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自发性纵隔气肿9例临床分析

付盈菊;张援月;辛桂荣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纵隔气肿, 自发性
摘要:急性一氧化碳(ACOP)中毒并自发性纵隔气肿(SPM)病人临床比较少见,如不及时识别很容易造成误诊,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初就诊患者均首选高压氧治疗,而纵隔气肿为高压氧禁忌,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自发性纵隔气肿高压氧治疗很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应早期识别.本文就我院2000年~2007年收治的9例ACOP并纵隔气肿患者临床资料作如下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259例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昏迷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昏迷患者的发病情况、诊断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259例昏迷患者经正确的诊断治疗,成功率为90.7%.结论:昏迷患者应及早的鉴别、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作者:亢瑞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长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护理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护理过失的行为[1].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现对本院2003~2008年上报到护理部的35起护理缺陷进行回顾分析,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富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完全内脏转位急性阑尾周围脓肿破裂穿孔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一例报告

    1 病历简介1.1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25岁,主因脐周及上腹疼痛一周伴突发上腹剧痛3小时入院.入院前一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上腹疼痛,疼痛于脐周略偏左上,呈持续性隐痛,时有阵发性加剧,无明显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当时未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头孢曲松钠3克,每日一次静脉点滴,两天后,腹痛及发热均有所缓解,停药后腹痛仍持续存在,入院前三小时突发上腹剧痛,持续加重,急诊来院.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腹胀,食欲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自诉有慢性胃炎病史一年,于饮酒及饮浓茶后加重.

    作者:薄中原;白瑞军;魏文艳;窦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1(PGE1)预适应对AMI大鼠模型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M组)、小剂量PGE1(25μg-kg-1)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组(LE组)及延迟保护作用组(LD组)、大剂量PGE1(150μg-kg-1)预处理早期保护作用组(HE组)及延迟保护作用组(HD组).各组均经静脉分别给与等容积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PGE1对大鼠进行预处理.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预处理后20min和24h腹腔注射(ip)异丙肾上腺素(hop)造成急性心肌梗死.Ip以及Isop 24h后测定左室内压及其微分,测定并计算心电图Ⅱ导联,并对心肌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对照组左室内压的大上升速率(+dp/dt max)、大下降速率(-dp/dt max)和左室发展压(LVDP)均降至正常对照组的30%左右(P<0.01),而PGE1预处理各组此三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模型对照组J/R比值剧烈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PGE.预处理各组该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模型对照组出现较严重的心肌梗死病理改变,PGE1预处理各组心肌坏死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PGE1预处理具有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坏死病理改变的作用.

    作者:Li Fang;李方;孙哲;王志新;郭涛;吴会芳;李琮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将术中可能用到得物品、药品准备充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术中29例病人在扩张狭窄部时出现较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出现轻度神经损害症状,通过熟练的护理配合,周到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安全完成.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冯素敏;李丽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骶髂关节脱位比较影像学诊断

    骨盆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数由于强大暴力因素导致,如车祸、高空坠落和工业意外.其症状多为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体征多为骨盆分离实验和挤压征阳性等.尤其是骨盆后环骨折,常引起骶髂关节脱位,骶尾骨骨折等.对于骶髂关节脱位诊断目前检查方法多以骨盆正位片以及CT平扫为主.由于投照条件,患者伤情不同均影响诊断准确性.本文应用双排螺旋CT对伤者进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组,重点探讨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京霞;张哲;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145例临床分析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综合征是一种明显的心理因素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面临的精神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主要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过度换气综合征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3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45例患者做一个回顾性分析.

    作者:董艳;邢兰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5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阳性结果进行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分析,探讨防治CRI的措施.方法:对300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I35例(16.1%);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结论:CVC是重要的感染途径,留置>6d感染率明显增高.

    作者:崔岭;唐闽;王生池;张学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60例IgA肾病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2与白细胞介素-15 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

    目的:观察60例IgA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与白细胞介素-15(IL-15)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方法: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住院IgA肾病(IGAN)患者60例,按尿蛋白排泄量(upro)的多少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3组间血清IL-12、IL-15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IgAN组IL-2、IL-1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IL-2、IL-15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IgAN组IL-2、IL-1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作者:张慧儒;薛兰芬;白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好转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治疗.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共收住院病例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每日静滴一次,共治疗三周.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微循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微循环,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生命体征和休克指数预测异位妊娠破裂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生命体征和血容量的相关性以及异常生命体征和异位妊娠破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心率(HR)收缩压(SBP)和休克指数(SI)与腹腔内出血的相关程度,探导它们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04个病例参加了研究(50例异位妊娠破裂,54例未破裂),与腹腔内出血的相关系数心率为(r=0.50;95%CI,0.26-0.68).收缩压为(r=-0.34;95%CI-0.56至0.08),休克指数为(r=0.68;95%CI,0.51-0.81).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30%、42%、和80%;预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4%、95%、和72%.结论:常用的生命体征单独应用对预测异位妊娠破裂价值不大,休克指数对异位妊娠破裂预测效果佳.

    作者:任秀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作者:王国军;杜占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附120例报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未被诊断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PE)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1~2007年6月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病人,行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雅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鼻窦炎与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摘取门诊核磁共振检查报告总数6648份,其中来见异常1731份,上颌窦炎1 225份,筛窦炎238份,蝶窦炎83份,脑梗塞3 968份,颅内占位226份.颅内出血284份,其它46份.结果:我院门诊病人中脑梗塞的核磁诊出率为59.68%,鼻窦炎的核磁诊出率为23.25%,即既患有脑梗塞又患有鼻窦炎病例为488份,而脑梗塞与其它疾病的同患比例极低.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慢性鼻窦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茹茹;胡丽辉;韩靖;陈惕然;董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妇临产后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产妇临产后如何通过健康教育降低产妇紧张、焦虑心理,进而缩短产程,使其处于佳的分娩状态达到安全顺利的分娩目的.方法:选择2007年8月~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种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指导,观察两组产妇产程的进展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减轻其紧张心理,缩短产程,使其安全顺利的分娩.

    作者:李艳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为观察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比较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血清CIL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绪论:血清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作者:李燕;陈欣华;傅向华;吕新湖;张国如;冯燕光;李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应用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减少因脑动脉痉挛而导致的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静点1~3周后改口服6~8周.结果:23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绪论: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继发脑缺血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作者:耿振刚;霍春青;潘华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drug BZD)中毒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急性BZD中毒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氟马西尼首剂0.2~0.5mg静脉注射,如果未转醒,每间隔1分钟追加0.1mg静脉注射,直至苏醒或总量已达2.0mg,对照组给予乙甲哌啶二酮(美解眠)50瑚mg缓慢静脉推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昏迷程度评分及治疗后清醒时间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氟马西尼后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平均清醒时间上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马西尼可作为治疗急性BZD中毒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卢迎芬;李伟;肖黎保;刘卫华;刘硕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贫血时,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肾脏内科6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贫血且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7例采用rhEPO治疗,17例对照组不用rttEPO治疗.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积极控制血压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6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心脏彩超等情况.结果:rhEPO治疗组心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rhEPO治疗CRF患者,贫血纠正的同时能显著改善心功能.

    作者:梁艳;陈晖;朱清;程银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