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相关性

黄国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 HBsAg阳性, HBV-DNA, 肝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检查的127例HBsAg阳性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HBV-DNA定量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肝功能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具有多样性。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的出现概率大,为52.8%。HBsAg阳性与抗-HBs阳性相伴出现者有111例,占87.4%。127例HBV感染者的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50.4%,肝功能总异常率为43.3%。HBeAg阳性组的HBV-DNA检测阳性率、HBV-DNA平均含量、肝功能总异常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见模式的研究在HBV感染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能够辅助临床观察,协助临床初筛,指导早期对症治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167例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7例偏头痛患者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167例偏头痛患者中出现睡眠质量问题者101例(60.48%),其中MO型患者89例(60.54%),MA型12例(60.00%),不同类型偏头痛患者出现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QI>5分的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3.%(94/101),PSQI≤5分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3.94%(2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S≥8分患者的PSQI评分均明显高于HADS<8分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PSQI评分与HADS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6,P=0.007)。结论:偏头痛患者普遍具有睡眠质量差的现象,且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评分成正相关,临床在治疗偏头痛患者时需考虑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适当给以药物治疗。

    作者:夏桂枝;张宗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化学治疗(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甘露聚糖肽+长春瑞滨(NVB)+顺铂(DDP),NVB:25mg/m2 dL,8;DDP 80 mg/m2,d1~3,同时水化,28d为1周期,甘露聚糖肽10mg+5%GS 250 ml静滴,14 d为1周期。对照组仅用NP方案化疗,其用法用量与实验组相同。结果:(1)生存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6个月的生存率P>0.05,但甘露聚糖肽组有趋势显示较优;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3%和38.83,2年生存率分别为20.30%和14.46%,均有显著差异(P<0.05)。(2)免疫学指标:治疗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极显著升高了化疗引起的外周WBC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01)。(3)不良反应: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了化疗药物导致恶心、呕吐(发生率18.5%比35%)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1.1%比9.8%)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1年期以上生存率、各项免疫指标显著优于仅适用NP方案组,并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减轻了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血小板降低等不良反应。

    作者:王之彝;谢启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来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8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时作出诊断、分析可能原因。结果:2例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且远期随访均无肺损伤后遗症。结论:更新对ARDS病理改变的认识,减少可能诱因,早期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贺焱;谢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5例再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类型将所有患者分成缺血组(92例)及出血组(33例),再将缺血组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组(68例)与后循环组(2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卒中时高龄(β=1.623, OR=5.068,95%CI1.652-15.551, P<0.05),合并高脂血症(β=1.479, OR=4.389,95%CI2.219-8.681,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β=1.426, OR=4.162,95%CI1.878-9.224, P<0.05)是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与合并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房颤的患者易发生后循环梗死,临床医师应基于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奈达铂对照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并探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N)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分组比较经组织学证实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GN组32例:吉西他滨+奈达铂,1/3周×2~6周期;GP组30例:吉西他滨+顺铂,1/3周×2~6周期。结果:GN组总有效率37.0%,肿瘤控制率59.3%,中位疾病进展期5.1个月,1年生存率40.7%,其疗效与GP组接近并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但GN组在血红蛋白下降、Ⅱ°以上恶心/呕吐及体力下降三项毒副反应方面低于GP组发生率,两组之间毒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N方案疗效与GP方案疗效相近,但GN方案毒性低、耐受性好,值得推荐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王德林;曹玉娟;杜芳;郝龙英;曹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地榆升白片,治疗组服用甘露聚糖肽胶囊,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组起效较快,用药6~9天就见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需要15~22天。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能改善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作者:廖毅;傅建伟;邓媛;陈英华;黄薇;王丁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恢复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6±30)min,PLF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0±24)min;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5±43)ml,PL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35±5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IF组40例患者均融合成功,融合率达到100%,PLF组40例患者仅31例成功融合,融合率为77.5%,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TLIF组术后1月、12月的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0.05),提示TLIF组患者远期恢复效果更佳。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

