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王雪芬

关键词:高血压病, 肾血管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变异性
摘要: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肾血管狭窄组(RVH)3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PH)组38例,完成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监测,并获取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及24h收缩压标准差比较,RVH组显著高于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中出现非勺型血压节律比例显著高于HP组(70.5%比42.1%,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于PH组(70.5%比394%,P=0.00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血压本身又反过来加重肾脏本身病变,更容易引发靶器官的损害,临床医师应给予重点关注。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在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98例不明原因引起胸背痛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检查,重点观察胸椎三种小关节间隙改变情况、局部硬化情况和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找出胸背痛的真正原因。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98例患者有88例因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CT对小关节间隙改变和局部硬化情况检查率为100%,X线平片因经验和误差造成检查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能检查出周围软组织病变,但X线平片无法完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胸背痛患者并无胸椎小关节病变,而是由于其他系统疾病诱发。结论:16排CT在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中具有高检测率,对软组织病变检查优于X线平片。

    作者:谭承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绩效管理在抗菌药物管理控制耐药菌流行的效果研究

    目的: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绩效管理前后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为研究对像,在2012年时对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与未实行任何管理方式的2011年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两组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与耐药菌株出现的情况。结果:2011年为实行任何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在出院的12304例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占92.81%的比例,大约有5.66%的患者出现了医院感染的情况,而32%的患者出现了耐药的情况;2012年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实施了绩效管理方式,在15468例出院患者中,有49.99%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4.37%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出现耐药情况的患者占总比例的12.4%。结论:绩效管理的应用使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下降到了4.37%,值得在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67例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7例偏头痛患者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167例偏头痛患者中出现睡眠质量问题者101例(60.48%),其中MO型患者89例(60.54%),MA型12例(60.00%),不同类型偏头痛患者出现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QI>5分的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3.%(94/101),PSQI≤5分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3.94%(2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S≥8分患者的PSQI评分均明显高于HADS<8分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PSQI评分与HADS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6,P=0.007)。结论:偏头痛患者普遍具有睡眠质量差的现象,且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评分成正相关,临床在治疗偏头痛患者时需考虑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适当给以药物治疗。

    作者:夏桂枝;张宗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植骨与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不连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使用髓内钉固定植骨的观察组与使用钢板内固定植骨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及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产妇的高危因素,支原体属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果:132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中,无高危因素40例(30.3%),有1种高危因素11例(8.3%),有2种高危因素31例(23.5%),有3种高危因素33例(25.0%),有4种高危因素17例(12.9%);91例支原体属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68.9%,其中解尿脲支原体感染阳性37例,占40.7%,人支原体感染阳性54例,占59.3%;41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31.1%,细菌培养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产妇行剖宫产后易并发产褥感染,应加强孕前阴道部炎症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减少怀孕期间的药物治疗,加强怀孕期间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尽早清除产褥感染的各种高危因素,进而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胡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行无痛人流手术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A组和B组,A组孕妇术前不使用任何促宫颈成熟的药物及方法;B组孕妇术前1~2h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2mg,比较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效果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缩痛均明显少于A组孕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1~2h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明显减少孕妇术后宫缩痛的出现,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安全高效和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德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

    目的:探讨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ICU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除性别因素组肺部感染发生的比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因素(年龄、GCS评分、辅助通气、留置气管、尿管、胃管及激素和抗生素使用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和预防,应尽可能少使用激素,在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尿管、胃管等侵袭性操作前应保持设备的绝对无菌,做好无菌等防护措施。尽可能针对致病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减少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胡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卵巢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压力状况及干预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卵巢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压力状况及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调查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53例卵巢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评价照顾者压力指标(CSI)。结果:卵巢癌主要照顾者存在睡眠被打乱压力占93.5%、出现身体疲惫者占92.2%;有经济方面压力的照顾者占89.5%;情绪改变的照顾者高达96.7%、感到筋疲力尽、焦头烂额的照顾者占90.8%。卵巢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照顾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需要承担医疗费用密切相关(P<0.01)。结论:卵巢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较大压力负荷。因此,对患者家庭照顾者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干预和技能训练干预。

