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作用机制研究

王蕊艳;谢基华

关键词:凯福隆,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凯福隆)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接诊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79例,均经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颅脑CT以及血常规检查等方法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头孢唑肟治疗组、凯福隆治疗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通过ELISA、荧光定量PCR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blot)法,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细胞炎性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以及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蛋白含量或者mR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相关药物的具体治疗机制。结果:ELISA法结果显示,相比于头孢唑肟组,凯福隆组在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结果也保持一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蛋白含量发现,头孢唑肟组治疗后未有明显降低,而凯福隆组治疗后,MMP-9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合MMP-9在血脑屏障中的影响,凯福隆药物通过显著降低MMP-9水平从而改善患儿脑膜炎症状,为今后研究小儿细菌性及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基础。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临床冠心病诊断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临床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心电图监测的2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阴性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碎裂QRS波发生率及碎裂QRS波在心电图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66.0%,对照组患者心电图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34.0%,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下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发生率为42.0%,高于前壁9.0%的发生率和侧壁13.0%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临床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碎裂QRS波可有效的预测冠心病的多支病变。

    作者:周江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肾镜碎石术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手术治疗),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5个月,察看结石的排净率。结果: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结石排净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和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各有其优点,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大鹏;谢习颂;王忠;唐宏;辜福贤;王咸钟;唐仕明;曹安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西罗莫司与环磷酰胺静脉冲击联合激素诱导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与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联合激素诱导治疗增殖性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增殖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为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即给予CTX+泼尼松进行治疗,观察组(n=60)给予西罗莫司+泼尼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2个月与4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治疗2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3.3%(50/60),对照组为36.7%(22/60),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个月末的总有效率为88.3%(53/60),对照组为61.7%(37/60),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评分,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4±6)分,观察组为(131±7)分,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激素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诱导增殖性狼疮性肾炎(LN),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周亚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追踪观察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与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桩钴铬合金烤瓷冠的临床效果,为评价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的远期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同期制作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A组),钴铬合金铸造桩钴铬合金烤瓷冠各21件(B组)。临床检查42件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随访复查修复体的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的折裂、折断、脱落情况。结果:42件修复体平均随访3年。A组、B组边缘密合性分别为100%和88%(P<0.01)。继发龋的情况也是A组(7.1%)、好于B组(16.7%)(P<0.05)。3年内,核桩脱落数量A组为4例(9.5%),B组为3例(7.1%),崩瓷A组为1例(2.4%),B组为2例(4.8%)。脱落率和崩瓷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CAD/CAM氧化锆烤瓷冠边缘密合性好,能够达到传统金属固定桥的强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李剑;陈国平;江水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8)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n=38)采用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6.3%)(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维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露聚糖肽对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因放化疗致白细胞减少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胶囊,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用药1周后就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在用药2周时才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两组治疗第8周时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治疗放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起效快,临床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蓉;唐明;李薇;任德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观察两组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及贫血发生率差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103.56±15.78)g/L低于健康体检者(139.86±12.89)g/L,贫血41.82%高于健康体检者3.75%(P<0.0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加重,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贫血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下降及贫血发生率较高,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关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因此应重视其变化,并加以干预。

    作者:刘春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助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行业信息服务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15日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一文。

    作者:温雅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28例予以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联合组给予中草药(鱼腥草、竹壳菜)联合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君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2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32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32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较多,占61%;年龄分布中,以40到50岁为多,占到30%;剂型方面,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86%;药物种类方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到56%;在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损害比较突出,占到29%;320例药物不良反正中,1例为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5例为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8例为严重不良反应,276例为一般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37例治愈,282例好转,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临床医生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王裕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CHD患儿的彩色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56例CHD患儿中,VSD 69例(44.23%),ASD 22例(14.10%),PDA 20例(12.82%),F437例(23.72%),复杂性CHD8例(5.13),超声心动图共检出148例,诊断准确率为94.8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CHD诊断准确率高,且具有直观、无创、安全、可反复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敏;邓伶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七氟醚麻醉在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采用七氟醚和全凭静脉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情况,分析吸入七氟醚麻醉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本次纳入观察的168例患者中83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手段,其余患者施予七氟醚麻醉,分析不同麻醉手段后患者的心肌和术后机体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麻醉、手术时间分别为(70.02±19.23)、(48.31±15.39)、(134.49±18.19)min,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以29.41%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5.95%的复跳率(P<0.05);观察组患者多巴胺和硝普钠总量、以及尿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1±7.5)mg、(14.6±5.3)mg、(1211±313)mL、(8.6±5.1)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作为一种吸入麻醉药的七氟醚,对施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心肌功能的维护明显优于全凭静脉麻醉方式,且对患者手术后机体的恢复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手术麻醉时可采纳该方式。

    作者:范海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目的:研究观察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10例采用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胃肠道检查治疗,试验组患者先予以麻醉镇痛,再对采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8.06%,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8.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发生疼痛9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疼痛8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诊治消化内科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吴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FG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分组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各6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即视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基础干预的基础上,口服滋泉口服液,叮嘱患者每天2次口服滋泉口服液,3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通过监测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等指标,判定滋泉口服液干预IFG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F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患者的2hPG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组患者的及UA相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PG、TC、及T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2hPG及UA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F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滋泉口服液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可有效干预IFG。

    作者:顾建伟;谢争鸣;夏丽;丁元华;孟咸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皮肤点刺法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及预防措施。方法:75%酒精局部消毒后,将18种常见的过敏原点刺液(10种吸入性和8种食入性)、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依次滴于患者前臂屈侧皮肤上,用特制的点刺针刺破表皮,观察皮肤反应。结果:2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结果208例,阳性率达89.66%;吸入性过敏原中粉尘螨(53.85%)和户尘螨(47.60%)阳性率高,食入性过敏原中海蟹(10.10%)和海虾(8.65%)阳性率高;其中(+++)、(++++)者13例,均为尘螨过敏。结论:过敏原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诱因之一,避免接触过敏原或降低过敏原浓度,能有效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并减轻症状。

    作者:刁依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7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40例进行分析,观察组7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70例行内固定术或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确切,更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因恢复情况较好且安全性高,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胸腔闭式引流并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以146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50例,胸腔闭式引流并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第2组50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第3组46例,反复胸腔穿刺抽水。结果:1组总有效率为98%,2组为72%,3组为58.7%,第1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第2组和第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胸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效果肯定。

    作者:龚长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伊班膦酸钠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高钙血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勋法;张更伟;钟贤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8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分别运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2h、24h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h、24h出血量均较缩宫素组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防治产后出血较缩宫素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欧吉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几个重要征象

    目的:探讨CT对直径≦2.5cm,以孤立小结节为表现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方法:搜集22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及15例良性结节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恶性结节发生、发展规律,结节密度、增强形式、与正常肺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情况。结果:22例小肺癌的CT表现:全部为孤立小结节,16例有浅或深分叶征、14例有毛刺征、7例有血管集中征、6例有胸膜凹陷征、5例空泡征、3例模糊绒毛影、2例高密度点条征。结论:CT、特别是HRCT靶视野扫描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作者:孙玉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