    作者:官建;沈自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疗效

    目的:以开放性手术为对照,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泌尿外科病房孤立肾并发多发结石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9例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对照组29例应用开放式取石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取净率、术后2个月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阶段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石取净率和排净率高,手术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超;钱叶勇;柏宏伟;常京元;韩梦霞;李纲;许小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LEEP刀联合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LEEP刀联合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105例随机分组,均接受LEEP刀手术治疗。术后A组接受常规消炎止血治疗,B组接受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发现,B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联合明胶海绵及壳聚糖抗菌膜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罗永芳;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对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持续用药1年后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LVEF和LVEDV极明显高于对照组,LVMVI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V级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5例,I级1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例(P<0.05);用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预后。

    作者:舒会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68/80,85.1%)高于对照组(60/8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入性肺炎31例,占38.7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9例,占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杨利娟;胡云静;张美娜;马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进行评估伤情,其中8例患者免于手术处理,3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患者及时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一例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避免盲目性开腹,多数患者在腹腔镜下可完成治疗,术中需严格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作者:李若凡;刘佐军;苏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垂体后叶素辅助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的药效评估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辅助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67%),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7%)。结论:垂体后叶素辅助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具有较佳的疗效,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桂菊;李玉亮;孙正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防治58例研究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瘤体切除情况、主要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肿瘤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主要症状缓解情况,除肢端肥大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具有全切除率高、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垂体腺瘤患者中大腺瘤以及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耳思远;卓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心衰患者中甲状腺激素血清水平变化趋势的临床意义。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90例患者,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心功能II级组、III级、IV级组各30例,并截取同期门诊体检患者30例,对比不同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心衰患者TT4、TT3、FT4、TSH、FT3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且以TT3、FT3降低为主要表现(P<0.01),伴随心衰程度加重,III级组以TT3、FT3降低为主要改变(P<0.05),IV级组出现复杂的低T3、T4综合征(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判断、疗效、预后可能存在积极意义。

    作者:徐李;刘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静脉点滴,10mg/次,1次/天,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合并感染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1)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并发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降低脑出血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捷;刘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NP和cTnI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比较脓毒症患者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共入选5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4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29例LVEF>40%组和24例LVEF≤40%组,检测患者BNP和cTnI水平,记录APACHEⅡ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cTnI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BNP、cTnI与LVEF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BNP和cTnI均升高,LVEF≤40%组BNP明显高于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BNP和cTnI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TnI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43, P<0.05;r=0.39, 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r=0.31, P<0.05),cTnI与LVEF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患者BNP和cTnI水明显升高,且BNP和cTn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郭健;汤瑾;夏一春;周雄根;钱风华;赵雷;钱义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螺旋CT在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98例不明原因引起胸背痛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检查,重点观察胸椎三种小关节间隙改变情况、局部硬化情况和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找出胸背痛的真正原因。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98例患者有88例因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CT对小关节间隙改变和局部硬化情况检查率为100%,X线平片因经验和误差造成检查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能检查出周围软组织病变,但X线平片无法完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胸背痛患者并无胸椎小关节病变,而是由于其他系统疾病诱发。结论:16排CT在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中具有高检测率,对软组织病变检查优于X线平片。

    作者:谭承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病变的液基细胞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和传统的病理学在宫颈病变的检查结果中所体现的优势和准确度。方法:以在我院进行普查和住院的妇女2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和病理学的检测,比较两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TCT在针对LSIL和HSIL的检出率要高于病理学检出率,同时符合率也高于病理学检测的符合率,但两者在对宫颈癌的检测上均达到了100%的符合率。通过TCT异常结果阳性率的检测发现,宫颈病变的异常结果阳性率在26~35岁高,并且阳性率呈现一种年轻化的趋势。结论:TCT在妇科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测上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率,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高效的检测价值。

    作者:王开昕;王晶;雷立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5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查,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引起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支原体、衣原体等较为多见。对比两组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密切相关,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妊娠期孕妇进行筛查和防治措施。

    作者:汤礼宾;章志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