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5例胃癌病理分析

朱夕章;徐国茂

关键词:胃癌, 垫江, 临床病理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市垫江县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3年中经胃镜活检或(及)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病例,就胃癌发病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医疗发达地区比较.结果:垫江地区胃癌发病率低,男性高于女性,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癌为主.结论:垫江地区应做好低分化胃癌的防治工作.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影响.方法:用32P标记法检测正常老年人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甲状腺素治疗组淋巴细胞糖原合酶激酶-3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这些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 )、T4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FT4 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及甲状腺素组治疗前T3及FT3的含量存在明显降低(P<0.01,P<0.01).TSH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P<0.01),且伴有淋巴细胞GSK-3活性的明显降低(P<0.01,P<0.01).甲状腺素治疗后,T3、FT3、TSH水平明显恢复(P<0.01),淋巴细胞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D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且伴有GSK-3活性升高,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且GSK-3活性降低,提示甲状腺素对AD治疗可能有价值.

    作者:毕建波;徐进亮;曲忠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80例因怀疑CHD行冠脉造影的患者cf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以及评价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76人)、双支病变组(62人)和三支病变组(42人),分析各组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cf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7),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274,P=0.037).结论:cfPWV升高与患者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永亮;穆林;陈佳纬;付晓宝;连艳凯;赵树梅;吴永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宫颈偏移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影响思考

    目的:探讨宫颈偏移对中央挡铅野及盆腔两侧剂量分布和均匀性的影响,以指导后装放疗(ICRT)时,安装施源器的正确方向.方法:随机测量285例放射治疗后程,SIEMENS-PRIMUS外照射(ExRT)后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管口位置,用无菌钡剂小棉球放入宫颈管口内,测后取出.在SIEMENS-SIMVIEW3000型模拟定位机下测量宫颈口与人体中线(左右间)、前后中平面(前后野中间)相互距离的关系.结果:宫颈口在正中线位的有10例、仅占4.2%(12/285);偏右的有62例,占21.7%(62/285);偏左的有223例,占78.3%(223/285).其中偏移在2cm以上90例,占31.6%(90/285).左右大的偏移为6cm.宫颈口在正中平面位者(前后野中间)有8例,占2.8%(8/285);偏前者有209例,占73.3%(209/285);偏后者有76例,占26.7%(76/285).偏移在2cm以上者有49例,占17.2%(49/285).前后大偏移为5cm.结论:宫颈口前后移位对放射剂量分布、均匀性无影响;而左右偏移,对挡铅后,算量的放射剂量分布与均匀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新忠;熊建忠;宋宏羽;程媛;陈晓芳;丁小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心肌酶改变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HIE患儿在治疗前后及40例正常新生儿的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HIE组与对照组间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IE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对HIE判断病情轻重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合曲美他嗪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室性早博和心动过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对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党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TP/PD-ECGF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P/PD-ECGF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王蕾;胡其艳;易铁男;李泉;黄路;陈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6例(病例组)以及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进行比较,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照组的CTP参数: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平均通过时间多于对照组.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检测脑组织CBF,成为临床上监测脑血管疾病发生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良好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险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降低CRP作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减缓.既往主要认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对LDL-C的降低效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心血管保护作用得到了充分证实,其中抗炎作用已成为他汀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者:赵晟;韦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西医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便秘顾名思义指的是大便的次数减少或者是大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没有排便,便可能存在便秘情况,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它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它的发生不够重视.下面就其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论述.

    作者:刘会艳;郭剑;李杰;陈渊;郑少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沙眼衣原体感染性宫颈糜烂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32例沙眼衣原体感染性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16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阿奇霉素和α-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CT感染性宫颈糜烂的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5~35岁,以宫颈管炎为常见,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转阴率均显著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感染性宫颈糜烂以宫颈管炎为主要特点,采用阿奇霉素和α-干扰素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庆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感染的易感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胰腺感染有关的易感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发病后胰腺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易感因素,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继发感染有关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入院时APACHEII评分、血淀粉酶、血钙、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肠功能障碍、低氧血症、胰腺坏死、并发MODS.结果:胰腺继发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9.22%;两组患者在人院时APACHEII评分、血ca、肠功能障碍≥5天、低氧血症、胰腺有坏死、并发MODS与胰腺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重症胰腺炎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ca水平,肠功能障碍≥5天,胰腺坏死,合并MODS与继发胰腺感染明显相关.结论:在SAP发病过程中,血ca水平持续降低、肠功能障碍、胰腺明显坏死、并发MODS可能是导致胰腺发生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

    作者:王家宝;吕德超;曹斌;陈东;曹荣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断流与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并比较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三种手术效果: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手术.方法:78例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28~73岁,平均44.5岁.研究对象施行断流术、分流术以及断流分流联合术.比较3组之间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血凝指标.术后出血、术后脑病的发生.检测术前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3组之间的治疗前一般状况及指标状况的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相比:断流术组、分流术组与断流分流联合术组FPP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再出血相比:断流组出血率14.3%,分流组出血率5%,断流分流联合组出血率6.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均有术后脑病的发生.治疗后患者之间TT、APTT、PT、FIB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术适合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断流术和联合术相比:联合术较好.如果患者需要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选择分流加断流术.

    作者:丁国建;徐奎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电总局门诊部健康体检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广电总局干部职工心血管(CVD)危险因素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3 021名受检者,男性1 860例,女1161例,年龄25~84岁,平均53岁,在我部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资料专人汇总.结果:体检3 021例,健康者1 169例,占38.705,检出患各类疾病者1 852例,占61.30%.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脂血症位于前3位.结论:CVD危险因素在广电部门职工中很常见,定期健康体检是早期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玫;庞全智;仝其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年2月~2008年1月126例PU愈合患者进行随访,经确诊复发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未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依从性、情绪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U复发率为28.6%,复发组不良生活方式、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依从性差、精神紧张等因素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U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促进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用药习惯、健康的心理,防止PU的复发.

    作者:张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在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

    作者:陈丹丹;吴修慧;舒美玲;周荣;邓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作者:郭岩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6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粥样硬化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并且比较分析各组患者hs-CRP,LP(a)水平.结果:92例粥样硬化组和76例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s-CRP(T=16.56,P<0.01),LP(a)(T=21.24,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查血清hs-CRP、LP(a)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碧燕;李友邕;覃政;覃李线;陈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临床观察

    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疗效满意,效果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女性患者中,已婚34例,未婚4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6.3岁.

    作者:陈永京;杨小兰;黄海球;黄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佐辛、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施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分别采用地佐辛和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48h内的VAS、BC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基本无显著差异,A组只在16h和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在24h和48h的BCS评分显著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作用确切,不良反应率低,临床效果与芬太尼相似,完全可以广泛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上.

    作者:杨海林;王俊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客观评价三联疗法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组成对照组,以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停药,6~8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根治率41.67%(28/48),观察组根治率为89.58%(43/48),观察组根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1690,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三联药物疗法可显著提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率,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梅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