    作者:朱成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6例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钾血症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住院确诊为低血钾症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辅助检测确定病因,进行治疗。结果:206例患者中,40例为周期性麻痹(19.4%),18例为肾小管酸中毒(8.7%),39例为胃肠道丢失(18.9%),64例甲亢(31.1%),27例为醛固酮增多症(13.1%),8例为Bartter综合征(3.9%),其中疾病患者10例(4.9%)。经积极对症治疗基础疾病,消除诱发低血钾的因素等方案,204例患者低血钾症状纠正,其中2例患者死亡,治疗好转率为99.0%。结论:对于低血钾患者应全面分析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作者:高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可行性。方法:63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33例)和开胸手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胸管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与开胸手术组比较,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止痛药用量小、胸管引流量少、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1、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以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第3天及第5天逐渐下降,但VATS组各时间点血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能达到与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但采用VATS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孙振宇;孟祥宽;范伟;尹行;叶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损伤控制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70岁以上由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内镜及介入治疗组(简称非手术组)(n=30),手术治疗组(n=30).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6.7%vs40%),P<0.05,死亡率是3.3%vs10%),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胆管炎患者,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应用内镜及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院存珍;丁伟健;樊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24h、72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安全性良好的应用优势,可行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文峰;赵宝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干预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在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间行结直肠手术患者120例列入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用药;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患者120例列入研究组,实施临床药师干预用药。调取所有受试者病例资料分析用药品种和用药合理性情况,并行两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氨基糖苷类单用或联合用药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氟喹诺酮类用药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组不再使用,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干预前用药时间(术前、术后)不合适的比例较高,干预后即明显降低(P<0.0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换用药品无明确依据、药品联用不适宜、和给药途径不适宜等指标干预后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在临床药师的指导干预下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有利于更好的执行相关文件的要求,有效提高抗菌药用药合理性,减少滥用,具有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袁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氟维司群在男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氟维司群在治疗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乳腺外科术后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的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氟维司群治疗均有效,1例截止随访时间2013年3月仍存活,2例死亡。3例患者中2例应用氟维司群出现不良反应(乏力、潮热、瘙痒)。3例患者中2例ER、PR表达呈阳性,1例呈阴性,ER、PR阳性者在TTP、OS上要优于ER、PR阴性者。结论:氟维司群可以作为治疗以ER高表达为主要特征的男性乳腺癌的新型内分泌治疗手段,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

    作者:朱雯;张晓琳;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初步诊断DM患者250例,用酶法(GA-L)检测血清GA,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把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受损组(IGR)和糖尿病组(DM),NGT和IGR组并称为非糖尿病组(non-DM)。用ROC曲线分析GA、空腹血糖(FPG)诊断DM的能力。结果DM组患者GA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将GA的鉴别切点定17.5%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达到73.2%和99.12%。与7.0mmol/LFPG的诊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A与FPG联合检测可增加DM的诊断能力。

    作者:张崇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痰培养、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具有典型症状20例,表现非特异者17例,无症状者7例;痰培养结果包括革兰氏阴性菌33株次、革兰氏阳性菌12株次、真菌8株次;肺部感染组年龄(64.87±11.67)岁、NYHA-分级(2.51±0.29)、实施有创检查或治疗59.09%、应用制酸剂72.72%、预防应用抗生素56.82%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58.22±12.80)岁、(1.98±0.43)、22.73%、45.45%、18.18%(P<0.05),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住院(25.03±7.56)天,死亡率15.91%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6.44±4.23)天,2.27%(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难以完全避免,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实施相应的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孙彩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同时期收治的120例非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颅多普勒检测颅内血管狭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用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具有比较好的检查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作者:王京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扩张血管药物治疗60例心肌梗的效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60例患者中,38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愈,占总数的63.3%;12例患者为显效,占总数的20%;8例患者为有效,占总数的13.3%;2例患者为无效,占总数的3.3%,达到了96.6%的总有效率。结论: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江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调查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392例肿瘤科放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2392例肿瘤科放化疗患者中,总感染率为9.2%(221/2392)。肺癌和食管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6.9%,位居前两位。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38.9%),胃肠道(22.6%)和泌尿生殖道(21.3%)。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0.8%和15.8%;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9.5%和6.3%。真菌感染占12.7%。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放化疗病人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以观察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61.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8.3%,革兰氏阳性25.0%,真菌16.7%;感染率高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血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和患者血透充分性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证实通过对患者贫血及营养不良进行改善,并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控制,治疗中保持血透环境控制并进行充分的透析,对于防止并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