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霞;范作文;赵明中;杜日映
急性右室梗死(RⅥ)是一种复杂的左室下壁梗死形式.通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或核素闪烁图及造影图检查得以确诊.根据右房压和肺动脉收缩压将RVI分为三型,Ⅰ型为小到中等面积左室梗死伴中等面积RVI并发右室衰竭,Ⅱ型为小到中等面积左室梗死伴大面积RVI,并发重度右室衰竭,Ⅲ型为大面积左室、RVI并发严重的双心室衰竭.快速容量负荷是治疗Ⅰ型、Ⅱ型的重要措施,但禁用于Ⅲ型.即刻PTCA是开通右冠脉有力的措施,可迅速改善右室衰竭,和静脉溶栓一样,再灌注成功的病例,在病死率、心功能≥KilllipⅢ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均较未溶栓或溶栓不成功的患者明显下降.病死率的净减少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净减少绝对值.
作者:李益民;胡大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血站血清ALT检验状况,使ALT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ALT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参照美国AABB/CAP能力验证检验方案,建立我国血站血清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数据进行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检验方法学评价及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结果:从2001年三次质评结果看,获满分的实验室从53.7%提高到64.3%(速率法)_、从24.8%提高到48.3%(赖氏法),全年平均得分在80分以上的实验室所占百分比为:ALT(速率法)71.7.%,ALT(赖氏法)45.9%.速率法与赖氏法相比较,在检验CV值(精密度)方面,速率法比赖氏法要低约10个百分点;在检验准确性方面,速率法比赖氏法的符合率要高约10个百分点.试剂临床使用质量评价反映出,国产ALT检验试剂质量较差,速率法试剂质量优于赖氏法试剂.结论:开展全国血站血清ALT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试剂盒的选用及检验方法的改进.
作者:邢文革;马嵘;郑怀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ACC主席Douglas P Zipes在第51届ACC年会上就医生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心脏病学的发展方向作了重要演讲,以下是演讲的摘要.
作者:彭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质量.方法:每年向参加治疗药物监测(TDM)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单位发放质控品10个批号,测定项目包括茶碱、地高辛、苯妥英、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环孢菌素A,实验室用常规方法测定并回报测定结果,经计算机软件对全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参加TDM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为48家,测定结果的平均及格率分别为茶碱94.2%、地高辛82.6%、苯妥英83.8%、苯巴比妥88.4%、卡马西平94.2和环孢菌素A 92.4%.1999~2001年全国TDM室间质评的年平均及格率分别为78.7%、84.7%和89.3%.不同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茶碱4.4%~14.2%、地高辛11.5%~21.9%、苯妥英8.5%~29.5%、苯巴比妥8.2%~13.9%、卡马西平10.8%~12.6%和环孢菌素A15.5%~16.6%.结论:多数参加TDM室间质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格率逐年上升,但参加TDM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占开展TDM的实验室总数的比例较低,在不同的测定方法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郭健;陆红;谢洁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炎旁积液合并脓胸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14例临床病例.结果:(1)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患侧胸痛.体检及X线胸片示胸腔积液;(2)胸水多呈脓性,易形成包裹;(3)急性期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胸腔穿刺或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并结合尿激酶冲洗胸腔,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确诊肺炎旁积液合并脓胸后,在选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积极给予胸腔穿刺或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并配合尿激酶胸腔冲洗治疗,可避免开胸手术.
作者:曹宝平;徐左平;安树昌;程启明;高占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尿毒症肺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8~2001年住院的49例尿毒症肺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特点分析.结果:住院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人141例,其中尿毒症肺的病人49例(34.75%).无症状者11例(22.45%),咳嗽、咳痰者20例(40.81%),呼吸困难27例(50.10%),胸部X线表现为肺淤血期20例(40.81%),肺泡性肺水肿期20例(40.81%);血清尿素氮(25.05±9.57)mmol/L,血清肌酐(730.49±251.87)μmol/L.全部病例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死亡5例(10.2%),结论: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胸部X线表现以肺淤血,肺泡性肺水肿多见.其形成原因与血尿素氮、肌酐、血压及左心衰竭等因素有关.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
作者:余兵;薛培丽;张红;高占成;何权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行心脏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如何避免和减轻造影剂肾损害.方法:回顾性总结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心脏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特点及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3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均取得成功,随诊10~12个月,临床症状缓解.通过减少造影剂的用量、手术前后加强输液和充分血透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造影剂肾损害.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是有益的,造影剂肾损害可以预防和治疗.
