循环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时高龄(β=1.623, OR=5.068,95%CI1.652-15.551, P<0.05),合并高脂血症(β=1.479, OR=4.389,95%CI2.219-8.681,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β=1.426, OR=4.162,95%CI1.878-9.224,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的患者易发生后循环梗死,临床医师应基于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双心医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提出:心理疾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即不被人们所认识,它往往以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就诊于心内科,特别是当人们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时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关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即所谓“共病”的新资料表明,心血管门诊患者中发生率为15%~30%,住院心血管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对于因心脏急症住院的患者共病的发生率可达60%~75%。没有心血管疾病而以疑似“心血管症状”就诊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门诊也很常见,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或躯体化障碍,患者通常将躯体不适归咎于躯体疾病,并以此向各科求助。一般认为这是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的一种独特的反应形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以心慌、头晕、胸闷为主要症状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者占40%、50%左右。”目前许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后,用4~5种高血压的药物仍然不能控制血压。但实际上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心理心脏病学的治疗首先要:(1)改变生活习惯,矫正A型行为;(2)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应用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情况。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60例ITP患者,按病情情况分为ITP初期组(28例)及ITP完全缓解组(3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30例),对比各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初治组与缓解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中,IFN-α、IL-6、TNF-α、CD11C、CD80、CD86水平在高浓度均较低浓度组水平降低(P<0.05),初治组对比缓解组及正常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对pDC向mDC的转化过程中雷公藤内酯醇存在减少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婕;唐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68/80,85.1%)高于对照组(60/8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入性肺炎31例,占38.7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9例,占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杨利娟;胡云静;张美娜;马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ICU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除性别因素组肺部感染发生的比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因素(年龄、GCS评分、辅助通气、留置气管、尿管、胃管及激素和抗生素使用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和预防,应尽可能少使用激素,在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尿管、胃管等侵袭性操作前应保持设备的绝对无菌,做好无菌等防护措施。尽可能针对致病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减少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胡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SP70基因多态性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设50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HSP70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数据显示,研究组中HSP70-1 b2/b2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本组患者并未发现HSP70-2及HSP70-hom基因在多态性。结论:HSP70-1 b2/b2基因型可能是哮喘的一个易感基因型,存在该基因型的机体易患哮喘。
作者:陈广湛;许燚滢;戴武强;劳武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依从性。方法:选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社区里面健康存档的高血压患者,从其中选出自愿者80位,随机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来治疗40位高血压患者,治疗组采用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采用在基础护理上进行社区干预,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治疗40位高血压患者,制定一定的治疗周期,治疗期过后,将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由数据可知,治疗组的患者采用在基础护理上进行社区干预治疗高血压患者,显效25例,占该组临床数的62.5%,有效1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0%,无效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7.5%。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来治疗40位高血压患者,显效15例,占该组临床数的37.5%,有效1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2.5%,无效1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0%,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结论: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6/98),开腹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15/98),两组总并发症的发生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腔镜组优良率为96.72%(59/61),开腹组优良率为81.97%(50/61)。两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腹腔镜下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大程度地保留盆腔神经功能,更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黄伟;张卓军;吴雄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有保育要求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一侧附件切除、一侧附件加对策卵巢活检、一侧附件加大网膜切除及阑尾切除等手术治疗,然后给予所有患者2~6个静脉化疗,化疗方案为PVB方案和PEB方案。结果:50例患者均存活下来,均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均没有复发。30例患者怀孕生子,胎儿均健康。结论: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手术之后运用PVB和PEB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能够将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生育功能良好保留下来,并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作者:陈兰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12例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患者占40例,肺泡细胞癌患者占8例,鳞癌患者占10例,肺错构瘤患者占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占2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占8例,肺结核结节患者占10例,肺曲霉菌球患者占4例。结论:原发周围型肺孤立性小结节临床诊断常用的方法就是胸部CT检查,尽快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我们通过深部研究探讨心脏组织肌肉致密化不全的心脏彩色B型超声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至2011年间入住我院的心肌致密不全的22例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尤剧,心悸怔忡,眠少多梦,口干少饮,或伴眩晕耳鸣。其中4例有双下肢轻至重度浮肿,入院后的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6例,冠心病10例,6例待查,这些患者将出现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心图改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常见)。将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Vivid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机对患者进行二维、M型以及多角度和多方位、多切面地对心肌结构层次实时地心脏观察。结果:11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都证实均为左室受不同程度病变的累及,病变累及部位主要为:侧壁合并心尖部、侧壁中下段、心尖部、侧壁合并下壁,左房内径27~64mm,左室内径51~77mm,心肌厚度3.5~6.5mm。8例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有6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反流,8例合并严重的三尖瓣反流现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具有在无症状的早期萌发阶段就可发现心肌结构异常功能无明显异常的特征性病变,那些病变原因模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症状通常主诉为胸痛或早期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心脏增大的患者应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对那些致死性的恶性心律失常进行有针对性和预防性的干预,多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和生存质量。
作者:许婷;许建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半夏和不同炮制品里总游离有机酸含量,并加以对比和分析。方法:使用电位反滴定法,我们选择的对照物为琥珀酸,用来测定炮制品和生品中包含的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依据测定结果我们可以判断,三批中的生品以及清半夏和姜半夏中游离有机酸含量,相较于生品而言姜半夏与清半夏中游离有机酸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其有95.2%的加样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结论:通过本文的探讨比较,使用电位反滴定法比较简便且结果准确,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游离有机酸测定的方法,用于测定半夏和其炮制品清半夏与姜半夏里游离有机酸。
作者:骆霞;黄开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麻醉状态下的手法闭合复位在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PKP手术治疗101例老年单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出46例压缩程度在2度以上的单节段脊柱胸腰段单纯性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是否接受术前手法闭合复位进行随机分组,并从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行分组对比性研究。结果:其中术前经手法闭合复位组,椎体高度压缩率的恢复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麻醉状态下的手法闭合复位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中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及术后椎体双凹形的生理结构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对预防术后邻近椎体的骨折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尚需进一步探讨[1]。
作者:徐立;黄莉;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