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护理论在子宫切除病人护理中的探讨

郭月香;杜占军;张丽华;冯晓芳

关键词:自护理论, 子宫切除,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自护理论在子宫切除病人术后康复中(第一次翻身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所起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腹式全子宫切除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40例.自护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让病人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结果:自护组第一次翻身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闻,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护理论应用于子宫切除病人护理中,使患者从被动治疗和护理转为主动参与,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聚糖肽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近况

    甘露聚糖肽(mannatide)是我国首创的生物反应修饰物,曾用名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是从正常人咽喉部分离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株的深层培养液中经乙醇提取得到的一种-甘露聚糖肽,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甘露聚糖肽[1].

    作者:成月英;郭彦聪;张敬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完全内脏转位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破裂穿孔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一例报告

    1 病历简介1.1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25岁,主因脐周及上腹疼痛一周伴突发上腹剧痛3小时入院.入院前一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上腹疼痛,疼痛于脐周略偏左上,呈持续性隐痛,时有阵发性加剧,无明显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当时未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头孢曲松钠3克,每日一次静脉点滴,两天后,腹痛及发热均有所缓解,停药后腹痛仍持续存在,入院前三小时突发上腹剧痛,持续加重,急诊来院.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腹胀,食欲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自诉有慢性胃炎病史一年,于饮酒及饮浓茶后加重.

    作者:薄中原;白瑞军;魏文艳;窦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1(PGE1)预适应对AMI大鼠模型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M组)、小剂量PGE1(25μg-kg-1)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组(LE组)及延迟保护作用组(LD组)、大剂量PGE1(150μg-kg-1)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组(HE组)及延迟保护作用组(HD组).各组均经静脉分别给与等容积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PGE1对大鼠进行预处理.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预处理后20min和24h腹腔注射(ip)异丙肾上腺素(hop)造成急性心肌梗死.Ip以及Isop 24h后测定左室内压及其微分,测定并计算心电图Ⅱ导联,并对心肌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对照组左室内压的大上升速率(+dp/dt max)、大下降速率(-dp/dt max)和左室发展压(LVDP)均降至正常对照组的30%左右(P<0.01),而PGE1预处理各组此三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模型对照组J/R比值剧烈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PGE.预处理各组该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模型对照组出现较严重的心肌梗死病理改变,PGE1预处理各组心肌坏死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PGE1预处理具有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坏死病理改变的作用.

    作者:Li Fang;李方;孙哲;王志新;郭涛;吴会芳;李琮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常造成猝死.以往认为该病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证明本病并不少见,然而在临床上时有误诊、误治,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两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锁;苏振社;李志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50岁以上社区人群认知功能调查

    目的:了解50岁以上社区人群认知功能的状态.方法:对秦皇岛海港区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筛查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确诊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扩充痴呆量表(ESD)及记忆检查记录.结果:调查2 269人,查出MMSE正常组2 096人,其中正常高分组1 970人,占86.8%;正常低分126人,占5.6%;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70人,检出率3.1%;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以下简称AD)50人,均为轻度痴呆,检出率2.2%;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CI)36人,占1.6%;血管性痴呆(VaD)15人,占o.7%;混合性痴呆(MD)2人,占0.1%.结论:50岁以上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主要表现为MCI、轻度AD.

    作者:巨喜焕;王玲玲;朱晓虹;吴鹏;陈瑞冬;范国明;李悦;安平顺;邵岩;马纯欣;方达;武克华;卢风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老年人危急重症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往靠单纯的药物治疗,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它能迅速开通AMI梗塞相关血管,使AMI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血管再通.可有效降低AMI急性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危、急、重的特点,急诊手术术中、术后危险性增加,手术并发症明显增大.我们通过对97例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史春利;朴雪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通过对11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涂片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观察5种小巨核细胞在此类疾病中的不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小巨核细胞的检出及形态学观察有较好的优越性,能及时发现体积小的淋巴样巨核细胞.结论: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检测小巨核细胞具有方法简便、特异、敏感、染色后的巨核细胞颜色鲜明、细胞轮廓清楚、容易测量大小、观察形态等特点,特别容易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对MDS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滑膜骨软骨瘤病

    目的:评价CT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滑膜骨软骨瘤病的CT表现.结果:5例病变关节周围均见多枚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形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并可聚集成桑椹状、团块状、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淡,周边密度高呈蛋壳样.结论: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CT检查可以发现隐蔽未钙化的小体、增厚的滑膜和少量的关节腔内积液,故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杨江萍;关素安;赵月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附100例临床分析)

    多发伤是严重创伤的一种,伤情重,并发症多.不详尽分析判断及正确处理其死亡率极高.就我院近年来的救治情况和100例病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温景柱;徐春霞;隋金华;龙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图判定

    目的: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预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梗死相关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病人的心电图,计算STⅢ↑/STW↑,STaVL压低及STv3↓/STⅢ↑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值.结果:共有72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选,STv3↓/STⅢ↑>1.2预测LCX敏感性略低,但特异性较高,而STⅢ↑/STⅡ↑及STaVL↓相应的预测值与文献类似.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时的心电图STv3↓/STⅢ↑比值可作为常规方法的一个补充预测其梗死相关血管.

    作者:叶慧明;郭继鸿;彭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73例临床分析

    目的: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ICU收治的73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发病特点、细菌学资料.结果:老年人CAP起病常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老年人CAP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愈43例(58.90%);好转10例(13.7%),总有效率为72.6%;死亡20例(27.40%).结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常见,因此,对老年人CAP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进行综合性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生池;刘瑞英;何志红;程慧;张文亮;冯彦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59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昏迷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昏迷患者的发病情况、诊断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259例昏迷患者经正确的诊断治疗,成功率为90.7%.结论:昏迷患者应及早的鉴别、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作者:亢瑞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羊水过少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查羊水过少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在该院分娩的1250例中并发羊水过少的50例.结果:50例中.产时发生胎儿窘近26例(占52%),以剖宫产终止妊娠44例(占88%),围产儿死亡1例(占2%).羊小过少是引起围产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对羊水过少者应及早诊断,尽快处理.

    作者:窦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乌梅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概述

    乌梅为蔷薇科杏属植物,我国民间早已应用,《本经》及《本草纲目》均有记载,乌梅叶,果、根等均可入药.主治久咳,久泻,虚热烦渴,久疟,痢疾,便血,尿血,呕吐,钩虫病,牛皮癣等症,试验表明,乌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乌梅除药用外,同时可食用,是一重要的药食两用品,极具开发潜力.本文对近十年来中药乌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阮毅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妇临产后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产妇临产后如何通过健康教育降低产妇紧张、焦虑心理,进而缩短产程,使其处于佳的分娩状态达到安全顺利的分娩目的.方法:选择2007年8月~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种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指导,观察两组产妇产程的进展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减轻其紧张心理,缩短产程,使其安全顺利的分娩.

    作者:李艳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ICU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VAP的防治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在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92%,病死率为47.3%%,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16%,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17.9%,真菌占14.93%.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作者:刘瑞英;王生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长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护理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护理过失的行为[1].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现对本院2003~2008年上报到护理部的35起护理缺陷进行回顾分析,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富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65例报告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多发的骨折,过去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一类是单纯支持固定.另一类是闭合复位的外固定,但均难以维持稳定,会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和延迟愈合,影响肩关节活动.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闫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作者:王国军;杜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溶栓、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总结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刘宏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