作者:吴军;何青;吴华;孙福成;季福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人们对维生素A的认识始于1600年,本文旨在探讨其衍生物维A酸(RA)和相应靶位研究进展.方法: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介绍研究进展和受体特点,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论:维生素A酸类药物进展迅速,治疗范围在不断地拓展,为治疗皮肤疾病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作者:张石革;宋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厄贝沙坦(治疗)组:60例,150~300mg/d口服,6周后未达显效者,加双氢氯噻嗪(HCTZ)12.5mg/d疗程半年.氯沙坦(对照)组:59例,50~100mg/d口服,6周后来达显效者,加服HCTZ12.5mg/d,疗程半年.治疗前后均进行偶测血压、动态血压(ABPM)、肝肾功能、生化、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o)、内皮素(ET)等检查,并观察心脑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7%(49/60例),降压幅度24.6/14.5mmμg,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1.舒张压(DBP)0.76,6后未达显效,加服HCTZ2周者,达显效27.0%(10/3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0.7%(47/59例)、降压幅度24.2/14.lmmμg,T/P比值SBP0.79、DBP0.75,6周后未达显效,加服HCTZ2周达显效者24.3%(9/37例),两组降压疗效均相似(P均>0.05).两组治疗后PRA、AngⅡ均较治前升高(P<0.05~0.01)Aldo,E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4项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半年随访,两组心脑事件发生率相似,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厄贝沙坦是一种降压效果可靠、作用持久、稳定、安全、耐受性好,服药方便(1次/日),可作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新型An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T)药物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群英;王礼春;廖新学;陶军;李玉杰;陈国伟;杨惜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祖国医药文献对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很早就有记述,人类早的医药学文献<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述了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
作者:彭宗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1988年7月患急性高侧壁、正后壁心肌梗死,1998年3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PTCA和支架植入术(右冠一个、回旋支两个支架),2000年8月因再次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造影见前降支中段狭窄90%,行左前降支(LAD)PTCA和支架植入术(两个支架),3月后(2000年11月)再发心绞痛,冠脉造影见LAD支架内再狭窄98%,右冠中段支架内再狭窄60%,于2001年2月行左前降支PT-CA(切割球囊),2月后(2001年4月)再次出现心绞痛,冠脉造影见LAD支架内再狭窄95%,于2001年6月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2月后(2001年8月)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见LAD完全闭塞,再次行支架植入术(另一医院),但术后仍反复发作心绞痛,2002年1月再次行冠脉造影,见LAD支架内再狭窄95%,右冠和回旋支支架部位轻度狭窄,左室造影见左室明显扩大,前壁室壁瘤形成,LVEF50%.
作者:高长青;肖苍松;李伯君;马晓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Nebivolol是一种具有调节一氧化氮(NO)产生,并且具有更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断剂.它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即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作用和调节NO释放的作用.
作者:王吉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临床和病理状态,其诊断依赖于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室造影.
作者:刘文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支架置人后血栓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抗血小板药物在上述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彭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讨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我院1984年1月~2000年10月共收治60岁以上手术证实的重症急性胰腺炎26例,本文对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时机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死亡6例,其中4例死于MOF,2例死于ARDS.在发病24小时内手术8例中无1例死亡,24~36小时内手术14例有2例死亡,36小时后手术4例均死亡.结论: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多伴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慢性疾病,脏器代偿功能差,较易出现MOF,因此如有手术指征或经短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应及时手术,并在术中和术后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顾俊平;西学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第51届美国心脏病学院(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年会于2002年3月17~20日在亚特兰大市举行.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陈兴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全国大中型医院细菌药敏试验(AST)状况,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方法:定期向全国各参加评价实验室发放冻干标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可疑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对回报结果给予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00年全国489个细菌室对常见耐药菌的检测正确率分别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63%(ESBLs);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4%;苯唑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48%;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7%;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95%;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正确率35%.结论:通过细菌药敏试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反映出我国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水平急待提高.
作者:胡继红;高振祥;尹铭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国产全氟碳化合物(PFC)作为液态呼吸介质用于完全液体通气(TLV)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1)PFC组(10只),用国产全氟萘烷(FDC)作为液态呼吸介质进行TLV.(2)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NS)进行TLV.分别观察动物的存括时间,TLV前及TLV后5、15、30、45分钟(min)的动脉血氧分压(PaQ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心率(HR)以及动脉平均压(MAP)的变化.结果:1.PFC组动物存活(49.1±8.4)min,NS组动物存活(2.5±3.4)min.2.PFC组TLV 5min时PaO2均较基础状态(TLV前)明显降低,15、30、45min各时间点PaO2较5min明显增高,15、30、45min PaO2间无显著差异,TLV后PaCO2进行性升高、pH进行性下降.5、15min时HR较TLV前无明显变化,30min起HR进行性下降.5min时MAP较TLV前无明显变化,15min起MAP进行性下降.结论:FDC介导的TLV能支持健康大鼠短期存活,可使PaO2保持在8kPa以上.
作者:张健鹏;刘又宁;刘书盈;王发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诊断疑难心电图,常需要显示心房电活动,描记出清晰P波进行分析,以往采用多种方法,尤其使用食道导联心电图显示P波,但检查时的插管反应,常常使检查告辍.为克服不适反应及其它方法的不足.
作者:李中建;张振香;余珊容 刊期: 2002年第03期